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古诗文名句情景默写考前强化训练试题与答案(三)

时间:2018-04-16
古诗文名句情景默写训练
41.(1)《逍遥游》中庄子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由此列举了三类人来证明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哲理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2.(1)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在求学过程中应做到及时解惑,其中体现教师解惑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两个对仗工整,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___,__”,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展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43.(1)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词人秋夜独登楼,举头是“_____”俯首是“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的结尾处写道,经一番劝慰,客喜而笑,于是主客畅饮,将盘中之物一扫而光,紧接着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
44.(1)《赤壁赋>中,苏轼企望同神仙一起自由飞行,情愿长伴明月的诗句是“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4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_____, _____, _____ ”三句,援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轻启兵端最终落败的古事,告诫南宋朝廷慎之又慎。
46.(1)在《琵琶行》中,诗人多次用“月”这个意象,如以“_______”烘托与朋友分别时的凄凉心情,以“______”和四周的寂静衬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以“______”烘托丈夫远离后琵琶女的孤独无依。
(2)范仲淹在《岳阳楼》中表现自己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7.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韩愈《师说》中所说的“师”有其独特的含义,“ _______,_______ ,______”三句指出自己所说的“师”不是指教小孩学习文章断句的老师。
48.(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强调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童子的启蒙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1)《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成为士的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1)屈原《离骚》中,作者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写用荷叶做衣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要加长自己的佩带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其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
51.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两句意思一致。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 ,__。”
52.(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描写了有风时水面上月光浮动的样子,用“_____”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比喻成璧玉。
(2)《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无“_____________”,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_”,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_____”。
53.(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而失败的典故反对冒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写征人想家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
54.(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既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让人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
(2)苏轼在《赤壁赋》里赞美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的英雄形象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1)《师说》中辩证看待老师、弟子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
56.(1)《庄子·逍遥游》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杜甫《望岳》中,诗句“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他不怕论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57.(1)白居易《观刈麦》写了割麦者和拾麦者的辛酸劳碌,而作为朝中官员的自己却,“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对比中表达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愧疚。
(2)《诗经.氓》中男主人公占卜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 ”,随后女主人公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完成婚事。
5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代词人刘辰翁在《柳梢青·春感》中写道:“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他化用李煜《虞美人》词“           ”的情境,表达了对故都临安和南宋故国的深沉怀念和无限眷恋之情。
(2)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强调,庄子说过:“         ,       。”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3)孔子在《论语·雍也》中用“            ,            ”两句论述了学习的三个层次。
5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中庄子说明“逍遥”的最高境界是“       ,      ,      ”,即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才能够“无所待”。
6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便粉身碎骨也绝不改变志向的两句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表示古圣先贤远超众人,尚且从师就教;现在的一般人,“       ”,却耻于从师,所以他们和圣贤便有了天渊般的差距。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想象描写了快马加鞭,万箭齐发的战争场面,表达了自己“       ,       ”的人生使命和理想追求。

参考答案
41.(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题中易错字“己”“ 残”,答题时要特别注意。
42.(1). 惑而不从师(2). 其为惑也(3). 终不解矣(4). 八百里分麾下炙(5). 五十弦翻塞外声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惑”“麾”“炙”“塞”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43.(1). (1)月如钩, (2).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 (2)杯盘狼籍。(4).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不知东方之既白。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钩”“梧桐”“狼藉”“枕藉”等。
44.(1). 挟飞仙以遨游  (2). 伴明月而长终(3).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4).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5).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同神仙一起自由飞行”“齐王受蒙蔽原因”,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挟”“邀”的写法。
45.(1). 东船西舫悄无言(2). 唯见江心秋月白(3). 元嘉草草(4). 封狼居胥(5). 赢得仓皇北顾
46.(1). 别时茫茫江浸月(2). 唯见江心秋月白(3). 绕船月明江水寒(4).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茫茫”“浸”“唯”。
47.(1). 海日生残夜(2). 江春入旧年(3). 彼童子之师(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时序变迁,新旧交替”“不是指教小孩学习文章断句”,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授”的写法。
48.(1). 无为在歧路(2). 儿女共沾巾(3). 彼童子之师(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歧”“沾”“授”“句读”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49.(1). 士不可以不弘毅(2). 任重而道远(3). 可堪回首(4). 佛狸祠下(5). 一片神鸦社鼓
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弘”“佛狸祠”的写法。
50.(1). (1)制芰荷以为衣兮(2). 集芙蓉以为裳(3). 长余佩之陆离(4).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用荷叶做衣服”“加长自己的佩带”“进亦忧”“退亦忧”,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芰”的写法。
51.(1). 陟罚臧否(2). 不宜异同(3). 剑阁峥嵘而崔嵬 (4). 一夫当关(5). 万夫莫开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陟”,“臧”,“嵬”,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52.(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璧”“鳝”“躁”等。
53.(1). (1)元嘉草草(2). 封狼居胥(3). 赢得仓皇北顾(4). (2)浊酒一杯家万里(5). 蔫然未勒归无计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嘉”“胥”“仓皇”。
54.(1). (1)采菊东篱下,(2). 悠然见南山。(3). (2)酾酒临江,(4). 横槊赋诗,(5). 固一世之雄也
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超然物外”“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酾”“槊”的写法。
55.(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2). 师不必贤于弟子(3). 积善成德(4). 而神明自得(5). 圣心备焉
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辩证看待老师、弟子才能”“劝人为善”。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56.(1).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逍遥游”“不怕困难,敢于攀登”,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凌”的写法。
57.(1).吏禄三百担(2).岁晏有余粮(3).体无咎言(4).以尔车来(5).以我贿迁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晏”“咎”“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58、(1)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9、(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60、(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名文 > 高中古诗文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