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汉宣帝以为“政平讼理,其帷良二千石乎!”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19-02-27
昔汉宣帝以为“政平讼理,其帷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为亲民,是以导德齐礼,移风易俗,咸必由之。高祖逮践皇极,躬览庶事,求民之瘼。每选长吏,务简廉平,皆召见御前,亲勋治道。剖符为吏者,往往承风焉。若新野皮苹诸任职者,以经术润饰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后见思,盖后来之良吏也。庾荜,字休野,新野人也。父深之,宋雍州刺史。荜年十岁,遭父忧,居丧毁瘠,为州党所称。弱冠,为州迎主簿,举秀才,累迁安西主薄、尚书殷中郎驃骑功曹史。博涉群书,有口辩。齐永明中,与魏和亲,以荜兼散骑常侍报使,还拜散骑侍郎,知东宫管记事。郁林王即位废,庾荜掌中书诏诰,出为荆州别驾。仍迁西中郎语议参军,复为州别驾。前后纲纪,皆致富饶。荜再为之,清身率下,杜绝请托,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饥寒。明帝闻而嘉焉,手软褒美,州里荣之。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骡骑功曹参军,迁尚书左丞。出为辅国长史、会稽郡丞、行郡府事。时值凋弊之后,百姓凶荒,所在谷贵,米至数千,民多流散,荜抚循甚有治理。唯守公禄,清节逾厉,至有经日不举火。太守永阳王闻而债之,荜谢不受。天监元年,卒,停尸无以殓,枢不能归。高祖闻之,诏踢绢百匹、米五十斛。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时荜为州别驾,益忽蔼。及高祖践阼,蔼以西朝勋为御史中丞,荜始得会稽行事,既耻之矣;会职事微有谴,高祖以蔼其乡人也,使宣旨侮之,荜大愤,故发病卒。
(节选自《梁书·良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B.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C.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D.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剖符,文中指帝王命将领统兵时,将调兵的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B.和亲指封建统治者与周边民族政权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目的面达成的政治联姻。
C.纲纪常指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法纪,也指公府及州郡主簿等官,文中指荆州别驾。
D.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原指走上阵阶主位,后指即位、登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庾荜为人子颇孝顺,富有才华。他十岁时为父守孝,哀伤过度面消廋不已,受到当地人的称赞;他被举荐为秀才,数次升任;他博览群书,极有口オ。
B.庾荜为官清正廉,获得认可。他以清廉为下属做表率,杜绝请托,穿布衣,吃粗饭,妻子儿女难免受饥寒之苦,明帝听说后褒奖他,州里人以他为荣。
C.庾荜任职颇有政绩,律己甚严。他在地方上任职,百姓在饥荒中大多流离失所,他抚慰百姓,政绩显著;他平时只靠俸禄生活,不接受馈赠。
D.庾荜与乐蔼有芥蒂,愤恨而死。他原本瞧不起乐蔼,后因自己职事有失应受责罚,高祖知道乐蔼是他同乡,就让乐落去劝说他,因此他十分生气,导致发病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10分)
(1)躬览庶事,求民之瘼。每选长吏,务简廉平,皆召见御前,亲勋治道。
(2)以经术润饰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后见思,盖后来之良吏也。
10.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答案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 “帝王命将领统兵时,将调兵的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凭证”的是虎符。剖符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凭证。
12.答案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原因解说不全面,且“劝说”翻译不准确。他因职位在乐蔼之下,已经觉得这是耻辱,又因自己做事有小的过失,高祖让乐蔼来宣旨意,教导他,使他愤恨不已,因面发病离开了人世。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翩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
(1)(高祖)亲自了解各种事务,了解百姓的疾苦病痛(民情)。每次选拔地方长官,一定挑选那些廉洁公正的官员,(高祖)都召见他们,亲自鼓励他们施行惠政,治理一方百姓。(关键词“瘼”“简”“勖”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用经学润饰政令,有的给治理的百姓普施恩惠,有的离任之后还被百姓怀念,这可算是后起的良吏。(关键词“流惠”“见”及判断句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以前汉宣帝认为,“施政公平端方,诉讼能够公正审理,恐怕就算是好的太守吧!”前代史书上也说:“现在的郡守,就是古代的诸侯。”所以地方长官,被称为亲民之宫,因此劝导百姓树立德行,用礼整肃民风,移风易俗,都一定要由地方长官来实施。高祖登上帝位,(高祖)亲自了解各种事务,了解百姓的疾苦病痛(民情)。每次选拔地方长官,一定挑选那些廉洁公正的官员,(高祖)都召见他们,亲自鼓励他们施行政,治理一方百姓。担任地方长官的人,一时都仰慕仿效,蔚为风气。像新野庾荜等担任地方长官职务的人,用经学润饰政令,有的给治理的百姓普施恩惠,有的离任之后还被百姓怀念,这可算是后起的良吏。庾荜,字休野,是新野人。他的父亲庾深之,是宋时雍州刺史。庾荜十岁那年,遭逢他父亲的丧事,他守孝时哀伤过度而消疲不已,(因而)被同州之人称道。二十岁时,庾荜被州里选用为主簿,举荐为秀才,多次升迁,任安西主簿、尚书殿中郎、骠骑功曹史。庾荜广泛地涉猎群书,极有口才。齐国在永明年间,朝廷与魏国和亲,任命庾筚兼任散骑常侍,作使者回访魏国,回朝后,庾荜被授予散骑侍郎之职,主持东宫事务,管记事。郁林王即位、被废,都由庾荜主持中书诏诰,离京岀任荆州别驾。又调任西中郎谱议参军,后又担任荆州别驾。以前在荆州担任别驾的人,都靠这一职位使家中财物富饶,庾筚两次担任这一职务,却以清廉为下属做表率,杜绝私人请托,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祖茶淡饭,妻子儿女都难免有饥寒之苦。(齐)明帝听说这些事情(他的事迹),称赞他,亲自写诏书褒奖赞美他,(于是)州里以庾荜为荣耀。高祖(梁武帝)平定京城,建立王府,选拔庾荜任骠骑功曹参军,又调任尚书左丞。离京出任辅国长史、会稽郡丞、行郡府事。当时正值国家动乱之后,民生凋敝,老百姓农田歉收,闹饥荒,所在的地方(会稽郡)谷价昴贵,米价格涨到数千钱一石,老百娃大多流离失所,庾荜抚慰百姓,颇有政绩。他平时就只领取公家给他的那份俸禄,(此时)更加严谨地持守高洁的节操,甚至有时候家里一整天不生火。会稽太守永阳王听说此事,便赠送一些东西给他,可他极力推辞,不肯接受。天监元年,庾荜去世,庾荜的尸身陈放着,家人无钱殡殓,灵柩无法归葬。梁武帝听说了这件事,下诏赏赐一百匹绢,五十斛米。当初,庾荜的家族是西楚一带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自己又很年轻便担任比较显赫的官职。他的同乡乐蔼很有才干,向和他不和,互相争遂。乐蔼在齐朝豫章王萧嶷手下为官,后来萧嶷去世,乐蔼为官不得志,由步兵校尉身份帮助处理防守事务,授归荆州,当时庾荜任荆州别驾,更加瞧不起乐蔼。等到梁武帝即位,乐蔼因帮助梁振兴帝业有功升任御史中丞,而庾筚这时候才担任会稽郡行事,心中已经感到耻辱了;正好碰上庾荜在职事上有一些小过失,梁武帝因为乐蔼是庾荜的同乡,便叫乐蔼去传达自己的旨意,教导庾荜,庾荜愤恨不已,因而发病离开了人世。
(节选自《梁书·良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B.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C.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D.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剖符,文中指帝王命将领统兵时,将调兵的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B.和亲指封建统治者与周边民族政权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目的面达成的政治联姻。
C.纲纪常指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法纪,也指公府及州郡主簿等官,文中指荆州别驾。
D.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原指走上阵阶主位,后指即位、登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庾荜为人子颇孝顺,富有才华。他十岁时为父守孝,哀伤过度面消廋不已,受到当地人的称赞;他被举荐为秀才,数次升任;他博览群书,极有口オ。
B.庾荜为官清正廉,获得认可。他以清廉为下属做表率,杜绝请托,穿布衣,吃粗饭,妻子儿女难免受饥寒之苦,明帝听说后褒奖他,州里人以他为荣。
C.庾荜任职颇有政绩,律己甚严。他在地方上任职,百姓在饥荒中大多流离失所,他抚慰百姓,政绩显著;他平时只靠俸禄生活,不接受馈赠。
D.庾荜与乐蔼有芥蒂,愤恨而死。他原本瞧不起乐蔼,后因自己职事有失应受责罚,高祖知道乐蔼是他同乡,就让乐落去劝说他,因此他十分生气,导致发病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10分)
(1)躬览庶事,求民之瘼。每选长吏,务简廉平,皆召见御前,亲勋治道。
(2)以经术润饰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后见思,盖后来之良吏也。
10.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答案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 “帝王命将领统兵时,将调兵的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凭证”的是虎符。剖符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凭证。
12.答案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原因解说不全面,且“劝说”翻译不准确。他因职位在乐蔼之下,已经觉得这是耻辱,又因自己做事有小的过失,高祖让乐蔼来宣旨意,教导他,使他愤恨不已,因面发病离开了人世。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翩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
(1)(高祖)亲自了解各种事务,了解百姓的疾苦病痛(民情)。每次选拔地方长官,一定挑选那些廉洁公正的官员,(高祖)都召见他们,亲自鼓励他们施行惠政,治理一方百姓。(关键词“瘼”“简”“勖”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用经学润饰政令,有的给治理的百姓普施恩惠,有的离任之后还被百姓怀念,这可算是后起的良吏。(关键词“流惠”“见”及判断句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以前汉宣帝认为,“施政公平端方,诉讼能够公正审理,恐怕就算是好的太守吧!”前代史书上也说:“现在的郡守,就是古代的诸侯。”所以地方长官,被称为亲民之宫,因此劝导百姓树立德行,用礼整肃民风,移风易俗,都一定要由地方长官来实施。高祖登上帝位,(高祖)亲自了解各种事务,了解百姓的疾苦病痛(民情)。每次选拔地方长官,一定挑选那些廉洁公正的官员,(高祖)都召见他们,亲自鼓励他们施行政,治理一方百姓。担任地方长官的人,一时都仰慕仿效,蔚为风气。像新野庾荜等担任地方长官职务的人,用经学润饰政令,有的给治理的百姓普施恩惠,有的离任之后还被百姓怀念,这可算是后起的良吏。庾荜,字休野,是新野人。他的父亲庾深之,是宋时雍州刺史。庾荜十岁那年,遭逢他父亲的丧事,他守孝时哀伤过度而消疲不已,(因而)被同州之人称道。二十岁时,庾荜被州里选用为主簿,举荐为秀才,多次升迁,任安西主簿、尚书殿中郎、骠骑功曹史。庾荜广泛地涉猎群书,极有口才。齐国在永明年间,朝廷与魏国和亲,任命庾筚兼任散骑常侍,作使者回访魏国,回朝后,庾荜被授予散骑侍郎之职,主持东宫事务,管记事。郁林王即位、被废,都由庾荜主持中书诏诰,离京岀任荆州别驾。又调任西中郎谱议参军,后又担任荆州别驾。以前在荆州担任别驾的人,都靠这一职位使家中财物富饶,庾筚两次担任这一职务,却以清廉为下属做表率,杜绝私人请托,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祖茶淡饭,妻子儿女都难免有饥寒之苦。(齐)明帝听说这些事情(他的事迹),称赞他,亲自写诏书褒奖赞美他,(于是)州里以庾荜为荣耀。高祖(梁武帝)平定京城,建立王府,选拔庾荜任骠骑功曹参军,又调任尚书左丞。离京出任辅国长史、会稽郡丞、行郡府事。当时正值国家动乱之后,民生凋敝,老百姓农田歉收,闹饥荒,所在的地方(会稽郡)谷价昴贵,米价格涨到数千钱一石,老百娃大多流离失所,庾荜抚慰百姓,颇有政绩。他平时就只领取公家给他的那份俸禄,(此时)更加严谨地持守高洁的节操,甚至有时候家里一整天不生火。会稽太守永阳王听说此事,便赠送一些东西给他,可他极力推辞,不肯接受。天监元年,庾荜去世,庾荜的尸身陈放着,家人无钱殡殓,灵柩无法归葬。梁武帝听说了这件事,下诏赏赐一百匹绢,五十斛米。当初,庾荜的家族是西楚一带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自己又很年轻便担任比较显赫的官职。他的同乡乐蔼很有才干,向和他不和,互相争遂。乐蔼在齐朝豫章王萧嶷手下为官,后来萧嶷去世,乐蔼为官不得志,由步兵校尉身份帮助处理防守事务,授归荆州,当时庾荜任荆州别驾,更加瞧不起乐蔼。等到梁武帝即位,乐蔼因帮助梁振兴帝业有功升任御史中丞,而庾筚这时候才担任会稽郡行事,心中已经感到耻辱了;正好碰上庾荜在职事上有一些小过失,梁武帝因为乐蔼是庾荜的同乡,便叫乐蔼去传达自己的旨意,教导庾荜,庾荜愤恨不已,因而发病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