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许孚远《时习堂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0-06-30
时习堂记
(明)许孚远
       不佞孚远抚闽①之二年,因怀安废学葺为书院,名之曰共学书院,俾闽士有志于圣贤之学者咸可入也。其明伦堂,易名“时习”,遵先师“学而时习之”之训也。
       夫《鲁论》开卷第一义,在此一言,学者靡不童而诵说之矣。及问其所学何事,或茫然不省,亦有语之而不详者。何与?盖天命之性,人为全;人之所以首出乎庶物者,学为大。学非性不因,性非学不尽,性无穷,学亦无穷。孔子所以十五而志学,学之终身而不厌者也。是故富贵而不学则骄淫,贫贱而不学则志慑,蒙稚而不学则愚,强壮而不学则僻,衰老而不学则耄。学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学也,是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者弗能弗措,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学之如此乎其力也。非忠信之言不敢道,非中庸之德不敢行,学之如此乎其淳也。视于无形,听于无声,终日乾乾,斋戒以神明其徳,学之如此乎其密也。不矜其能,不伐其功,若无若虚,如覆如载,学之如此乎其量也。学乎学乎,岂易言哉!或作焉,或辍焉,乍明焉,乍蔽焉,总不可以为学。故人必贵于学,学必贵于时习。日新之谓富有,盛德之谓大业,由此其选也。此圣人所以教天下万世为学者之法程也。
       然则时习之而说者何?学以复吾之性,则天全而志得,所谓礼义之悦心,犹刍豢之悦口者也。然则朋友而乐者何?性非有我之所得私,必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而后可以成吾一体之仁也,此其所以乐也,独学不可谓之学也。然则人不知而不愠者何?学以为己而不为人。遇有通塞性无加损此其所以不愠也有愠不得谓之君子也乐且不愠乃称纯学,此六经、《语》《孟》所载古之圣贤学问渊源,历历可考也。
       嗟乎!道在天下,如日中天,圣训洋洋,万古为则。学不由斯道,如舍康庄而堕坑堑中,弃中国而之四夷也。有志于学者,辨之可以不早辨耶?余故特著其说,以诏闽之多士,所以诏天下之为学者,必时习乎孔子之学而后可也。
(选自明刘蟒长《浙学宗传》,有删减)
【注】①抚闽:万历二十年,许孚远升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所以首出乎庶物者
庶物:众物,万物。
B.终日乾乾
乾乾:自强不息。
C.不矜其能
矜:怜惜。
D.犹刍豢之悦口者也
刍豢:牛羊猪狗等牲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问其所学何事
其正色邪
B.学之如此乎其密也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必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
登高而招
D.以诏闽之多士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首提出对当地士人的期盼,表达对先师的追慕,按着对学而不明,学而不精者表示赞同与理解,态度鲜明,情感突出。
B.第二段就“学”对于修己的重要性,从“力”“淳”“密”“量”四个方面进行铺陈,展开分析,内容丰实,语势极强。
C.第三段从“悦”“乐”“愠”三方面入手谈学说,“悦”是保全天性、实现志向;“乐”是教英才、成仁德;“不愠”,则是学无弊端,归于正道。
D.全文夹叙夹议,叙述简洁,议论深刻,开头讲述“时习堂”得名来由,中间围绕“时习”展开论说,结尾点明“时习”的意义。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遇 有 通 塞 性 无 加 损 此 其 所 以 不 愠 也 有 愠 不 得 谓 之 君 子 也 乐 且 不 愠 乃 称 纯 学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名之曰共学书院,俾闽士有志于圣贤之学者咸可入也。
②学不由斯道,如舍康庄而堕坑堑中,弃中国而之四夷也。

参考答案
(1)C.矜:自夸。译文:不自夸自己的才能。
(2)A.代词,他们/连词,表选择。
B.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助词,的样子。
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D.连词,用来。
故选:D。
(3)A.“赞同与理解”错,应是批判。从“及问其所学何事,或茫然不省,亦有语之而不详者。何与?盖天命之性,人为全;人之所以首出乎庶物者,学为大。学非性不因,性非学不尽,性无穷,学亦无穷”可见,作者说的“何与”,其后,并非是理解他们学不精的原因,而是在强调“学”的重要性,因此前文的“何与”就是对他们学而不精的谴责和批判之意,认为学习是人要放在首位的事,不应该学而不精,不知自己所学为何。
(4)遇有通塞/性无加损/此其所以不愠也/有愠/不得谓之君子也/乐且不愠/乃称纯学。
(5)①命名它为共学书院,使闽地对圣贤的学问有志向(有志于圣贤学问)的读书人都可以入学。
②学习不遵循此道,就像抛弃康庄大道而落入沟渠,抛弃中原而到四方少数民族去。

参考译文:
不才我巡抚闽地的第二年,就着怀安废弃的学堂修葺为书院,命名它为共学书院,使闽地对圣贤的学问有志向(有志于圣贤学问)的读书人都可以入学。学院中的明伦堂,改名为“时习”堂,是遵从先师孔子“学而时习之”的教诲。
《鲁论》的第一要义,就在这一句话,凡是求学的人,没有不从孩童时就诵读它的。等到问他们所学习的是什么,有的茫然一无所知的样子,也有能说却说不详细的。这是为什么呢?大概上天给予生命的性情,以人为最全;而人之所以能够超出万物,是凭借学习而成的。学习没有本性就不能连续,本性没有学习就不能尽情发挥;学习的本性没有穷尽,学习也没有穷尽的时候。这就是孔子十五岁就立志学习,终身学习而不厌倦的原因。因此,出身富贵不学习,就会骄奢淫逸;出身贫贱而不学习,就会没有志气;小孩子不学习就会愚蠢,青壮年不学习就会性情古怪,年老的人不学习就会头脑昏乱。学习这种事是片刻也不能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学习了。因此要广泛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清楚地分辨,切实地实行,用这五种方法不学到通达晓畅就绝不终止。别人学会一钟,自己要学会百种;别人学会十种,自己要学会千种,学习就要像这样下功夫。不是忠诚可靠的语言不敢说,不是中庸的品德不敢实行,学习就是像这样淳朴。如同看不见外物,如同听不见声音,整天自强不息,整洁身心来使自己的品德圣明通达,学习就像这样细致。不夸耀自己的能力,不炫耀自己的功劳,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仿佛被淹没却实则被承载,学习就像这样气度宽广。学习啊学习啊,哪里容易说透呢?有的人奋发,有的人中途放弃;忽然明白,忽然又仿佛被遮蔽,总不能够不学习。因此,人一定要看重学习,而学习一定要看重“时习”,每日能获得新知就叫做富有,品德高尚就叫做伟大的功业,因此任其选择。这就是圣人用来教给天下万世求学者的法则啊。
这样,那么“时习之”的快乐是什么呢?学习能够恢复我的本性,这就是上天成全而让我得志,人们所说的礼义能让人心情愉快,就好像牲畜之肉能让口腹满足一样。这样,那么交朋友感到快乐的是什么呢?学习的本性并非我一个人私有,一定要获得天下英才教育他们,这样之后才能够成就我的一体之仁,这就是我感到快乐的原因,独自学习不能称之为学习。这样那么人不理解自己而不生气是为什么?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让他人夸耀,遇到有畅通或堵塞的情况,性情上没有增加或损害,这就是他能够不生气的原因。有恼怒之情,不能称之为君子。快乐而且不恼怒,才能称为“纯学”,这是六经、《论语》、《孟子》所记载的古代圣贤渊博的学问,都是清清楚楚可以考证的。
唉!道理在天下,如日中天,圣人的遗训广袤无边,万代都要以之为准则。学习不遵循此道,就像抛弃康庄大道而落入沟渠,抛弃中原而到四方少数民族去。有志于学习的人,分辨道理难道可以不早点分清吗?我因此特意写了这篇说,用来告诉闽地众多的贤士,告诉天下所有求学的人,一定要时时复习孔子的学说,这之后才行啊!

位置:主页 > 古诗名文 > 高中古诗文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