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美《龙池看塔影》“波摇宝铎惊浮雁,水隐明珠动卧龙”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6-07-19
龙池看塔影
(明)王廷美
一塔棱层稳作峰,谁移孤影堕寒淙。
波摇宝铎惊浮雁,水隐明珠动卧龙。
岂是冯夷藏舍利,误疑西竺寄行踪。
临池亦有跻攀兴,醉数鱼游第几重。
【注释】
⑴棱层:高耸突兀。
⑵宝铎:佛殿或宝塔檐端悬挂的大铃。南朝梁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月殿曜朱幡,风轮和宝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⑶冯夷:河伯的原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作“冰夷”。《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
⑷舍利:舍利原是“遗留物”或“灵骨”。舍利子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为个人修行成就的结晶。
⑸西竺:指天竺,即古代印度。
⑹跻攀:攀登。
【大意】
远看一座宝塔高耸突起,稳稳地矗立在灵岩山上,近看龙池湖中,寒水流淙,塔影孤立,倒映其中,不知是谁将宝塔移到了这儿?湖面水波荡漾,宝塔上的风铃也随之摇晃,惊动了空中经过的大雁,日映水中好像明珠一样,恐怕也会惊动湖中传说中的卧龙。难道这些都是河神冯夷藏匿的佛舍利,或是天竺高僧误入其中。我们在池边看到这山、这塔,醉眼惺忪地数着湖中的游鱼爬到了第几层,同时也生发了攀爬的兴致。
简析
这首诗语言幽默风趣,想象奇特,将六合的龙池和灵岩寺塔两个著名的风景融合在一起,笔锋奇崛。诗中描写远近虚实结合,远处的寺塔、近处的倒影;高处的浮雁、地面的湖水;实景的水波,虚幻的传说,交织在一起,变幻不断。特别是结句“临池亦有跻攀兴,醉数鱼游第几重”,虚虚实实,似醉似迷,将湖光山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身临其境。
本诗作者王廷美,具体事迹不详。从他对六合风景的了解、优美的文采看,可能是失意科场的六合文人,从他乐水乐山的淡泊心态、诙谐幽默的文风,让我们不难想象到他那陶渊明般悠游田园的美好形象。
(明)王廷美
一塔棱层稳作峰,谁移孤影堕寒淙。
波摇宝铎惊浮雁,水隐明珠动卧龙。
岂是冯夷藏舍利,误疑西竺寄行踪。
临池亦有跻攀兴,醉数鱼游第几重。
【注释】
⑴棱层:高耸突兀。
⑵宝铎:佛殿或宝塔檐端悬挂的大铃。南朝梁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月殿曜朱幡,风轮和宝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⑶冯夷:河伯的原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作“冰夷”。《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
⑷舍利:舍利原是“遗留物”或“灵骨”。舍利子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为个人修行成就的结晶。
⑸西竺:指天竺,即古代印度。
⑹跻攀:攀登。
【大意】
远看一座宝塔高耸突起,稳稳地矗立在灵岩山上,近看龙池湖中,寒水流淙,塔影孤立,倒映其中,不知是谁将宝塔移到了这儿?湖面水波荡漾,宝塔上的风铃也随之摇晃,惊动了空中经过的大雁,日映水中好像明珠一样,恐怕也会惊动湖中传说中的卧龙。难道这些都是河神冯夷藏匿的佛舍利,或是天竺高僧误入其中。我们在池边看到这山、这塔,醉眼惺忪地数着湖中的游鱼爬到了第几层,同时也生发了攀爬的兴致。
简析
这首诗语言幽默风趣,想象奇特,将六合的龙池和灵岩寺塔两个著名的风景融合在一起,笔锋奇崛。诗中描写远近虚实结合,远处的寺塔、近处的倒影;高处的浮雁、地面的湖水;实景的水波,虚幻的传说,交织在一起,变幻不断。特别是结句“临池亦有跻攀兴,醉数鱼游第几重”,虚虚实实,似醉似迷,将湖光山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身临其境。
本诗作者王廷美,具体事迹不详。从他对六合风景的了解、优美的文采看,可能是失意科场的六合文人,从他乐水乐山的淡泊心态、诙谐幽默的文风,让我们不难想象到他那陶渊明般悠游田园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