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左思《咏史八首其三》“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6-11-07
咏史·吾希段干木
左思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①希:向慕。段干木:战国魏人,隐居穷巷,不愿做官,是当时的贤者,魏文侯对他很恭敬。
②偃息:退隐而高卧。藩魏君:保卫魏国国君。据《吕氏春秋·期贤》篇记载,秦国兴兵要攻打魏国,司马唐谏秦国君说:段干木是位贤人,魏国以礼待他,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不可以加兵。秦国君以为然,终于不敢攻打。
③慕:仰慕。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俶傥之策,而不肯做官。(见《史记·鲁仲连列传》)
④却秦军:退秦军,据《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秦使白起围赵,赵国正计划尊秦为帝,以求罢兵。当时鲁仲连正在赵国,说服了赵人,放弃了这个计划。秦军知道后,退兵五十里。鲁仲连退秦军是用舌辩,所以说“谈笑”。
⑤不羁:不受笼络。贵不羁:以不被笼络为高贵。遭难:遇到患难。解纷:解除纷扰。据《史记·鲁仲连列传》记载,鲁仲连却秦军之后,平原君要给他高封厚赏,他再三辞让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这两句是说世上所贵者是那些能为人排难解纷的不羁之士。
⑥卓:高的样子。高节:高尚的节操。《史记·鲁仲连列传》说他“好持高节”。
⑦组:丝织的绶带。古代做官的人用来系印玺以结在腰间。緤(xiè卸):系。不肯緤:不肯结挂印玺。
⑧珪:瑞玉板,上圆下方。古代诸侯,不同的爵位,分颁不同的珪。分:指分别颁发。宁肯分:指不接受官爵。
⑨连玺:成串的印。耀前庭:光照前庭。比之浮云:把高官厚禄看作像浮云一样轻。

诗大意
我带着崇高的敬意仰慕段干木和鲁仲连。
段干木在陋巷安卧就能起到保卫魏国的作用。
鲁仲连在大敌当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说服赵国放弃投降计划,使秦军撤退。
鲁仲连不受约束,自由自在,周游列国为人排难解纷。
功成后以受封赏为耻。他的品质高贵而超群。
鲁仲连不肯要象征权力和富贵的绶带和珪,视爵位如浮云。


赏析
《咏史·吾希段干木》是西晋左思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颂段干木和鲁仲连为国立功,不要爵禄的高尚情操。诗人表示了对他们的仰慕和向往。《咏史八首》之第一首《咏史·弱冠弄柔翰》云:“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何焯认为,此诗“申前‘功成不受爵’意”(《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也就是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功成身退,不受封赏的思想。
诗的开头四句就点明诗人所仰慕的两个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这两个历史人物就是段干木和鲁仲连。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隐居不仕,魏文帝尊他为师。当时秦国要攻魏,司马唐谏秦王说:“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王为之罢兵。事见《吕氏春秋·期贤》篇。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一次秦兵围赵国的邯郸城,这时鲁仲连正好在赵国。鲁仲连说服了魏国派往赵国劝赵尊秦为帝的辛垣衍,秦将闻知此事,退兵五十里。事见《战国策·赵策三》。诗人渴望像段干木、鲁仲连一样,为国家效力。“吾希”、“吾慕”,表达了诗人的仰慕之情和自己的愿望。“偃息藩魏君”和“谈笑却秦军”,概括了段干木和鲁仲连的事迹。言简意赅,又紧扣《咏史》这一诗题。“偃息”,写段干木之退隐高卧,“谈笑”,写鲁仲连之从容善辩,皆极传神。
双起单承,“当世贵不羁”四句,单写鲁仲连。《战国策·赵策三》记载,鲁仲连在退秦军之后,赵国国相平原君欲赏赐千金,鲁仲连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意思是说,作为“天下之士”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为人排难解纷,而不取任何报酬。于是他就辞别了平原君,离开赵国,再也没有露面了。于此可见,这四句中,前二句是化用鲁仲连语意。后二句则对鲁仲连做出崇高的评价。“高节卓不群”,实此诗之诗眼,承上启下。
“临组不肯緤”四句,比较具体地写鲁仲连“功成耻受赏”,表现他的高尚节操。“组”,丝织的绶带,古代做官的人用来系印章于腰间。“珪”,一种上圆下方的瑞玉。古代诸侯,爵位不同,颁给珪也不同。“玺”,官印。不论是“组”、“珪”,还是“玺”,都代表官职爵位。对于这些,鲁仲连不仅不接受,而且视若浮云。这里写的是鲁仲连高尚的思想品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和愿望。应该指出,一个人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左思之妹左芬是晋武帝的贵嫔,据《左思别传》记载,她“颇以椒房自矜”,又据《晋书·贾谧传》,左思是贾谧的“二十四友”之一。贾谧因为贾后的关系,权过人主,作威作福,自负骄宠,奢侈逾度。而“二十四友”皆“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这些人“或著文章称美谧,以方贾谊”。这说明左思并不是不看重荣华富贵,没有功名利禄之心,只是在仕途迍邅时,才发此高论。
李白也有一首歌颂鲁仲连的诗,诗云:“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寄寓了自己功成身退的思想,明显是受了左思《咏史》的影响。

位置:主页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赏析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