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鼎,泽州阳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17-02-07
郑鼎,泽州阳城人。幼孤,能自立,读书晓大义,不妄言笑。既长,勇力过人,尤善骑射。初为泽、辽千户。岁甲午,从塔海绀不征蜀,攻二里散关,屡立战功。未几,宋将余侍郎烧绝栈道,以兵围兴元,鼎率众修复之,破宋兵,解兴元之围。庚戌,从宪宗征大理国,自六盘山经临洮,抵雪山。山径盘屈,舍骑徒步,尝背负宪宗以行。敌据扼险要,鼎奋身力战,敌败北,帝壮之,赐马三匹。至金沙河,波涛汹涌,帝临水傍危石,立马观之。鼎谏曰:“此非圣躬所宜。”亲扶下马,帝嘉之。俄围大理,禽其主,大理平。师还命鼎居后道经吐蕃全军而归入朝帝问以时务鼎敷对详明帝嘉纳之赐名曰也可拔都从世祖南伐,攻大胜关,破之。继破台山寨,乘胜独进,前陷泥淖,遇伏兵突出葭苇间,鼎奋击,连杀三人,余众遁去。帝急召鼎还,使者以闻,帝曰:“为将当慎重,不可恃勇轻进。”遂分畀卫士三百人,以备不虞,且戒之曰:“自今非奉朕命,毋得轻与敌接。”秋九月,帝驻跸江浒,命诸将南渡,先达彼岸者,举烽火为应,鼎首夺南岸,众军毕渡。至元三年,迁平阳路总管。是岁大旱,鼎下车而雨。平阳地狭人众,常乏食,鼎乃导汾水,溉民田千余顷,开潞河鹏黄岭道,以来上党之粟。修学校,厉风俗,建横涧故桥以便行旅,民德之。十四年,改湖北道宣慰使,移镇鄂州。夏五月,蕲、黄二州叛,鼎将兵讨之,战于樊口,舟覆溺死,年六十有三。十七年,董文忠等奏:“郑也可拔都遇害,其叛人家属物产,宜悉与其子纳怀。”帝从之。赠中书右丞,谥忠毅。后加赠柱国,追封潞国公,谥忠肃。
(节选自《元史·郑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还/命鼎居后/道经吐蕃/全军而归入/朝帝问以时务/鼎敷对详明/帝嘉纳之赐名/曰也可拔都/
B.师还/命鼎居后/道经吐蕃/全军而归入/朝帝问以时务/鼎敷对详明/帝嘉纳之/赐名曰也可拔都/
C.师还/命鼎居/后道经吐蕃/全军而归/入朝/帝问以时务/鼎敷对详明/帝嘉纳之赐名/曰也可拔都/
D.师还/命鼎居后/道经吐蕃/全军而归/入朝/帝问以时务/鼎敷对详明/帝嘉纳之/赐名曰也可拔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午指干支纪年中的甲午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B.栈道又称栈阁之道,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专指古代行军作战时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C.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通常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代国家边境通常建造有烽火台。
D.路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下分设路、府、州、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鼎为将勇猛,屡获胜利。他曾遭遇伏兵,奋力迎击,连杀三人;南渡时率先夺取南岸,众军全部渡江;征蜀、兴元之战、征大理国等战役中都获胜利。
B.郑鼎忠心耿耿,得帝嘉奖。他曾在盘旋曲折的山路上背负宪宗前进;在金沙河,宪宗站在危石上观察情势,他进谏说皇帝不应该这样做,得到宪宗的嘉奖。
C.郑鼎执政有方,深得民心。针对平阳地少人多,百姓常吃不饱的现实,他采取了有效措施;还修复学校,振兴风俗,修桥方便人们出行,百姓感戴他的恩德。
D.郑鼎为国捐躯,享受衰荣。至元十四年五月,郑鼎在讨伐反元叛军时溺水而亡;后朝廷赠封中书右臣和褒扬的谥号,后又追赠官爵、谥号。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敌据扼险要,鼎奋身力战,敌败北,帝壮之,赐马三匹。
(2)至元三年,迁平阳路总管。是岁大旱,鼎下车而雨。
参考答案
10.D
11.B
12.B
13.(1)敌人据守险要之地,郑鼎奋力作战,敌人战败逃走,宪宗认为郑鼎很勇猛,赐予他三匹马。
(2)至元三年,升任平阳路总管。当年大旱,郑鼎到任即下雨。
参考译文
郑鼎,泽州阳城人。自幼丧父,长大勇力过人,尤善于骑射。初为泽、潞、辽、沁千户。太宗六年(1234),随塔海绀不征蜀,攻二里散关,屡立战功,回师屯驻秦中。不久,宋将余侍郎烧毁栈道,围攻兴元,鼎率众修复栈道,击败宋兵,解兴元之围。太宗皇后四年(1245),调任阳城县军民长官。
宪宗三年(1253),随世祖征大理国,自六盘山经临洮,攻下西蕃诸城,抵达雪山。山路崎岖盘旋,徒步前进,郑鼎背负世祖而行。敌扼守险要之地,鼎奋力战斗,打败敌人。至金沙江,波涛汹涌,世祖在河边危石边立马观察,鼎忙劝谏道:“这地方非圣上所到之处。”扶帝下马。围攻大理,日夜不停,城陷落,擒斩大理国王。
宪宗九年,郑鼎又随世祖南伐,攻破大胜关和台山寨,擒宋臣胡知县,乘胜独进,遇伏兵,鼎奋力迎击,连杀三人,其余逃走。世祖急召鼎回来,告诫说:“为将当慎重,不可恃勇轻进。”“自今非奉朕命,不得轻率与敌接战。”九月,世祖屯驻江边,命诸将渡江而南,先到两岸者,举烽火为号。郑鼎首先登上南岸,大军随即过江。进围鄂州,鼎斗志更旺,攻兴国军,遇宋兵五千,为鼎大败,擒其将桑太尉。
中统元年(1260),因功升平阳、太原两路万户。阿蓝答儿、浑都海之乱,鼎率本道兵马讨平。二年,诏令鼎统领征西等军,戍守雁门关。后调任河东南北两路宣抚使。三年,改授平阳太原宣慰使。至元三年(1266),调任平阳路总管。平阳地狭人多,常缺粮食,鼎疏导汾水,灌田千余顷,又开潞河鹏黄岭道,以运输上党的粮食,修建学校,改正风俗,修复横涧旧桥以便通行。人民都歌颂他。
至元七年,改佥书西蜀四川行尚书省事,领兵巡察东川。过嘉定,遇蜀兵,战于江中,擒宋将李越,缴获所有战船。八年五月,改任军前行尚书省事。十一年,随大军伐宋。十二年,镇守黄州。同年四月,改授淮西宣慰使。十三年,加昭毅大将军,赐白金五百两。
至元十四年,改任湖北道宣慰使,镇戍鄂州。同年五月,蕲、黄二州反元,鼎领兵讨伐,在樊口战斗中,舟覆溺死,年六十三岁。赠中书右丞,谥忠毅。后加赠宣忠保节功臣、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潞国公,谥忠肃。
(节选自《元史·郑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还/命鼎居后/道经吐蕃/全军而归入/朝帝问以时务/鼎敷对详明/帝嘉纳之赐名/曰也可拔都/
B.师还/命鼎居后/道经吐蕃/全军而归入/朝帝问以时务/鼎敷对详明/帝嘉纳之/赐名曰也可拔都/
C.师还/命鼎居/后道经吐蕃/全军而归/入朝/帝问以时务/鼎敷对详明/帝嘉纳之赐名/曰也可拔都/
D.师还/命鼎居后/道经吐蕃/全军而归/入朝/帝问以时务/鼎敷对详明/帝嘉纳之/赐名曰也可拔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午指干支纪年中的甲午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B.栈道又称栈阁之道,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专指古代行军作战时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C.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通常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代国家边境通常建造有烽火台。
D.路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下分设路、府、州、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鼎为将勇猛,屡获胜利。他曾遭遇伏兵,奋力迎击,连杀三人;南渡时率先夺取南岸,众军全部渡江;征蜀、兴元之战、征大理国等战役中都获胜利。
B.郑鼎忠心耿耿,得帝嘉奖。他曾在盘旋曲折的山路上背负宪宗前进;在金沙河,宪宗站在危石上观察情势,他进谏说皇帝不应该这样做,得到宪宗的嘉奖。
C.郑鼎执政有方,深得民心。针对平阳地少人多,百姓常吃不饱的现实,他采取了有效措施;还修复学校,振兴风俗,修桥方便人们出行,百姓感戴他的恩德。
D.郑鼎为国捐躯,享受衰荣。至元十四年五月,郑鼎在讨伐反元叛军时溺水而亡;后朝廷赠封中书右臣和褒扬的谥号,后又追赠官爵、谥号。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敌据扼险要,鼎奋身力战,敌败北,帝壮之,赐马三匹。
(2)至元三年,迁平阳路总管。是岁大旱,鼎下车而雨。
参考答案
10.D
11.B
12.B
13.(1)敌人据守险要之地,郑鼎奋力作战,敌人战败逃走,宪宗认为郑鼎很勇猛,赐予他三匹马。
(2)至元三年,升任平阳路总管。当年大旱,郑鼎到任即下雨。
参考译文
郑鼎,泽州阳城人。自幼丧父,长大勇力过人,尤善于骑射。初为泽、潞、辽、沁千户。太宗六年(1234),随塔海绀不征蜀,攻二里散关,屡立战功,回师屯驻秦中。不久,宋将余侍郎烧毁栈道,围攻兴元,鼎率众修复栈道,击败宋兵,解兴元之围。太宗皇后四年(1245),调任阳城县军民长官。
宪宗三年(1253),随世祖征大理国,自六盘山经临洮,攻下西蕃诸城,抵达雪山。山路崎岖盘旋,徒步前进,郑鼎背负世祖而行。敌扼守险要之地,鼎奋力战斗,打败敌人。至金沙江,波涛汹涌,世祖在河边危石边立马观察,鼎忙劝谏道:“这地方非圣上所到之处。”扶帝下马。围攻大理,日夜不停,城陷落,擒斩大理国王。
宪宗九年,郑鼎又随世祖南伐,攻破大胜关和台山寨,擒宋臣胡知县,乘胜独进,遇伏兵,鼎奋力迎击,连杀三人,其余逃走。世祖急召鼎回来,告诫说:“为将当慎重,不可恃勇轻进。”“自今非奉朕命,不得轻率与敌接战。”九月,世祖屯驻江边,命诸将渡江而南,先到两岸者,举烽火为号。郑鼎首先登上南岸,大军随即过江。进围鄂州,鼎斗志更旺,攻兴国军,遇宋兵五千,为鼎大败,擒其将桑太尉。
中统元年(1260),因功升平阳、太原两路万户。阿蓝答儿、浑都海之乱,鼎率本道兵马讨平。二年,诏令鼎统领征西等军,戍守雁门关。后调任河东南北两路宣抚使。三年,改授平阳太原宣慰使。至元三年(1266),调任平阳路总管。平阳地狭人多,常缺粮食,鼎疏导汾水,灌田千余顷,又开潞河鹏黄岭道,以运输上党的粮食,修建学校,改正风俗,修复横涧旧桥以便通行。人民都歌颂他。
至元七年,改佥书西蜀四川行尚书省事,领兵巡察东川。过嘉定,遇蜀兵,战于江中,擒宋将李越,缴获所有战船。八年五月,改任军前行尚书省事。十一年,随大军伐宋。十二年,镇守黄州。同年四月,改授淮西宣慰使。十三年,加昭毅大将军,赐白金五百两。
至元十四年,改任湖北道宣慰使,镇戍鄂州。同年五月,蕲、黄二州反元,鼎领兵讨伐,在樊口战斗中,舟覆溺死,年六十三岁。赠中书右丞,谥忠毅。后加赠宣忠保节功臣、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潞国公,谥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