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时间:2017-11-29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帝不能决,下再议。大夏等言:“事属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权贵,复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得旨。织造、斋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巨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帝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清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乃坐戍极边。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赠太保,谥忠宣。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七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B.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C.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D.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又称“春闱”,考中者为“举人”。
B.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
C.孝宗,庙号。庙号是皇帝驾崩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并不唯一。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大夏宽厚仁爱,剿匪宽严相济。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告诫,并未杀戮。后来匪盗重起,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身份后,放掉了一半人。
B.刘大夏务求改革,减少财政支出。大夏请求革除非祖宗留下的危害军民的旧制,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大夏据理力争,最终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C.刘大夏敢说实话,皇帝大为赞赏。对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大夏不以为然。对孝宗将要出征大同的想法,大夏认为国力不足,防守才是上策。
D.刘大夏不畏权势,遭到发配戍边。大夏曾经因要求严格考核勇士得罪了刘瑾。刘瑾编造田州岑猛的事,将大夏逮捕,让他到最偏僻的边境戍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命事当兴革者,所司具实以闻。会廷臣条上十六事,皆权幸所不便者。(5分)
(2)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5分)

参考答案
10.B  【评分说明】3分
11.A  【评分说明】3分
12.D  【评分说明】3分

13.(1)孝宗命令应该实行与变革的事情,有关部门全都如实奏报。恰巧朝内大臣上奏的十六件事情,都是对权贵所不利的。
【评分说明】此题5分。“事当兴革者”(定语后置)[应该实行与变革的事情]、“闻”[奏报]、“会”[恰巧]、“条”[奏]、“不便”[不利],各1分;关键词理解意思对、句意通顺即可。
(2)况且淇国公稍稍违背节制,就发动数十万兵众到沙漠地区,怎么能说是容易的事?我揣度现在上策只有防守而已。
【评分说明】此题5分。“小”[稍稍、稍微]、“举”[发动]、“委”[到 ]、“奈何”[怎么能]、“度”[揣度],各1分;关键词理解意思对、句意通顺即可。

参考译文
刘大夏,字时雍,是华容人。刘大夏二十岁的时候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考取了天顺八年的进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弘治二年(1489),大夏服满,调升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安定,大夏前往告诫,事情很顺利地解决了。后山贼起,大夏奉檄文讨伐。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为贼才杀,有一半人获得生还。改为左布政使,调往浙江。
弘治十五年(刘大夏)被授予兵部尚书,多次推辞才接受任命。召见以后,皇帝说:“朕多次重用你,你却多次称病拒绝,这是为什么呢?”刘大夏叩首说:“臣年纪大了而且多病,私下里看见天下的老百姓贫穷,倘若有什么出乎意料的事,责任在兵部,自己估计力不从心,因此才推辞的。”皇帝默然不应。大夏奏请凡属非祖宗留下的旧制而危害军民的,一一列举呈上革除。十七年二月,又奏请。孝宗命有关部门呈报所应实行与该革除的事例,有关部门全都按实奏报,时逢廷臣奏陈十六件事,都是对权贵所不利的,因此权贵们极力阻止,孝宗拿不定主意,下廷议再讨论。大夏等说:“事属朝廷外官,全都批准。稍稍涉及权贵,又令讨论核实。臣等很愚蠢,不知为什么?”许久,才得旨“:将传奉官的姓名奏疏上报,幼匠、厨役月每减米三斗;增设宦官、司礼监核实奏告;四卫勇士,御马监将名册报来。其余全照前次所议办理。”织造、斋醮都停办,仅俸禄就节省很大数目,而勇士虚报冒领之弊也大为减少。
大同发生小的战事,孝宗听信宦官苗逵的话,准备出兵。内阁刘健等竭力劝阻,孝宗仍犹豫不决,召大夏问道“:卿在两广,知道苗逵捣毁延绥巢穴的功劳吗?”大夏答道:“臣听说,俘虏十几个妇女儿童而已,托朝廷威德,全师返回。不这样的话,后果就难说了。”孝宗沉默好久,问道:“太宗频频出塞,现在为什么不行?”大夏回答“:陛下的才干固然不比太宗差,而将领士马远不及太宗时期。如果淇国公稍许违背节制,将数十万兵众委之于沙漠,怎么能说是容易之事。臣揣度现在上策只有防守而已。”都御史戴珊也从旁边表示赞同,孝宗醒悟地说:“要不是你们劝说朕几乎误了大事。”于是果然没再出兵。

    不久,孝宗去世,武宗即位。刘大夏为人忠诚恳切,孝宗很欣赏他,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臵之度外。(刘大夏)曾经请求严格考核勇士,被刘瑾嫌恶。刘宇也怨恨刘大夏,于是和焦芳在刘瑾面前诬陷刘大夏说:“查抄刘大夏家里的财产,可以充当十分之二的边疆经费。”正德三年九月,借助田州岑猛的事情,把刘大夏逮捕入狱。刘瑾想以过分改变法律之名处死刘大夏,都御史屠滽坚持认为不可以,刘瑾谩骂说:“即使不处死,难道不可以戍边吗?”李东阳替刘大夏委婉地解释,而且刘瑾探听到刘大夏家里实际很贫穷,就判处他到很远的地方戍边。初次拟在广西,焦芳说“这如同送他回家”,于是改在肃州。刘大夏已经七十三岁,穿着粗布衣衫徒步从大明门下走过,叩头而去。围观的人叹息着流下了眼泪,父老乡亲携带着筐子送来食物,(他)所到的地方人们都停止了市场交易、焚香祝告刘尚书能活着回来。
    正德五年夏天,(刘大夏)被赦免回来。刘瑾被诛杀,(刘大夏)官复原职。正德十一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保,谥号忠宣。



位置:主页 > 古诗名文 > 高中古诗文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