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小字九四”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19-03-02
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直不酬。而弓手丘义尤窘辱士诚甚。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盐丁方苦重役,遂共推为主,陷泰州。高邮守李齐谕降之,复叛。杀行省参政赵琏,并陷兴化,结砦德胜湖,有众万余。元以万户告身招之。不受。绐杀李齐,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建元天祐。是岁至正十三年也。
明年,元右丞相脱脱总大军出讨,数败之,围高邮,隳其外城。城且下,顺帝信谗,解脱脱兵柄,削官爵,以他将代之。士诚乘间奋击,元兵溃去,由是复振。逾年,淮东饥,士诚乃遣弟士德由通州渡江入常熟。
二十六年十一月,太祖率大军进攻平江,筑长围困之。士诚距守数月。太祖贻书招之,士诚不报,数突围决战,不利。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曰:“初,公所恃者,湖州、嘉兴、杭州耳,今皆失矣。独守此城,恐变从中起,公虽欲死,不可得也。莫若顺天命,遣使金陵,称公所以归义救民之意,开城门,幅巾待命,当不失万户侯。且公之地,譬如博者,得人之物而复失之,于公何损?”士诚仰观良久曰:“吾将思之”。乃谢客,竟不降。二十七年九月,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仓皇归府第,拒户自缢。故部将赵世雄解之。大将军达数遣李伯升、潘元绍等谕意,士诚瞑目不答。舁出葑门,入舟,不复食。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二十四史·明史》有删改
【注】:①舁:抬 ②葑门:于苏州城东,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B.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C.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D.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户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文中“万户告身”指授予万户官职的凭信。
B.谢客有“谢绝会客、酬谢刺客”等之意,文中的谢客是指“感谢客人”。
C.“僭”指“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文中“僭号”指冒用皇帝的称号。
D.幅巾,是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戴幅巾是一种儒雅简朴的装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士诚原先凭借用船运盐为生,靠着走私谋取不法利润,因不满被弓手丘义等富人欺辱,与义士一起杀了他们,举兵起义。
B.太祖多次招降张士诚,他都没有答应,李伯升等多次劝说,张士诚也拒不投降,最终上吊自尽。
C.张士诚与元右丞相脱脱交战时,英勇顽强、所向披靡,多次击败元军,使得元顺帝不得不更换将领,但仍然抵挡不了张士诚,元军只得溃败而去。
D. 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后来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
(2)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
10.C
11.B(文中“辞谢”之意)
12.C(“数败士诚”为脱脱数次击败了张士诚等)
13. (1) 李伯升知道张士诚已经非常困窘了,就派手下贴心的说客翻墙进城,说服张士诚。(“逾”“所善”各1分,语意3分)
(2) 城被攻破,张士诚纠集剩下的将士,在万寿寺东街与明军激战,这些人都四散奔逃,剩下张士诚孤家寡人(“收”、状语后置句各1分,语意3分)
参考译文:
张士诚,小名张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有三个弟弟,都以撑船运盐为业,他们利用这一职业营私获利。张士诚平时经常施舍钱财,因此很得人心。他经常卖盐给一些有钱人家,那些有钱人家却总是欺侮他,有的还欠钱不还。其中有一个叫丘义的弓箭手欺侮张士诚尤其厉害。张士诚对此十分愤怒,于是带领他的弟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死丘义,消灭那些欺侮过他的有钱人家,并放火烧掉了他们的房屋。然后进入邻郡,招集青年起兵。当时盐丁们正为重役所苦,便共推张士诚为首领,攻陷泰州。高邮守将李齐招降了他,后又反叛,杀掉行省参政赵琏,并攻陷兴化,在德胜湖设立防卫栅栏,此时张士诚部已有万余人。元朝以万户官职招降,张士诚拒不接受。他诱杀了李齐,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年号天。当年是至正十三年(1353)。
第二年,元右丞相脱脱统领大军出讨,数败张士诚,包围高邮,毁其外城。可就在高邮城即将被攻下时,元顺帝听信谗言,解除了脱脱的兵权,并削其官爵,用其他将领代替了他。张士诚乘此间隙奋起还击,元军溃败而去,于是张士诚军又兴盛起来。一年后,淮东发生饥荒,张士诚便派其弟张士德从通州渡江进入常熟。
二十六年一月,朱元璋大军进攻平江,筑起长墙围困平江。张士诚拒守数月之后,朱元璋派人送信招降他,信中写道“:古之豪杰,都以敬畏上天、顺从民意为贤能,以保全自身及家族为明智,汉代窦融、宋代钱亻叔就是如此。你应当三思,不要自取灭亡,为天下人耻笑。”张士诚不予回信,屡次突围决战,都被打败。李伯升知道张士诚已很困乏,便派与自己交好的食客越过城墙,前去劝说张士诚:“当初你所依赖的湖州、嘉兴、杭州,现在都已失去了。你独守此城,恐怕事变将会在城中发生,到那时你虽想死,却不能死。还不如顺从天命,派使者去金陵,说你之所以归顺是为了挽救城中百姓,然后打开城门,幅巾待命,应当不会失去万户侯之职。况且你的地盘,就好像你在玩一种赌输赢的游戏,得人之物而又失去它,对你又有什么损害呢?”张士诚仰视良久之后说道“:我会考虑这件事的。”于是谢客,却仍不投降。张士诚以前有一支勇胜军号称“十条龙”,个个骁猛善战,每次披上银铠锦衣投入战斗,现在也都战败,在万里桥下溺死。最后丞相张士信也中炮而死,城中喧闹纷乱,已无斗志。二十七年九月,平江城被攻破,张士诚聚集余部战于万寿寺东街,士兵却都四散逃走。张士诚只得仓惶逃回府第,关门自缢,被旧部将赵世雄解救。大将军徐达多次派李伯升、潘元绍等去传达其旨意,张士诚总是闭目不答,后来被抬出葑门,进入船中,不再进食。到金陵后,竟自缢而死,时年四十七岁。朱元璋下令备置棺材,将他埋葬。
明年,元右丞相脱脱总大军出讨,数败之,围高邮,隳其外城。城且下,顺帝信谗,解脱脱兵柄,削官爵,以他将代之。士诚乘间奋击,元兵溃去,由是复振。逾年,淮东饥,士诚乃遣弟士德由通州渡江入常熟。
二十六年十一月,太祖率大军进攻平江,筑长围困之。士诚距守数月。太祖贻书招之,士诚不报,数突围决战,不利。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曰:“初,公所恃者,湖州、嘉兴、杭州耳,今皆失矣。独守此城,恐变从中起,公虽欲死,不可得也。莫若顺天命,遣使金陵,称公所以归义救民之意,开城门,幅巾待命,当不失万户侯。且公之地,譬如博者,得人之物而复失之,于公何损?”士诚仰观良久曰:“吾将思之”。乃谢客,竟不降。二十七年九月,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仓皇归府第,拒户自缢。故部将赵世雄解之。大将军达数遣李伯升、潘元绍等谕意,士诚瞑目不答。舁出葑门,入舟,不复食。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二十四史·明史》有删改
【注】:①舁:抬 ②葑门:于苏州城东,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B.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C.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D.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户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文中“万户告身”指授予万户官职的凭信。
B.谢客有“谢绝会客、酬谢刺客”等之意,文中的谢客是指“感谢客人”。
C.“僭”指“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文中“僭号”指冒用皇帝的称号。
D.幅巾,是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戴幅巾是一种儒雅简朴的装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士诚原先凭借用船运盐为生,靠着走私谋取不法利润,因不满被弓手丘义等富人欺辱,与义士一起杀了他们,举兵起义。
B.太祖多次招降张士诚,他都没有答应,李伯升等多次劝说,张士诚也拒不投降,最终上吊自尽。
C.张士诚与元右丞相脱脱交战时,英勇顽强、所向披靡,多次击败元军,使得元顺帝不得不更换将领,但仍然抵挡不了张士诚,元军只得溃败而去。
D. 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后来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
(2)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
10.C
11.B(文中“辞谢”之意)
12.C(“数败士诚”为脱脱数次击败了张士诚等)
13. (1) 李伯升知道张士诚已经非常困窘了,就派手下贴心的说客翻墙进城,说服张士诚。(“逾”“所善”各1分,语意3分)
(2) 城被攻破,张士诚纠集剩下的将士,在万寿寺东街与明军激战,这些人都四散奔逃,剩下张士诚孤家寡人(“收”、状语后置句各1分,语意3分)
参考译文:
张士诚,小名张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有三个弟弟,都以撑船运盐为业,他们利用这一职业营私获利。张士诚平时经常施舍钱财,因此很得人心。他经常卖盐给一些有钱人家,那些有钱人家却总是欺侮他,有的还欠钱不还。其中有一个叫丘义的弓箭手欺侮张士诚尤其厉害。张士诚对此十分愤怒,于是带领他的弟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死丘义,消灭那些欺侮过他的有钱人家,并放火烧掉了他们的房屋。然后进入邻郡,招集青年起兵。当时盐丁们正为重役所苦,便共推张士诚为首领,攻陷泰州。高邮守将李齐招降了他,后又反叛,杀掉行省参政赵琏,并攻陷兴化,在德胜湖设立防卫栅栏,此时张士诚部已有万余人。元朝以万户官职招降,张士诚拒不接受。他诱杀了李齐,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年号天。当年是至正十三年(1353)。
第二年,元右丞相脱脱统领大军出讨,数败张士诚,包围高邮,毁其外城。可就在高邮城即将被攻下时,元顺帝听信谗言,解除了脱脱的兵权,并削其官爵,用其他将领代替了他。张士诚乘此间隙奋起还击,元军溃败而去,于是张士诚军又兴盛起来。一年后,淮东发生饥荒,张士诚便派其弟张士德从通州渡江进入常熟。
二十六年一月,朱元璋大军进攻平江,筑起长墙围困平江。张士诚拒守数月之后,朱元璋派人送信招降他,信中写道“:古之豪杰,都以敬畏上天、顺从民意为贤能,以保全自身及家族为明智,汉代窦融、宋代钱亻叔就是如此。你应当三思,不要自取灭亡,为天下人耻笑。”张士诚不予回信,屡次突围决战,都被打败。李伯升知道张士诚已很困乏,便派与自己交好的食客越过城墙,前去劝说张士诚:“当初你所依赖的湖州、嘉兴、杭州,现在都已失去了。你独守此城,恐怕事变将会在城中发生,到那时你虽想死,却不能死。还不如顺从天命,派使者去金陵,说你之所以归顺是为了挽救城中百姓,然后打开城门,幅巾待命,应当不会失去万户侯之职。况且你的地盘,就好像你在玩一种赌输赢的游戏,得人之物而又失去它,对你又有什么损害呢?”张士诚仰视良久之后说道“:我会考虑这件事的。”于是谢客,却仍不投降。张士诚以前有一支勇胜军号称“十条龙”,个个骁猛善战,每次披上银铠锦衣投入战斗,现在也都战败,在万里桥下溺死。最后丞相张士信也中炮而死,城中喧闹纷乱,已无斗志。二十七年九月,平江城被攻破,张士诚聚集余部战于万寿寺东街,士兵却都四散逃走。张士诚只得仓惶逃回府第,关门自缢,被旧部将赵世雄解救。大将军徐达多次派李伯升、潘元绍等去传达其旨意,张士诚总是闭目不答,后来被抬出葑门,进入船中,不再进食。到金陵后,竟自缢而死,时年四十七岁。朱元璋下令备置棺材,将他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