中国古诗词
导航

《秋斋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时间:2014-05-04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答案:
(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使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使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宜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2)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简析】《秋斋独宿》紧扣“秋”和“独宿”展开诗意。开篇即从写月光入笔,山月皎洁,本可以和亲友饮酒唱和,尽享快乐时光,但此时独自栖居山中的诗人,只能听屋外秋风动竹、山鸟惊栖之声,凸显秋夜的寂静。这些气氛的渲染,让人倍感孤独无依,最后,结出“窗间人独宿”的意旨,卒章显志。

  金代招兵问的《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作为唱和之作,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韵脚都和韦应物的诗作相同。开篇仍然从月光入笔,但这月光已经着上了“冷”的色调,一“冷”一“侵”一“残”字,道出了冷月残烛的凄凉止境。而“雨声深竹”的点染,更加浓了凄清的氛围。那在雨夜惊飞的山鸟,“寒枝不成宿”的形象,何尝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此诗和韦应物的诗作所表达的情感及手法同中有异。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情感表达,一明白如话,一含蓄蕴藉。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考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