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时间:2015-07-09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
①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这首词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②云中:地名。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
有功,但是因为报功不确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了魏尚,仍旧叫他担任云中太守。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 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豪情壮志。
(2)词中塑造了一个力挽强弓,奋力杀敌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了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词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4)词是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6.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亲射虎” 遣冯唐;射天狼 这三个典故。(2分)
7.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放的。
一:
【试题及相关答案】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5.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8、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答案】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3)“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4)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5、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6、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倾城
8、C
二:
阅读练习及答案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 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
7、这首词用一个“ ”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 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抒发了 。
8、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10.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1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答案:
1、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看孙郎,亲射虎
5、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6、挽弓劲射的英雄 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狂 豪放 举止神态 胸怀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8、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A(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10.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
11. C
三:
①本词上片以__叙述_为主,下片以_抒情_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②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 卷 挽 射
③全词的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3、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狩猎 ))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6、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7、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8、“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9、“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挽弓劲射的英雄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11、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举止神态 胸怀,抒发了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12、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13典故:①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4、主题: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感。
15、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6、《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17、①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③、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四:
(1)解释词语:聊: 擎: 报: 酣: 节:
(2)这首词上片写 ,下片写 —,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
(3)苏轼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优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指的就是这首词。请解释:“柳七郎”指的是谁?“自是一家”怎样理解?“阕”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暂且,姑且 高举 告诉 畅快,尽情符节,古人用来作凭证的东西
(2)出猎 请战
(3)柳永;自成风格,这里指的是“豪放”派;诗歌的单位。
五: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中“狂”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有何用意?(2分)
参考答案
1(2分)“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2.(2分)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苏轼(公元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注释】
⒈ “亲射虎”两句: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本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⒉ “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⒊ 天狼:天狼星。《楚辞·九歌· 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比喻为对北宋边境屡有侵犯的西夏等国。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轼在山东密州任上的一次似乎狂放无羁的狩猎生活。写的是生活,叙述的是情感,描绘的是人生的底蕴。喜欢诗的人,也是喜欢、热爱生活的人。这是很值得阅读的好诗。
全词可分为上下两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豪放的思想。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 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词中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的这种威风,这种豪气,与东吴孙郎亲射虎的情景相比,毫不逊色。“狂”统领全诗。苏轼当时胸怀报国志向,虽然暂时受挫,但并未彻底灰心,仍旧对建功立业抱有希望。年岁不算太大,还来得及发一发少年一般的“狂”傲之气,作出一番事业来。一个“狂”字,写尽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过人的胆识和豪气。 “为报”句写出太守与人民的亲切关系和颇为自负的豪情。
下阕由实入虚,就个人情绪,抒发感怀。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的万丈雄心从未消失的英雄本色。怀激情而又报国无门的沉闷胸怀的恣意发泄:“鬓微霜,又何妨”,希望像冯唐一样,“挽雕弓,射天狼”的慨叹。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能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辽和西夏。此处用典,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能把读者的视野无限地扩展,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生动形象,使文章更有张力。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这决不仅仅是他的生活的素描,而是其爱国情怀的自然流露。也是他人生底蕴的生动描绘,是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生动写照。总之,低吟这首词的余味是隽永绵长的。
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也十分生动形象。
苏轼的豪放词代表作如《念奴娇》、《水调歌头》诸词,皆作于这首《江城子》之后。于此,这首词可以说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从宋词的发展看来,在范仲淹那首《渔家傲》之后,苏轼此词是豪放派词中一首很值得重视的作品。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
①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这首词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②云中:地名。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
有功,但是因为报功不确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了魏尚,仍旧叫他担任云中太守。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 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豪情壮志。
(2)词中塑造了一个力挽强弓,奋力杀敌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了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词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4)词是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6.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亲射虎” 遣冯唐;射天狼 这三个典故。(2分)
7.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放的。
一:
【试题及相关答案】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5.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8、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答案】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3)“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4)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5、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6、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倾城
8、C
二:
阅读练习及答案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 ”,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 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
7、这首词用一个“ ”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 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抒发了 。
8、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10.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1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答案:
1、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看孙郎,亲射虎
5、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6、挽弓劲射的英雄 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狂 豪放 举止神态 胸怀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8、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A(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10.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
11. C
三:
①本词上片以__叙述_为主,下片以_抒情_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②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 卷 挽 射
③全词的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3、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狩猎 ))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6、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7、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8、“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9、“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挽弓劲射的英雄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11、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举止神态 胸怀,抒发了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12、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13典故:①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4、主题: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感。
15、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6、《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17、①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③、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四:
(1)解释词语:聊: 擎: 报: 酣: 节:
(2)这首词上片写 ,下片写 —,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
(3)苏轼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优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指的就是这首词。请解释:“柳七郎”指的是谁?“自是一家”怎样理解?“阕”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暂且,姑且 高举 告诉 畅快,尽情符节,古人用来作凭证的东西
(2)出猎 请战
(3)柳永;自成风格,这里指的是“豪放”派;诗歌的单位。
五: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中“狂”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有何用意?(2分)
参考答案
1(2分)“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2.(2分)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作者介绍】
苏轼(公元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注释】
⒈ “亲射虎”两句: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本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⒉ “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⒊ 天狼:天狼星。《楚辞·九歌· 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比喻为对北宋边境屡有侵犯的西夏等国。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轼在山东密州任上的一次似乎狂放无羁的狩猎生活。写的是生活,叙述的是情感,描绘的是人生的底蕴。喜欢诗的人,也是喜欢、热爱生活的人。这是很值得阅读的好诗。
全词可分为上下两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豪放的思想。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 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词中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的这种威风,这种豪气,与东吴孙郎亲射虎的情景相比,毫不逊色。“狂”统领全诗。苏轼当时胸怀报国志向,虽然暂时受挫,但并未彻底灰心,仍旧对建功立业抱有希望。年岁不算太大,还来得及发一发少年一般的“狂”傲之气,作出一番事业来。一个“狂”字,写尽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过人的胆识和豪气。 “为报”句写出太守与人民的亲切关系和颇为自负的豪情。
下阕由实入虚,就个人情绪,抒发感怀。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的万丈雄心从未消失的英雄本色。怀激情而又报国无门的沉闷胸怀的恣意发泄:“鬓微霜,又何妨”,希望像冯唐一样,“挽雕弓,射天狼”的慨叹。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能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辽和西夏。此处用典,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能把读者的视野无限地扩展,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生动形象,使文章更有张力。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这决不仅仅是他的生活的素描,而是其爱国情怀的自然流露。也是他人生底蕴的生动描绘,是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生动写照。总之,低吟这首词的余味是隽永绵长的。
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也十分生动形象。
苏轼的豪放词代表作如《念奴娇》、《水调歌头》诸词,皆作于这首《江城子》之后。于此,这首词可以说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从宋词的发展看来,在范仲淹那首《渔家傲》之后,苏轼此词是豪放派词中一首很值得重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