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形象与语言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10套)(3)
时间:2017-12-16
(八)古代诗歌阅读(10分)
【来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田。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②攲: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15.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中
A. 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 “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 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16.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6分)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中
(九)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中
A. 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 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 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18.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6分)考点20 中
(十)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
陆游
禹庙兰亭①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②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注】①禹庙:祭祀夏王大禹的庙宇;兰亭:魏晋风流朝圣地、书法圣地。②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19.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考点20 中
A. “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抒发怀古幽思的凭吊之情。
B. “一夜清霜”两句描绘出寒夜冷霜弥漫湖边树林的景象,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蕴含着诗人的无尽感伤。
C. “鹦鹉杯”化用李白《襄阳歌》中的诗句,蕴含“一日须倾三百杯”之意,并借之留给读者联想的空间。
D.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中“毕竟”二字点明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容颜终究要走向衰老。
E. 结尾两句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表现出诗人对惬意自在、悠闲自得的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
20.词人的愁情未曾说破,读来却自然生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中
参考答案
15.DE(4分)(每项2分,共4分)
16.(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2)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15.试题分析: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语言浅白 感情质朴”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突出“恨”字”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把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本题要扣住“恨”找情感,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17.BC(4分)(每项2分,共4分)
18.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2分)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2分)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2分)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的内容及手法综合考查类的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准确辨识选项的错误。B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
18.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赏析诗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手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把握此题,本题可以作答为,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从对比和对偶的手法,情感主旨的把握上赏析诗句。
19.AE(4分)(每项2分,共4分)
20.①借说禹庙、兰亭所寄寓的功成名就、风流潇洒历来是人们所追崇的情结,暗含自身夙愿不济的感慨;(2分)
②借言及时行乐的劝酒之词,实表诗人重逢难料的离别之痛;(2分)
③借称闲人方可为神仙,直指诗人难以超脱,郁结于心、难以平复的烦闷。(2分)
【解析】
19.试题分析:A. “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抒发怀古幽思的凭吊之情。“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理解有误。E. 结尾两句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表现出诗人对惬意自在、悠闲自得的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对诗句的情感理解有误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赏析,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和把握,借说禹庙、兰亭所寄寓的功成名就、风流潇洒历来是人们所追崇的情结,暗含自身夙愿不济的感慨;借言及时行乐的劝酒之词,实表诗人重逢难料的离别之痛;借称闲人方可为神仙,直指诗人难以超脱,郁结于心、难以平复的烦闷。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来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田。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②攲: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15.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中
A. 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 “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 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16.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6分)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中
(九)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考点20 中
A. 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 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 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18.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6分)考点20 中
(十)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
陆游
禹庙兰亭①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②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注】①禹庙:祭祀夏王大禹的庙宇;兰亭:魏晋风流朝圣地、书法圣地。②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19.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考点20 中
A. “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抒发怀古幽思的凭吊之情。
B. “一夜清霜”两句描绘出寒夜冷霜弥漫湖边树林的景象,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蕴含着诗人的无尽感伤。
C. “鹦鹉杯”化用李白《襄阳歌》中的诗句,蕴含“一日须倾三百杯”之意,并借之留给读者联想的空间。
D.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中“毕竟”二字点明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容颜终究要走向衰老。
E. 结尾两句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表现出诗人对惬意自在、悠闲自得的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
20.词人的愁情未曾说破,读来却自然生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中
参考答案
15.DE(4分)(每项2分,共4分)
16.(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2)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15.试题分析: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语言浅白 感情质朴”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突出“恨”字”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把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本题要扣住“恨”找情感,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17.BC(4分)(每项2分,共4分)
18.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2分)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2分)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2分)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的内容及手法综合考查类的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准确辨识选项的错误。B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兴看到春景。
18.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赏析诗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手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把握此题,本题可以作答为,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从对比和对偶的手法,情感主旨的把握上赏析诗句。
19.AE(4分)(每项2分,共4分)
20.①借说禹庙、兰亭所寄寓的功成名就、风流潇洒历来是人们所追崇的情结,暗含自身夙愿不济的感慨;(2分)
②借言及时行乐的劝酒之词,实表诗人重逢难料的离别之痛;(2分)
③借称闲人方可为神仙,直指诗人难以超脱,郁结于心、难以平复的烦闷。(2分)
【解析】
19.试题分析:A. “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抒发怀古幽思的凭吊之情。“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理解有误。E. 结尾两句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表现出诗人对惬意自在、悠闲自得的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对诗句的情感理解有误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赏析,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和把握,借说禹庙、兰亭所寄寓的功成名就、风流潇洒历来是人们所追崇的情结,暗含自身夙愿不济的感慨;借言及时行乐的劝酒之词,实表诗人重逢难料的离别之痛;借称闲人方可为神仙,直指诗人难以超脱,郁结于心、难以平复的烦闷。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