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陆游《梅花》宋诗赏析

时间:2013-05-09
陆游(1125—1211)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金兵入侵时,力主抗战,而受到了投降派的打击。其诗歌多表现灭金复宋之志。陆游特别喜爱梅花,也写过不少有关的梅花诗。《梅花•闻道梅花坼晓风》就是《梅花绝句六首》中的第三首。它是诗人陆游在嘉泰二年(1202)春于山阴所作的,当时诗人都已经七十八岁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雪的梅花所产生的爱慕之情。全诗如下: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首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闻道”即“听说”的意思。“坼”读音chè,本是“裂开”义,这里是“绽开”的意思。“晓风”即“晨风”。这是诗歌的起句,写听说梅花盛开了,重点落到一个“听说”上,是虚写。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听说梅花冲破早春的严寒在清晨寒风中开放。诗中一个“闻”字,不但表明了是听说的,给诗人留下了审美想象空间,想着雪中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而且也为诗人出游作了铺垫。
次句“雪堆遍满四山中”,这一句紧承上句,写出游所见,是实写。“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多。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四周大山上树树梅花似雪堆一样洁白。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堆”字,表明雪中的梅花开了很多,很繁茂,也很浓密。同时,诗人以雪喻梅,不但表现出梅花似雪一样的洁白,而且梅雪合一,描绘出了诗人视野中白茫茫一片的美丽景观。而这样的景观,却出乎了诗人的想象,原以为晓风中开放的梅花,或许是唐代诗人齐已所描写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或许是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是现在眼前的“雪堆遍满四山中”,真是“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观。
“雪堆遍满四山中”这样的全景式的美,诗人怎样欣赏得过来。紧接着的后两句,诗人却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何方”即“有什么办法”的意思。“千亿”这里是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梅花”有的说是“梅前”。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使我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欣赏。你看,诗人想象是多么奇妙,也是多么的旷达。前一句是转,由写梅花盛开的景象而转到写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最后一句是合,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挚感情。诗人面对四周梅花,竟然不知欣赏哪一处为好,自然就希望自己变成千亿个放翁,能欣赏到每株梅树上的梅花。这里,诗人运用了发散式的表现方法,从一点向四周散开,将一身化成千亿,然后散向各梅花树,让每一株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放翁。这样,把梅、雪、人融为一体,不但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真挚的喜爱之情,而且也暗示了诗人如有梅花般的人格。
这首诗歌在审美艺术上,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奇妙运用比喻手法
比喻就是用甲事物来描写乙事物一种修辞手法。其共有的审美效用就是把抽象的形象化,把深奥的浅显化,把陌生的熟悉化,把复杂的简单化的,并赋予本体以丰富的情趣。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比喻手法的运用比比皆是。如,秦观《浣溪纱》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赵嘏《江楼感旧》综合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借春日的阳光沐浴小草借喻母亲哺育孩子成长。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白雪堆山为喻体,以此描写梅花之盛。这不但形象生动,情与景偕,而且在开阔的境界中,表现出诗人爱梅之情,人梅融为一体,极富意趣。
其次,借用发散式的表现手法
发散与聚合对应。所谓发散式的表现手法,就是在描写中,针对事物的特征,通过想象和联想,以某一点或以某一中心为定点,四面开花,延伸开去。诗人陆游在这首诗歌中,“身化千亿”就是采用了发散式手法。在形式上,诗人借鉴了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中的“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而来,但诗人在此基础上又有发展,并增添了新的内涵。诗人在“雪堆遍满四山中”的梅花世界中,“身化千亿”以至于“一树梅花一放翁”的审美境界。所以,“一树梅花一放翁”比柳宗元的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来得更为自然和融洽,人与物融,二者合一,更能表现诗人独特的爱梅情怀。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赏析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