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皇帝,讳广,高祖第二子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17-12-24
炀皇帝,讳广,高祖第二子也。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及陈平,执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及太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
初,上自以藩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史臣曰: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遂践峻极之崇基。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书》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节选自《隋书》》)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 令闻:美好的名声
B.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 谢:谢罪
C.课天下富室。 课:征收赋税
D.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坐:犯罪、判罪
11.下列对文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3分)
A.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B.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C.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D.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12.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炀帝年少时聪慧且外表英俊,擅长写文章,为人深沉稳重,是朝廷和民间都信服期待的人。
B.隋炀帝善于伪装,在隋文帝到他府第时,见到他的乐器大多断了弦且蒙上尘埃,就好像没有使用一样,隋文帝认为他不喜好歌舞乐妓,对此很欣赏。
C.史学家引用《尚书》中的话,认为隋炀帝后来遭遇黎民愤怒怨恨,国家败亡土崩瓦解,自己被擒,都是因为他自己欲望没有节制,掩饰奸邪过错导致的结果。
D.隋炀帝生性狡诈诡谲,凡他宠爱的人,都不让人知道他的欲望。每到一处,当地的郡县管理,都争着给他进献美食,进献得多的就得到提拔升官,进献得少的简陋的就被判罪。
13.把三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5分)
(2)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5分)
(3)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5分)
参考答案
10.D(坐,因为。因为这个原因,十有九家都由富强变成了饥寒交迫的人家了。“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但坐观罗敷”的“坐”)
11.A
12.D( 原文“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是凡是他到的地方,都不想让人知道。)
13.
(1)敌人人数众多并且距离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将怎么办?
(2)皇上恩幸,割土地分封他们三人为侯,这不是我在军队之中做官,用来鼓励战士奋力打仗的本意啊!
(3)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参考译文
隋炀帝,名广,是高祖第二个儿子。皇上容貌俊美,年少聪慧,高祖和皇后在诸位皇子中最喜欢他。皇上又非常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为人沉着谨慎严肃稳重,深受朝野关注期望。后来高祖到他的居所,见到乐器的弦大多断绝,上面又有尘埃,好像很久没用了,就认为他不爱好声妓,于是更认可他了。皇上更加矫揉造作掩饰自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仁孝。他曾经在观赏打猎的时候遇到下雨,身边的人为他送上油衣,他却说:“士卒们都被雨湿着,我难道一个人穿它吗!”就命人拿走。八年冬天,大举攻打陈,任命皇上为行军元帅。等到攻下陈,抓住了尚书都令史暨慧,因为他奸邪谄媚,有害于百姓,就将他斩首在右阙下,以向三吴百姓谢罪。然后封存府库,所有物资钱财一无所取,天下人都称颂他贤能。等到太子杨勇被废,他被立为皇太子。
当初,皇上因为自己是诸侯王,按照次序不应当立为太子,常常掩饰真情,美化行为,以此获取虚名,暗中有夺取太子地位的打算。当时高祖非常信任文献皇后,而皇后生性忌恨妃妾。皇太子杨勇内宫有很多宠爱的妃妾,因此失去皇后的喜爱。皇上当时妃妾也生有孩子,但皇上都不抚养,表示不宠爱妃妾,以此向皇后讨好。对掌权的大臣,全力交往。宫中太监到自己家中,无论地位高低,(杨广)都屈己奉承,和颜对待,并多次以厚礼相赠。宫中婢仆到过隋炀帝家中的,无不称赞他仁义孝顺。他又常常私下进入宫中,与文献皇后密谋策划,杨素等人趁机陷害煽动,终于废黜了原太子,立杨广为太子。
四年七月,高祖驾崩,他在仁寿宫即位。
因为天下长期安宁,兵马强盛,隋炀帝意气风发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室,极尽奢靡华丽,招募使者,出使边远邦国,那些邦国听命而来的,就赏赐给丰厚的礼品,有不听命令的,就派兵攻打。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皇上生性诡诈,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判罪。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老百姓无法生活。以至人吃人,村庄变为废墟,皇上对此毫不怜悯。他到处巡游,没有固定居所,经常因为供给不足,而预先征收数年的赋税。全国各地,起义造反蜂拥而起,亲近的大臣却相互隐瞒遮掩,隐瞒叛乱人数,不据实上报。有人说叛乱的人多,就会被狠狠地训斥。官员们各自只求苟且偷安,上下相互蒙骗,每次出师征讨,失败接连不断。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史官评论说:隋炀帝早在幼年时就有好名声。在南方平定吴郡、会稽,在北方赶走匈奴,兄弟之中名声功绩特别显著。在这种情况下,他掩饰真情,虚假行事,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依仗国力的富强,想要满足贪婪的欲望,内心轻薄浮躁,外边端庄质朴,穿戴华丽的衣服来掩饰他的奸诈,废黜谏官来掩饰他的过失。《尚书》说:“天降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灾祸,无法逃脱。”看隋朝的灭亡,这句话确实是有根据的啊。
初,上自以藩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史臣曰: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遂践峻极之崇基。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书》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节选自《隋书》》)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
B.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
C.课天下富室。
D.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11.下列对文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3分)
A.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B.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C.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D.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12.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炀帝年少时聪慧且外表英俊,擅长写文章,为人深沉稳重,是朝廷和民间都信服期待的人。
B.隋炀帝善于伪装,在隋文帝到他府第时,见到他的乐器大多断了弦且蒙上尘埃,就好像没有使用一样,隋文帝认为他不喜好歌舞乐妓,对此很欣赏。
C.史学家引用《尚书》中的话,认为隋炀帝后来遭遇黎民愤怒怨恨,国家败亡土崩瓦解,自己被擒,都是因为他自己欲望没有节制,掩饰奸邪过错导致的结果。
D.隋炀帝生性狡诈诡谲,凡他宠爱的人,都不让人知道他的欲望。每到一处,当地的郡县管理,都争着给他进献美食,进献得多的就得到提拔升官,进献得少的简陋的就被判罪。
13.把三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5分)
(2)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5分)
(3)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5分)
参考答案
10.D(坐,因为。因为这个原因,十有九家都由富强变成了饥寒交迫的人家了。“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但坐观罗敷”的“坐”)
11.A
12.D( 原文“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是凡是他到的地方,都不想让人知道。)
13.
(1)敌人人数众多并且距离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将怎么办?
(2)皇上恩幸,割土地分封他们三人为侯,这不是我在军队之中做官,用来鼓励战士奋力打仗的本意啊!
(3)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参考译文
隋炀帝,名广,是高祖第二个儿子。皇上容貌俊美,年少聪慧,高祖和皇后在诸位皇子中最喜欢他。皇上又非常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为人沉着谨慎严肃稳重,深受朝野关注期望。后来高祖到他的居所,见到乐器的弦大多断绝,上面又有尘埃,好像很久没用了,就认为他不爱好声妓,于是更认可他了。皇上更加矫揉造作掩饰自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仁孝。他曾经在观赏打猎的时候遇到下雨,身边的人为他送上油衣,他却说:“士卒们都被雨湿着,我难道一个人穿它吗!”就命人拿走。八年冬天,大举攻打陈,任命皇上为行军元帅。等到攻下陈,抓住了尚书都令史暨慧,因为他奸邪谄媚,有害于百姓,就将他斩首在右阙下,以向三吴百姓谢罪。然后封存府库,所有物资钱财一无所取,天下人都称颂他贤能。等到太子杨勇被废,他被立为皇太子。
当初,皇上因为自己是诸侯王,按照次序不应当立为太子,常常掩饰真情,美化行为,以此获取虚名,暗中有夺取太子地位的打算。当时高祖非常信任文献皇后,而皇后生性忌恨妃妾。皇太子杨勇内宫有很多宠爱的妃妾,因此失去皇后的喜爱。皇上当时妃妾也生有孩子,但皇上都不抚养,表示不宠爱妃妾,以此向皇后讨好。对掌权的大臣,全力交往。宫中太监到自己家中,无论地位高低,(杨广)都屈己奉承,和颜对待,并多次以厚礼相赠。宫中婢仆到过隋炀帝家中的,无不称赞他仁义孝顺。他又常常私下进入宫中,与文献皇后密谋策划,杨素等人趁机陷害煽动,终于废黜了原太子,立杨广为太子。
四年七月,高祖驾崩,他在仁寿宫即位。
因为天下长期安宁,兵马强盛,隋炀帝意气风发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室,极尽奢靡华丽,招募使者,出使边远邦国,那些邦国听命而来的,就赏赐给丰厚的礼品,有不听命令的,就派兵攻打。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皇上生性诡诈,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判罪。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老百姓无法生活。以至人吃人,村庄变为废墟,皇上对此毫不怜悯。他到处巡游,没有固定居所,经常因为供给不足,而预先征收数年的赋税。全国各地,起义造反蜂拥而起,亲近的大臣却相互隐瞒遮掩,隐瞒叛乱人数,不据实上报。有人说叛乱的人多,就会被狠狠地训斥。官员们各自只求苟且偷安,上下相互蒙骗,每次出师征讨,失败接连不断。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史官评论说:隋炀帝早在幼年时就有好名声。在南方平定吴郡、会稽,在北方赶走匈奴,兄弟之中名声功绩特别显著。在这种情况下,他掩饰真情,虚假行事,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依仗国力的富强,想要满足贪婪的欲望,内心轻薄浮躁,外边端庄质朴,穿戴华丽的衣服来掩饰他的奸诈,废黜谏官来掩饰他的过失。《尚书》说:“天降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灾祸,无法逃脱。”看隋朝的灭亡,这句话确实是有根据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