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4)
时间:2015-11-16
题型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题1. 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先抓意象:“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再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特点: “片云”和“孤月”意显凄凉与孤独、“落日”和“秋风”画面开阔而雄浑 。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片云” “孤月”这凄清而孤寂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孤独而知音难觅的伤感与烦恼;“落日” “秋风”这开阔而雄浑的画面则反映了作者虽是他乡一介病中腐儒,但仍壮心犹在、有志为国的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情怀。
答案提纲
遥远的天际“片云”飘零,深邃的夜空“孤月”高悬,画面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辉煌的“落日”依旧辉映大地,强劲的“秋风”催人振奋,画面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例题2.(2008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诗人选取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课堂练习}
1.(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方法总结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题1. 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先抓意象:“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再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特点: “片云”和“孤月”意显凄凉与孤独、“落日”和“秋风”画面开阔而雄浑 。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片云” “孤月”这凄清而孤寂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孤独而知音难觅的伤感与烦恼;“落日” “秋风”这开阔而雄浑的画面则反映了作者虽是他乡一介病中腐儒,但仍壮心犹在、有志为国的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情怀。
答案提纲
遥远的天际“片云”飘零,深邃的夜空“孤月”高悬,画面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辉煌的“落日”依旧辉映大地,强劲的“秋风”催人振奋,画面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例题2.(2008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诗人选取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课堂练习}
1.(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方法总结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