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1-03-17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揭竿为旗
②天下云集响应
③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2)从句式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答案:
(1)①举; ②像回声一样; ③高、强;④使……排列次序。
(2)B
(3)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解析
(1)①举,句意:举起竹竿作为旗帜; ②像回声一样,句意:天下人像云一样汇集在他们身边,像山中回声般立即应和; ③高、强,句意: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④使……排列次序,句意:统辖了天下其他八个州,迫使原来同列的六国诸侯前来朝聘。
(2)B.定语后置句,ACD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应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健的筋骨。“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应为“锄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铦也”,句意: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锐利的。“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应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于师耻学”,句意: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应为“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译为: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3)七庙隳,国家灭亡;为,被;仁义不施,不施行仁政。
译为: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译文: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滴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天下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古诗名文 > 高中古诗文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