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禹《集贤院学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3-04-09
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嘉祐祐二年,登进士第,调万年主薄,数假邑事,邑人谓之“明镜”。为修武令,邑有牧地,民久侵冒转易,皆为税籍,朝遣使案亩加租,总四万余石。公争之,得减万余石。修武废为镇,民以为不便,公力争不能得,察访官欲奏留公领镇事,公辞之,改垣曲令。他邑敛青苗钱,类以严督取办。公不笞一人,而输有时足。公自以遇圣之知,夙夜竭力,知无不言。时进退大臣,损益政事,公密勿启沃,多见施行。拜右谏议大夫,赐三品服,请召讲官便殿,访以治道,是岁旱,论救灾十事。迁给事中。有诏“幸后苑,赏花、钓鱼,燕群臣”。会春寒,公请罢点,以祗天戒。其夏日食,上疏论修德应变。神宗山陵,韩献肃公守洛,奏公勾当山陵事;事以时集,洛人不知有大役。公天性纯孝,为太尉居丧,庐墓侧三年,事叔父尽其道,教诸弟以友爱,上下惇睦,靡有间言。为人端厚方重,望之可畏,即之谦恭,虚己常若不足。修身治家,居官立朝,与朋友交,一以至诚。守亳,亳人怀其德,为之立祠。亳大饥,公开仓赈济,量口给粟,五月而止,民无菜色。在潞,以邻境荒歉,流民至者相踵。公劳来安定,日为食以食之,一日,食饥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犹强视事。未终前二日,亲祷雨,拜不能兴,忧民之心,瞑而后已。
(节选自范祖禹《集贤院学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B.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C.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D.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唐宋时期常常由初入官场的人担任。
B.青苗钱,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本意为增加政府收入并抑制民间高利贷。
C.立祠,我国古代一种信仰民俗,建造目的是为受尊敬的已逝之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
D. “公劳来安定”中的“劳”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辍飧饔以劳吏者”的“劳”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光庭秉公办事,能力出众。担任修武县的县令,正确对待公家牧场的税收;在垣曲县,没有鞭打一个人,但能够按时收取青苗钱。
B.朱光庭竭力辅君,知无不言,为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面对提拔或者罢黜大臣以及一些政事,他都勤勉努力,竭诚开导,很多意见得以施行。
C.朱光庭为人孝悌,端厚谦恭,为父亲筑庐守孝三年,事奉叔父尽其孝道,教诲诸位弟弟使家族和睦,看上去让人生畏,其实却是谦逊恭敬。
D.朱光庭忧虑民事,死而后已,在亳州、潞州发生大饥荒时,他开仓赈济百姓;临终前两天,还亲自析祷求雨,当时跪拜后都已经不能站起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春寒,公请罢燕,以祗天戒。
( 2 ) 一日,食饥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犹强视事。
14. 修建宋神宗陵墓一事,具体是如何执行的?结果怎么样?( 3 分)
参考答案
10.(3分)A(“公幼好学”的意思是“朱公年幼的时候喜欢学习”,并非两件事,中间不能断开。“大吾门者,汝也”是判断句式,中间要断开。“得任子恩,辞”的意思是“得到因为父辈有功而让儿子任职的恩遇,但推辞了”,且有后文“以与其弟”,“把这个机会给了弟弟”,故“辞”要单独断开。原文标点为: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11.(3分)C(古代也有立生祠的现象,即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文中,也是亳州百姓为朱光庭立生祠。)
12.(3分)D(“在潞,以邻境荒歉,流民至者相踵”,是说潞州邻境发生灾荒,朱公救助邻境而来的流民。A项根据“邑有牧地……得减万余石”“公不笞一人,而输有时足”,可以判断本项正确。B项根据“公自以遇圣之知……多见施行”可以判断本项正确。C项根据“公天性纯孝……虚己常若不足”,可以判断本项正确。)
13.(8分)(1)恰逢那年春天寒冷,朱公上书请求撤销宴会,用恭敬的态度面对上天的惩戒。(会,适逢;罢燕,取消宴会;戒,告诫、惩戒;各1分。句意1分。)
(2)一天,给饥荒者分发食物到晚上,自己都没时间吃饭,于是患病,但仍然勉强起来办公。(食(饥者),发放食物;强,勉强;视事,办公:各1分。句意1分。)
14.(3分)肃公韩献推荐由朱光庭负责修建。(1分)朱光庭很圆满地按时完成,以至于洛阳人都没感到有这个大的徭役。(2分)
【参考译文】
朱公叫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是太尉的长子。朱光庭年幼好学,十岁时就能够写文章,吟诗能够出警句。祖父拍着他的背说:“光大我家门楣的,一定是你。”得到因为父辈有功而让儿子任职的恩遇,但推辞了,把这个机会给了弟弟;祖父更加看重他。嘉祐二年,考中了进士,调任万年县任主簿。几次代理管理县里事务,县里人称他是“明镜”。担任修武县的县令。县里公家的牧场,被有的老百姓侵占冒领甚至转手交易,他都建立征税的簿册。朝廷派遣使者查实田地亩数加征租税,总共有粮食四万多石。朱公据理力争,得以减少一万多石。修武县被废弃降为镇,当地百姓认为不合适,朱公力争但不能改变。察访的官员准备上奏留下朱公统领修武镇,朱公推辞了,后改任垣曲县的县令。其他县收取青苗钱,都是采取严肃督查收取的办法。朱公没有鞭打一个人,但收取的钱都是按时足额完成。朱公自认为得到圣主的知遇之恩,日夜尽力,知无不言。当时提拔或者罢黜大臣,对于有益或者有害的政事,朱公都勤勉努力,竭诚开导,并且他的很多意见都得以施行。拜官为右谏议大夫,赐三品官服。上书请求下诏书让给皇上讲解经史的官员到正殿以外的别殿集中,向他们咨询治理的方法。这一年干旱,提出救灾的十项措施。提拔为给事中。有诏书说“皇上将幸临后花园,赏花、钓鱼、设宴招待群臣”。恰逢那年春天寒冷,朱公上书请求撤销宴会,用恭敬的态度面对上天的惩戒。那一年夏天出现了日食,朱公上疏提出要积善行德以回应上天的变化。宋神宗要修建陵墓,肃公韩献为洛阳太守,上奏请朱公主管修建宋神宗陵墓的事情;各项事情都按时完成,但洛阳人都没感到有大的徭役。朱公天性纯真孝顺,为父亲守丧的时候,在坟墓边上盖简陋的房屋住了三年。事奉叔父尽其孝道,用友爱之道教诲各位弟弟,家族里上上下下都敦厚和睦,没有非议。为人端庄忠厚方正稳重,看上去让人生畏,靠近了却感到他的谦逊恭敬,谦虚的胸怀,好像深广的山谷一样永不满足。修养自身管理家庭,担任官职立于朝廷,与朋友交往,全都诚心诚意。任亳州太守,亳州人怀念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祠堂。亳州大饥荒,朱公开仓赈济百姓,根据人口发放粮食,五个月才停止,老百姓没有面露饥色。任潞州太守时,因为邻近地域出现饥荒歉收,流浪的百姓摩肩接踵地来到潞州。朱公慰劳前来的流民使他们安定下来,每天都准备食物给他们吃。一天,给饥荒者分发食物到晚上,自己都没时间吃饭,于是患病,但仍然勉强起来办公。临终前两天,亲自祈祷求雨,跪拜而不能起来,忧虑百姓的心,只有去世后才停止。
(节选自范祖禹《集贤院学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B.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C.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D.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唐宋时期常常由初入官场的人担任。
B.青苗钱,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本意为增加政府收入并抑制民间高利贷。
C.立祠,我国古代一种信仰民俗,建造目的是为受尊敬的已逝之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
D. “公劳来安定”中的“劳”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辍飧饔以劳吏者”的“劳”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光庭秉公办事,能力出众。担任修武县的县令,正确对待公家牧场的税收;在垣曲县,没有鞭打一个人,但能够按时收取青苗钱。
B.朱光庭竭力辅君,知无不言,为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面对提拔或者罢黜大臣以及一些政事,他都勤勉努力,竭诚开导,很多意见得以施行。
C.朱光庭为人孝悌,端厚谦恭,为父亲筑庐守孝三年,事奉叔父尽其孝道,教诲诸位弟弟使家族和睦,看上去让人生畏,其实却是谦逊恭敬。
D.朱光庭忧虑民事,死而后已,在亳州、潞州发生大饥荒时,他开仓赈济百姓;临终前两天,还亲自析祷求雨,当时跪拜后都已经不能站起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春寒,公请罢燕,以祗天戒。
( 2 ) 一日,食饥者至暮,不暇食,遂感疾,犹强视事。
14. 修建宋神宗陵墓一事,具体是如何执行的?结果怎么样?( 3 分)
参考答案
10.(3分)A(“公幼好学”的意思是“朱公年幼的时候喜欢学习”,并非两件事,中间不能断开。“大吾门者,汝也”是判断句式,中间要断开。“得任子恩,辞”的意思是“得到因为父辈有功而让儿子任职的恩遇,但推辞了”,且有后文“以与其弟”,“把这个机会给了弟弟”,故“辞”要单独断开。原文标点为:朱公讳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太尉长子。公幼好学,十岁能属文,赋诗有警句。祖父拊其背曰:“大吾门者,汝也。”得任子恩,辞,以与其弟;祖父益奇之。)
11.(3分)C(古代也有立生祠的现象,即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文中,也是亳州百姓为朱光庭立生祠。)
12.(3分)D(“在潞,以邻境荒歉,流民至者相踵”,是说潞州邻境发生灾荒,朱公救助邻境而来的流民。A项根据“邑有牧地……得减万余石”“公不笞一人,而输有时足”,可以判断本项正确。B项根据“公自以遇圣之知……多见施行”可以判断本项正确。C项根据“公天性纯孝……虚己常若不足”,可以判断本项正确。)
13.(8分)(1)恰逢那年春天寒冷,朱公上书请求撤销宴会,用恭敬的态度面对上天的惩戒。(会,适逢;罢燕,取消宴会;戒,告诫、惩戒;各1分。句意1分。)
(2)一天,给饥荒者分发食物到晚上,自己都没时间吃饭,于是患病,但仍然勉强起来办公。(食(饥者),发放食物;强,勉强;视事,办公:各1分。句意1分。)
14.(3分)肃公韩献推荐由朱光庭负责修建。(1分)朱光庭很圆满地按时完成,以至于洛阳人都没感到有这个大的徭役。(2分)
【参考译文】
朱公叫光庭,字公掞,河南偃师人,是太尉的长子。朱光庭年幼好学,十岁时就能够写文章,吟诗能够出警句。祖父拍着他的背说:“光大我家门楣的,一定是你。”得到因为父辈有功而让儿子任职的恩遇,但推辞了,把这个机会给了弟弟;祖父更加看重他。嘉祐二年,考中了进士,调任万年县任主簿。几次代理管理县里事务,县里人称他是“明镜”。担任修武县的县令。县里公家的牧场,被有的老百姓侵占冒领甚至转手交易,他都建立征税的簿册。朝廷派遣使者查实田地亩数加征租税,总共有粮食四万多石。朱公据理力争,得以减少一万多石。修武县被废弃降为镇,当地百姓认为不合适,朱公力争但不能改变。察访的官员准备上奏留下朱公统领修武镇,朱公推辞了,后改任垣曲县的县令。其他县收取青苗钱,都是采取严肃督查收取的办法。朱公没有鞭打一个人,但收取的钱都是按时足额完成。朱公自认为得到圣主的知遇之恩,日夜尽力,知无不言。当时提拔或者罢黜大臣,对于有益或者有害的政事,朱公都勤勉努力,竭诚开导,并且他的很多意见都得以施行。拜官为右谏议大夫,赐三品官服。上书请求下诏书让给皇上讲解经史的官员到正殿以外的别殿集中,向他们咨询治理的方法。这一年干旱,提出救灾的十项措施。提拔为给事中。有诏书说“皇上将幸临后花园,赏花、钓鱼、设宴招待群臣”。恰逢那年春天寒冷,朱公上书请求撤销宴会,用恭敬的态度面对上天的惩戒。那一年夏天出现了日食,朱公上疏提出要积善行德以回应上天的变化。宋神宗要修建陵墓,肃公韩献为洛阳太守,上奏请朱公主管修建宋神宗陵墓的事情;各项事情都按时完成,但洛阳人都没感到有大的徭役。朱公天性纯真孝顺,为父亲守丧的时候,在坟墓边上盖简陋的房屋住了三年。事奉叔父尽其孝道,用友爱之道教诲各位弟弟,家族里上上下下都敦厚和睦,没有非议。为人端庄忠厚方正稳重,看上去让人生畏,靠近了却感到他的谦逊恭敬,谦虚的胸怀,好像深广的山谷一样永不满足。修养自身管理家庭,担任官职立于朝廷,与朋友交往,全都诚心诚意。任亳州太守,亳州人怀念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祠堂。亳州大饥荒,朱公开仓赈济百姓,根据人口发放粮食,五个月才停止,老百姓没有面露饥色。任潞州太守时,因为邻近地域出现饥荒歉收,流浪的百姓摩肩接踵地来到潞州。朱公慰劳前来的流民使他们安定下来,每天都准备食物给他们吃。一天,给饥荒者分发食物到晚上,自己都没时间吃饭,于是患病,但仍然勉强起来办公。临终前两天,亲自祈祷求雨,跪拜而不能起来,忧虑百姓的心,只有去世后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