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左思《咏史八首》其七“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3-08-29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译文]  哪个朝代没有奇才存在呢,只不过是弃在山野中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罢了。
  [出自]  西晋 左思 《咏史八首》其七

      主父宦不达,  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  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  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  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  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  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  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  遗之在草泽。
 
注释:   
   《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主父:复姓,这里指主父偃,西汉时纵横家。宦不达:仕途坎坷。据《史记·主父偃传》记载,主父偃曾游学四十余年,也没有做官的机会,以至穷困于燕、赵。骨肉:指父母兄弟。薄:轻鄙。骨肉相薄:据《史记·主父偃传》记载,主父偃没有能做官,他父母不把他当儿子看待,兄弟也鄙弃他。这两句是说主父偃由于未做高官,而受父母兄弟的轻蔑。
  买臣:即朱买臣,汉武帝时人。樵:柴。伉俪(kànglì抗立):配偶,夫妻。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未做官时,家里很穷,以打柴维持生计,但好读书,一边担柴,一边诵书,他的妻子引以为耻,遂改嫁而去。这两句是说朱买臣穷困之时,他的妻子也要离开他。 
  陈平:汉高祖的功臣。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他少年时家里很穷,喜好读书,住的地方是背着城郭的偏僻小巷,用席做门。
    翳:蔽。负:背。郭:外城。翳负郭:以背靠城郭的破房子蔽身。
  长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成都人。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游临邓(今四川邓崃县),在富人卓王孙家喝酒,卓氏女文君见了,心悦而好之,夜间私奔相如。相如和她同归成都,家中空无所有。
    壁立:即家里只有四壁。寥廓:空洞。 
  四贤:指以上列举的四人。
     遗烈:遗业。光篇籍:光照史册。这两句是说他们四个人的业绩流传后世,光照史册,岂不伟大! 
  未遇时:穷困的时期。沟壑:溪谷。
    忧填沟壑:有身死沟壑的忧虑。这两句是说当他们穷困的时期,却有饿死填沟壑的可能。
  屯邅(zhún zhān):处境艰难;屯,通“迍”。这句和下句是说英雄的处境艰难,不是今天才有,而是自古就如此。
   草泽:犹草野,指穷乡僻巷。这句和上句是说哪个时代没有奇才?不过是被遗弃在草野中罢了。

译文1:    
    主父求官四十年,父母兄弟瞧不起。买臣砍柴以为生,妻子害羞嫁他人。陈平穷困无分文,身居陋巷席为门。长卿携妻回成都,一无所有家壁空。四人难道不伟奇,光照史册有遗业。他们身处困境时,担心饿死填沟渠。自古英雄遭磨难,由来已久代代传。哪代没有奇才人?埋没弃置乡野中。
   
译文2:
    主父偃没当成官时,父母兄弟都瞧不起他。朱买臣贫困时靠打柴为生,连妻子也改嫁他人。陈平家无产业,住在靠城墙的破房子了。司马相如返回成都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这四贤怎能不算伟人,他们的业绩载入了史册。然而当他们没有知遇没做官时,担心穷困潦倒葬身沟壑。英雄也有困顿不得志的时候,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每个朝代都有奇才,却往往被视作无用之物弃于荒野。

赏析
这首诗列举了西汉四贤士初遭困厄的坎坷经历,指出英雄被埋没,贤者被弃置不用的社会现象。诗人满腹经纶,自命盖世不凡,且有远大的抱负,但他生活在门阀社会,出身于下层寒门,天不时地不利,一生沉沦下僚,深感弃置贤才的权势压抑与世态悲凉,在悲愤与不平的无奈中,诗人借西汉四贤与自己共有的坎坷遭遇宽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同时以人才埋没并不是一个人的悲剧,也不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达观地指出埋没人才是古往今来共有的人类悲剧。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二句,是说主父偃仕途坎坷,他的父母兄弟都看不起他。据《史记·主父偃传》记载,主父偃曾游学四十余年,没有做官的机会,过着穷困的生活。因为主父偃没有做官,他父母不认他为儿子,兄弟不收留他,朋友也鄙弃他。“买臣困采樵”二句,是说朱买臣以打柴为生时,连妻子都离开了他。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未做官时,家里很穷,以打柴维持生计。但好读书,一边挑柴,一边诵书,他的妻子引以为耻,就改嫁别人了。“陈平无产业”二句,是说陈平家无产业,住的是背靠城墙的破房子。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少年时,家里很穷,喜好读书,住在偏僻小巷中背靠城墙的破房子里,用破席当门。“长卿还成都”二句,是说司马相如(字长卿)返回成都,家徒四壁。据《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司马相如游临邛(今四川邛崃),携富人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私奔返回成都的家,当时相如的家里一无所有。从以上八句看,左思确实是咏史,所咏事迹,核之史籍,皆有根据。以排比句出之,表现得鲜明突出。
     应该指出,诗人所歌咏的只是主父偃等四人没有做官时的穷困生活。似乎有意避开他们做官以后的经历。其实,这四位古人,后来都官运亨通。主父偃,后为中大夫。朱买臣,后任会稽太守。陈平,后为汉惠帝、吕后、汉文帝丞相,封曲逆侯。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汉武帝时为郎,后为孝文园令。他们都成了著名的历史人物。“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这四位历史名人,功业光照史册,声名传于后世,不能说是不伟大。可是在他们未做官时,皆穷困而不得志。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左思并不想表现他们做官以后“春风得意”的生活,所以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着重表现他们“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的困阨,即他们未做官时,穷困潦倒,葬身沟壑的忧虑,借以抒发自己被遗弃的愤慨。同时,从诗中还可以看出,左思隐以英雄自任,他举出主父偃等人先穷困后得志,似乎也隐寓着他总有一天会青云直上,如愿以偿的想法。但是,现实给他的回答是失望,所以,他发出深沉的感慨:“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这是说,英雄的处境多艰,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但如主父偃等人苦尽甘来,都有得志之时,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时代没有奇才被遗弃在草野之中。这里道出了自古以来的事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刘良说左思“自伤沉沦,于此见志”(六臣注《文选》卷二十一),确实如此。
     这首诗从字面看来,都是咏史,实际是诗人借古人古事倾吐自己的不忿,以宽慰自己孤独的郁悒。

    西晋文学家左思《咏史》诗中则指出:“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不是无人才,只是被埋没了,没有被善用。说到知人善任,在三国中,不止诸葛亮一人,曹操在这方面掌握得也尤为出色。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赏析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