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及作者出处
时间:2012-06-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孟子》,题目是后人所加。文章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原文: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1](áo)举于海,百里奚[2]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g)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rě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发:起,指被任用。
	 
  3、于:从。
	 
  4、畎亩:田间、田地。畎:田间小沟。
	 
  5、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他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7、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士,狱官。
	 
  8、故:所以。
	 
  9、任:责任,使命。
	 
  10、于:给。
	 
  11、 是:这样的。
	 
  12、苦:使……痛苦。
	 
  13、劳:使……劳累。
	 
  14、饿:使……受饥饿。
	 
  15、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乏,绝。
	 
  16、身行,同“身形”。
	 
  17、拂乱:使……颠倒错乱。
	 
  18、拂:违反,阻挠。乱:扰乱。
	 
  19、所以:用这些来。
	 
  20、动:使……惊动。
	 
  21、忍:使……坚强。
	 
  22、曾:通“增”,增加。益:增加。
	 
  23、恒:常常。
	 
  24、过:过失。此处是有过失的意思
	 
  25、然后:这样以后。
	 
  26、衡:通“横”,阻塞,不顺。
	 
  27、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8、征:表现、表露。
	 
  29、发:抒发。喻:了解。
	 
  30、入:在里面,指国内。
	 
  31、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32、出:在外面,指国外。
	 
  33、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34、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5、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原文: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1](áo)举于海,百里奚[2]举于市。
注释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标题是编者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