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时间:2016-02-19
“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的意思:看一艘艘画船驰入西泠,竟然闲废了一半西湖春色。
出自周密《曲游春》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亟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禁苑东风外,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⑤。轻瞑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西泠:西湖桥名,在孤山西侧。

译文
寒食节在西湖上泛舟游玩,施中山写下一首妙词 。于是我和了一首。平时的游船,到午后便全进入里湖。黄昏时才缓缓划出断桥,稍微停一会就各自返回。不是熟习游湖的人不知道这种情形。所以施中山屡次击节盛赞我“闲却半湖春色”的词句,说是能道出他人所未说到的景色。
皇宫外的西湖上春风分外和煦,暖日下飘扬着柳树的飞絮,春光引得人春思无限。偏偏可恼那些莺莺燕燕的那些温情暖语,都在那些翠叶林间或红花丛底,更能撩拨起游春的情绪。少男少女往来如云,烟尘漠漠香雾迷离。欢快的旋乐此伏彼起。到处是欢歌笑语,沸沸扬扬飘荡在附近数里,再看那一艘艘画舫,全都驶过了西泠桥底。外湖的湖面冷清静寂,半湖的美景被白白闲置废弃。

垂柳的湖堤,刚刚漫起烟雾围着树荫凝成翠碧。映衬出帷帘下俏丽佳人的秀眉,还有湖堤上英俊男子勒马游戏。淡淡的黄昏笼罩着早春时节的微微寒意。梨花仿佛怕夜晚的凄冷,红杏也好象在忧愁被暮色遮蔽,歌声管乐在入夜后响起,清遣着一年一度的寒食节,怎奈蝴蝶儿埋怨,如此良宵太静寂。清澈的月光照得湖面波光涟漪,满湖的碎月花影荡漾迷离,这样的美景又怎能舍弃,我留连陶醉久久不愿离去。


参考译文二
禁苑外西湖东风劲吹,暖日晴空飘扬游丝落絮,春光引人芳思如织。莺燕软语呢喃密约幽期,撩人的芳情美意偏偏在,翠阴的深处红花的间隙。湖岸上漠漠香尘弥漫,十里西湖沸腾处处扬琴响笛。看一艘艘画船驰入西泠,竟然闲废了一半西湖春色。
垂柳的湖堤小路,新烟弥漫树荫凝成翠碧。掩映着车帘里的秀眉佳人,还有男子在堤上策马游览。淡淡黄昏笼罩着轻寒,真怕梨花夜梦凄冷,芳香的杏花被愁云遮蔽。在歌声管乐中度过寒食节,怎奈蝴蝶却埋怨良宵岑寂。此时满湖都是月光摇荡落花碎影,如此美景叫我怎忍离去?



赏析
这首词描写寒食节前后西湖游春的盛况。极写当年西湖游览的赏心乐事。起笔由宫苑春光引出“春思”,接下来写湖波花丛撩拔人的赏春之情。又以纪实之笔,描写出西湖春游的热闹景象。下阕写堤上游人,鞍上公子,宝车佳人,更将西湖夜景和盘托出。但春色是观赏不尽的,月影入湖,浆动水溅,游兴不衰,引出末句“怎生去得”,呼应开头“春思”,心中无限惆怅,对西湖春色的钟情表露无遗。全词意象清丽,用语凝炼,为游记词中精品。

上片开篇三句由“禁苑”春光引出“春思”。“禁苑”,指宫苑。东风由宫苑吹到西湖之上,游丝柳絮随风飞扬。这画面充满了生机,怎能不惹起人们的春思。再者,“丝”、“思”,“絮”、“绪”,谐音双关,言丝絮飞扬,即谓人们的春思萌动。又因“丝”、“絮”可纺织,三句言“春思如织”,确是妙结。开篇与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西湖(此是许州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的诗意相同。“燕约”三句承接“春思”一句写西湖岸景,有声有色,富有情趣。树绿花开,燕莺争鸣,春意盎然,于耳闻目见中表现词人的爱春之情。以上六句情景交融,极写清明西湖春色。“漠漠”以下六句转写岸上游人和湖中画舫。“漠漠”两句写清明节的欢乐盛景。“香尘”,尘土;“隔”,阻隔。城中游人太多,以至于扬起的尘土几乎笼罩了整个城市上空,而歌欢箫鼓之声更是远近皆闻,入耳如沸。在热闹已极的两句后,词人笔势陡转,写下了极其清冷的“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两句。其中,“闲却半湖春色”一句是词人最为得意的名句。“闲却”,不是词人为游人们未能欣赏到这“半湖春色”而叹惋,而是为自己得以闲心纵赏半湖春色而庆幸,也包含了爱春、惜春的意思。这两句既表现了词人闲适的审美情趣,又是词人对当时湖上景象的真实记录。据《武林旧事》记载,上片中叙述的热闹场面均为当天上午之事,到中午以后,湖中画舫都驶入内西湖中,这时外西湖上“几无一舸”。
下片换头转写岸上情景。上片结句说画舫尽入内湖,湖面清静,岸上的游人便突现出来,词人写他们一来是对游湖场景描写的补充,二来也是对游湖主体——湖中画舫的衬托。湖岸上染柳烟浓,一片新碧。碧色的柳烟中映现着车帘下的“宫眉”(女子)和马鞍上的“游勒”(男子)身影,景色朦胧而人物清晰,画面生动有致。“轻暝笼寒”三句笔锋再转,写日暮时景。夕阳西下,湖上生凉,游春之人纷纷四散离去。西湖寂寞,春也寂寞,只怕这素雅的梨花、清香的杏花也会因寂寞而凋落。王昌龄《梦看梨花云歌》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一句,《高斋诗话》认为本词中的“梨云”一词出自王诗,词人用此词代指梨花、梨云梦,即言梨花或人的香美之梦。词人的《浣溪沙》中“梨云如雪冷清明”一句,也同样是写暮春时节景色的。这三句写春残,语言清婉灵动。对游春活动的叙写至“歌管酬寒食”句结。“酬”,结束之意。寒食、清明两节前后只差一二日,这两节活动一般接连进行,因此不必将界限分得特别明确。“奈蝶怨、良宵岑寂”一句,表达了词人对游春活动的怀恋之情。这里借写蝴蝶怨情,尽言人感受到的热闹之后的冷清。节日在管乐声中结束了,那在花间飞舞的蝴蝶也心生幽怨,如此美好的夜晚却这般孤寂冷清,实在辜负了这良辰美景。这里宕开一笔,写游人离去后词人的寂寞感似乎得以消减。结尾几句写词人对西湖清幽夜色的眷恋,用笔清丽空灵。风过湖面生涟漪,月摇影碎,如此美景叫人怎忍离去?可见,词人并不喜欢游人满市的喧嚣热闹,他真正爱的是这幽静的西湖春色,惜的是即将消逝的春天。这几句与上片结句“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遥相呼应。
本词的写作特点是既极写热闹,又极写冷清,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映衬。词人笔下的西湖春景,实在、喧嚣热闹之处风光无限,虚幻、幽静轻灵之处更是美不可言。“闲却”的半湖春色,“碎月摇花”的清幽夜色令人向往;日暮人散后“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的凄美之境更引人遐思。全词先写所见清明前后的西湖春色和自己的春日思绪,再写西湖画舫笙歌热闹繁华的景象,其中融入了词人的感受和想象,之后又写人散日落后“螟色赴春愁”的凄美,最后着力写岑寂的西湖夜景。全词前后呼应,脉络清晰,时空不断移转,这种变幻多姿的写法让人叹绝。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诗词名句 > 宋词名句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