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全词翻译赏析
时间:2015-04-11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译文
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⑵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
⑶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⑷翠奁:翠绿色的镜匣。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⑸先生:作者自称。杖屦(jù):手持拐杖,脚穿麻鞋。屦,用麻、葛做成的鞋。
⑹“凡我”三句:表示与鸥鹭结盟,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鹭,鹭鸶,一种水鸟。
⑺偕来:一起来。
⑻“破青萍”三句:描写鸥鹭在水中窥鱼欲捕的情态。
⑼痴计:心计痴拙。
⑽“不解”句:不理解我举杯自饮的情怀。
⑾“废沼”三句:意思是过去荒凉的废池荒丘,如今变得景色优美。以带湖今昔的变化,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总是相继变化的。畴昔,以往,过去。
赏析一
《水调歌头·盟鸥》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作于淳熙九年(1182年)作者罢官归家不久,反映了词人当时的生活,包含了抑郁和悲愤的思想感情。此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作者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他想到带湖的今昔,感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全词主要特点在于题为“盟鸥”,戏用会盟体,在新奇当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内涵。
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的冬末,四十二岁的作者,正是年富力强,应当大有作为的时候,却被南宋政权罢官,回到刚落成不久的信州上饶郡带湖新居,开始了漫长的归田生活。这首词作于罢官归家不久,反映了词人当时的生活,包含了抑郁和悲愤的思想感情。在词中,他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他想到带湖的今昔,感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
词题称“盟鸥”,与鸥鸟结盟,相约为友。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词人把自己要表现的思想内容,放置在一种浪漫主义的寓言形式里。词人离开官场生活之后,有一种失去倚托之感。异乡沦落,知音难得,只有到大自然里寻找同情者了。
带湖新居,是他倾心所爱的,在这儿他找到了一些慰藉。所以,开头便说:“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水光山色,能怡悦性情。作者十数年来,奔走于世俗的名利场,与尔虞我诈的官宦角逐,他感到厌倦了。大自然的美好环境,使他得到暂时的解脱。他“仗屦无事”,在“千翠奁”的带湖畔“一日走千回”,以消除他胸中的积闷。“凡我”五句,告诉读者,词人在这样的环境离群索居,实在是寂寞的!所以他发出了“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的呼唤。这是他真实的心声。透过这种曲折反映出来的词人的心声,读者可以测知词人的思想感情处在一种非常苦闷的状态之中。他是不甘寂寞的!
下片“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自然界的这些飞禽,无论鸥鸟也罢,白鹤也罢,它们翩翩而来,又扑翅而去,它们能给人一定程度的安慰,毕竟是自然物罢了,是难以成为人的知音或伙伴的。“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它们怎能知道词人在那儿举杯饮酒,是为浇愁呢。它们只知道自己唯一的乐趣:站在湖边的青苔上,等待着鱼儿游来。于是,词人幡然省悟了:对自然物的期待是靠不住的!但是,此时孤独的词人,又能期待谁呢?
当他的思绪回到人类社会现实时,时世的变迁,又使他无限感慨:“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但是,词人的壮怀并没有因此破灭,他对生活依然寄托着无限的深情:“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把眼前这一片庭园整治好了,多栽植些柳条,以便使旧日荒凉的地方,兴旺起来。足见,词人此时的思想情怀是痛苦的,充满矛盾的,但他毕竟对生活还是热爱的。(贺新辉)
赏析二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盟鸥》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词人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词题中的“盟鸥”意为与鸥鸟约定为盟,暗示词人决心在带湖栖居的想法。《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双调,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中两六言句夹押仄韵者,有平仄互押几于句句用韵者。
上片词人首先写道:“带湖吾甚爱。”其中的“甚爱”,不但统摄全词,而且也表明了自己对带湖情感的深厚。开篇突兀而起,一下把情感推到高处,这样,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情感基础。接着写道:“千丈翠奁开。”意思是说,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这里,词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把带湖之水面比喻为刚打开的镜匣。“奁”即女子梳妆用的镜匣。这一喻体,不但描写出带湖湖面的光洁,而且也表明了带湖水面的平静。“千丈”说明了带湖的宽广。
据洪迈的《稼轩记》记载,带湖位于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城北一里许,是一个狭长形的湖泊。其地“三面附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横)八百有三十尺”。说明了带湖是宽阔的。面对如此美景,词人自然是很舒心惬意的。所以,词人写道:“先生杖无事,一日走千回。”“先生”即词人自称。“杖屦”即拄着拐杖行走。“屦”即践踏,行走。“一日走千回”这是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述了前句的“甚爱”程度。接着写道:“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这三句是写对眼前鸥鸟的希望。意思是说,希望与鸥鹭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猜疑了。这里“莫相”的“相”,不是相互的意思,而是一方(词人)对另一方(鸥鹭)的意思。也就是词人表明了绝无害鸟之心,望鸥鹭尽情栖游,无须担惊。这里,不但照应了词题中的“盟鸥”,也表现出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为此,词人在上片结尾写道:“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这是承上而来的,是对眼前鸥鸟的叮嘱。意思是说,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们一起来吧。这里,不但表现出词人对鸥鹭、白鹤的喜欢,更表现了词人寄情自然山水。可以说,以点带面,不仅表现出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暗示了对官场尔虞我诈生活的厌恶。这样,更具体地表现了首句“带湖吾甚爱”的思想情感。
过片承上片,词人写道:“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意思是说,鸥鸟们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立于水边苍苔之上。这里“破”、“排”和“立”三个动词,把鸥鹭自由自在的动作和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词人接着写道:“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窥”即偷看、悄悄看。其中的“笑汝”(笑你)即指词人。原来鸥鸟“立”是在偷窥鱼儿,想伺机捕捉,不仅对我的好意不理解,还嘲笑我的一片痴心。
这里,词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鸥鹭以人的情感,这样,就更加有助于表现词人对带湖和鸥鹭的喜爱之情。词人说:“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这几句的意思是,昔日这里曾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现在却是明月清风一片美景。
环境的变化引发了词人的感触,因而写道:“人世几欢哀。”意思是说,世事变迁,人生的沉浮,悲欢变化该有多少啊?现在,带湖景色美了,环境更优美了,这更符合自己的需要。因而,词人写道:“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意思是说,河东绿荫稀少,(我)还要继续栽种杨柳。从这里,通过“栽柳”,不但表现出了自己隐居带湖的心愿(“柳”谐音“留”,带湖留住我,我也想要留下),好像作了久居的打算了,同时,也照应了“带湖吾甚爱”。
在艺术上,首先,情景相生,情蕴其中,意蕴深刻。其次,语言生动形象,言外之意明显。再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词作的想象性和含蓄性。第四,前后照应,围绕“带湖吾甚爱”展开描写。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译文
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⑵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
⑶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⑷翠奁:翠绿色的镜匣。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⑸先生:作者自称。杖屦(jù):手持拐杖,脚穿麻鞋。屦,用麻、葛做成的鞋。
⑹“凡我”三句:表示与鸥鹭结盟,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鹭,鹭鸶,一种水鸟。
⑺偕来:一起来。
⑻“破青萍”三句:描写鸥鹭在水中窥鱼欲捕的情态。
⑼痴计:心计痴拙。
⑽“不解”句:不理解我举杯自饮的情怀。
⑾“废沼”三句:意思是过去荒凉的废池荒丘,如今变得景色优美。以带湖今昔的变化,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总是相继变化的。畴昔,以往,过去。
赏析一
《水调歌头·盟鸥》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作于淳熙九年(1182年)作者罢官归家不久,反映了词人当时的生活,包含了抑郁和悲愤的思想感情。此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作者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他想到带湖的今昔,感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全词主要特点在于题为“盟鸥”,戏用会盟体,在新奇当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内涵。
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的冬末,四十二岁的作者,正是年富力强,应当大有作为的时候,却被南宋政权罢官,回到刚落成不久的信州上饶郡带湖新居,开始了漫长的归田生活。这首词作于罢官归家不久,反映了词人当时的生活,包含了抑郁和悲愤的思想感情。在词中,他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他想到带湖的今昔,感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
词题称“盟鸥”,与鸥鸟结盟,相约为友。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词人把自己要表现的思想内容,放置在一种浪漫主义的寓言形式里。词人离开官场生活之后,有一种失去倚托之感。异乡沦落,知音难得,只有到大自然里寻找同情者了。
带湖新居,是他倾心所爱的,在这儿他找到了一些慰藉。所以,开头便说:“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水光山色,能怡悦性情。作者十数年来,奔走于世俗的名利场,与尔虞我诈的官宦角逐,他感到厌倦了。大自然的美好环境,使他得到暂时的解脱。他“仗屦无事”,在“千翠奁”的带湖畔“一日走千回”,以消除他胸中的积闷。“凡我”五句,告诉读者,词人在这样的环境离群索居,实在是寂寞的!所以他发出了“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的呼唤。这是他真实的心声。透过这种曲折反映出来的词人的心声,读者可以测知词人的思想感情处在一种非常苦闷的状态之中。他是不甘寂寞的!
下片“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自然界的这些飞禽,无论鸥鸟也罢,白鹤也罢,它们翩翩而来,又扑翅而去,它们能给人一定程度的安慰,毕竟是自然物罢了,是难以成为人的知音或伙伴的。“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它们怎能知道词人在那儿举杯饮酒,是为浇愁呢。它们只知道自己唯一的乐趣:站在湖边的青苔上,等待着鱼儿游来。于是,词人幡然省悟了:对自然物的期待是靠不住的!但是,此时孤独的词人,又能期待谁呢?
当他的思绪回到人类社会现实时,时世的变迁,又使他无限感慨:“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但是,词人的壮怀并没有因此破灭,他对生活依然寄托着无限的深情:“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把眼前这一片庭园整治好了,多栽植些柳条,以便使旧日荒凉的地方,兴旺起来。足见,词人此时的思想情怀是痛苦的,充满矛盾的,但他毕竟对生活还是热爱的。(贺新辉)
赏析二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盟鸥》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词人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词题中的“盟鸥”意为与鸥鸟约定为盟,暗示词人决心在带湖栖居的想法。《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双调,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中两六言句夹押仄韵者,有平仄互押几于句句用韵者。
上片词人首先写道:“带湖吾甚爱。”其中的“甚爱”,不但统摄全词,而且也表明了自己对带湖情感的深厚。开篇突兀而起,一下把情感推到高处,这样,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情感基础。接着写道:“千丈翠奁开。”意思是说,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这里,词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把带湖之水面比喻为刚打开的镜匣。“奁”即女子梳妆用的镜匣。这一喻体,不但描写出带湖湖面的光洁,而且也表明了带湖水面的平静。“千丈”说明了带湖的宽广。
这三句是写对眼前鸥鸟的希望。意思是说,希望与鸥鹭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猜疑了。这里“莫相”的“相”,不是相互的意思,而是一方(词人)对另一方(鸥鹭)的意思。也就是词人表明了绝无害鸟之心,望鸥鹭尽情栖游,无须担惊。这里,不但照应了词题中的“盟鸥”,也表现出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为此,词人在上片结尾写道:“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这是承上而来的,是对眼前鸥鸟的叮嘱。意思是说,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们一起来吧。这里,不但表现出词人对鸥鹭、白鹤的喜欢,更表现了词人寄情自然山水。可以说,以点带面,不仅表现出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暗示了对官场尔虞我诈生活的厌恶。这样,更具体地表现了首句“带湖吾甚爱”的思想情感。
过片承上片,词人写道:“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意思是说,鸥鸟们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立于水边苍苔之上。这里“破”、“排”和“立”三个动词,把鸥鹭自由自在的动作和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词人接着写道:“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窥”即偷看、悄悄看。其中的“笑汝”(笑你)即指词人。原来鸥鸟“立”是在偷窥鱼儿,想伺机捕捉,不仅对我的好意不理解,还嘲笑我的一片痴心。
这里,词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鸥鹭以人的情感,这样,就更加有助于表现词人对带湖和鸥鹭的喜爱之情。词人说:“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这几句的意思是,昔日这里曾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现在却是明月清风一片美景。
环境的变化引发了词人的感触,因而写道:“人世几欢哀。”意思是说,世事变迁,人生的沉浮,悲欢变化该有多少啊?现在,带湖景色美了,环境更优美了,这更符合自己的需要。因而,词人写道:“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意思是说,河东绿荫稀少,(我)还要继续栽种杨柳。从这里,通过“栽柳”,不但表现出了自己隐居带湖的心愿(“柳”谐音“留”,带湖留住我,我也想要留下),好像作了久居的打算了,同时,也照应了“带湖吾甚爱”。
在艺术上,首先,情景相生,情蕴其中,意蕴深刻。其次,语言生动形象,言外之意明显。再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词作的想象性和含蓄性。第四,前后照应,围绕“带湖吾甚爱”展开描写。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