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翻译赏析
时间:2013-07-02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译文] 酒入愁肠,一觉睡醒,日暮的阳光已经斜照在深深的庭院。
[出自] 晏殊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
芳郊:清香弥漫的郊外。
阴阴见:暗暗显露。
蒙蒙:形容柳絮飘飞,令人满眼迷蒙。
游丝:指蜘蛛等昆虫吐出的丝,因其多在空中飘荡,故称。此处用来形容香烟飘飞。
炉香静逐游丝转:香炉中冒出的袅袅香烟旋转着向上飘升。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却:正。
翻译:
小径红花渐落稀疏,而芳草却将郊野绿遍,看树色中的高高楼台,隐隐约约可见。春风不解人意,咋不把杨花给我留住,却让它迷蒙乱飞舞,任其扑打行人的面部。
青翠的树叶丛中,藏有黄莺儿在唱歌,红色的帘幕隔外,有燕子在梁间呢喃咕咕,炉香升腾一缕缕,静静地追逐游丝而旋转。饮过闷酒做一场愁梦,醒来时,斜阳已经照在庭院深处。
【译文】
小路边的红花日见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绿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边,静静的炉香随着游丝旋转。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评点】
这首词描绘的是晚春景象,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是一首伤春词。
词的上半部分写郊外的春景。词人的画笔从近处到远处,从低处到高处,层次分明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春天的图景:近处,幽幽小路,点点红花;远处,漫漫绿草,茫茫天际;低处,亭台楼阁并立;高处,排排绿树幽森。“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这样的景色暗示着春已将暮。“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通过飘飞的杨花,更是点明时间和节气。在这里,肆意飞舞的杨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饱含了词人的思想和情感,它们铺天盖地,把行人搅扰得不得安宁,让行人的心中更添忧愁。一方面,词人是在告诉我们,美好的年华已然过去,为下文作了铺垫。其实这些景物本是无情的,只是人太多情了,个中凄凉,怎不让人伤怀?另一方面,词人又刻意点明杨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无拘无束地漫天飞舞,似乎丝毫不知疲倦。从整体上来看,上片虽然写的是暮春的景色,但词人丝毫没有表现出常见的颓废情调。
词的下半部分写身边的春景。“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由外而内、由远而近,把田野到庭院的暮春景色勾画出来。前两句一外一内,过渡自然妥帖,把上下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中“藏”、“隔”两个字用得尤妙,尽现树木的茂盛和庭院的幽寂。“炉香”句则把视角转换到室内。“逐”、“转”传神地写出了炉香缭绕上升的一系列变化,看起来似乎是在描写动态的景物,其实,词人正是通过这些动态,来反衬此时屋里的寂静,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愁闷心情。最后两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宕开一笔,写自己梦醒酒消的时候,已经是日暮时分了,并由此说明,自己之前所绘之景都是梦境,而这梦境正是由浓浓春愁而引起的,于是词人不由得发出了寂寥凄凉的感慨。
这首词清幽委婉,平而不淡,含而不露,意境深远。
赏析: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
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怅惘之情,通过景物描写隐约地表露出来。全词除“一场愁梦酒醒时”句外,都是写景。委婉细致,景中寓情,达到不露痕迹的程度。这首词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很少用直写的方法。
前人评此词写景流丽。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说:“结‘深深’妙,着不得实字。”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进一步指出结句“更自神到”,道出了晏殊词写景的特点,即重其精神,不重其形迹。
[译文] 酒入愁肠,一觉睡醒,日暮的阳光已经斜照在深深的庭院。
[出自] 晏殊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
芳郊:清香弥漫的郊外。
阴阴见:暗暗显露。
蒙蒙:形容柳絮飘飞,令人满眼迷蒙。
游丝:指蜘蛛等昆虫吐出的丝,因其多在空中飘荡,故称。此处用来形容香烟飘飞。
炉香静逐游丝转:香炉中冒出的袅袅香烟旋转着向上飘升。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却:正。
翻译:
小径红花渐落稀疏,而芳草却将郊野绿遍,看树色中的高高楼台,隐隐约约可见。春风不解人意,咋不把杨花给我留住,却让它迷蒙乱飞舞,任其扑打行人的面部。
青翠的树叶丛中,藏有黄莺儿在唱歌,红色的帘幕隔外,有燕子在梁间呢喃咕咕,炉香升腾一缕缕,静静地追逐游丝而旋转。饮过闷酒做一场愁梦,醒来时,斜阳已经照在庭院深处。
【译文】
小路边的红花日见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绿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边,静静的炉香随着游丝旋转。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评点】
这首词描绘的是晚春景象,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是一首伤春词。
词的上半部分写郊外的春景。词人的画笔从近处到远处,从低处到高处,层次分明地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春天的图景:近处,幽幽小路,点点红花;远处,漫漫绿草,茫茫天际;低处,亭台楼阁并立;高处,排排绿树幽森。“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这样的景色暗示着春已将暮。“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通过飘飞的杨花,更是点明时间和节气。在这里,肆意飞舞的杨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象,而是饱含了词人的思想和情感,它们铺天盖地,把行人搅扰得不得安宁,让行人的心中更添忧愁。一方面,词人是在告诉我们,美好的年华已然过去,为下文作了铺垫。其实这些景物本是无情的,只是人太多情了,个中凄凉,怎不让人伤怀?另一方面,词人又刻意点明杨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无拘无束地漫天飞舞,似乎丝毫不知疲倦。从整体上来看,上片虽然写的是暮春的景色,但词人丝毫没有表现出常见的颓废情调。
词的下半部分写身边的春景。“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由外而内、由远而近,把田野到庭院的暮春景色勾画出来。前两句一外一内,过渡自然妥帖,把上下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中“藏”、“隔”两个字用得尤妙,尽现树木的茂盛和庭院的幽寂。“炉香”句则把视角转换到室内。“逐”、“转”传神地写出了炉香缭绕上升的一系列变化,看起来似乎是在描写动态的景物,其实,词人正是通过这些动态,来反衬此时屋里的寂静,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愁闷心情。最后两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宕开一笔,写自己梦醒酒消的时候,已经是日暮时分了,并由此说明,自己之前所绘之景都是梦境,而这梦境正是由浓浓春愁而引起的,于是词人不由得发出了寂寥凄凉的感慨。
这首词清幽委婉,平而不淡,含而不露,意境深远。
赏析: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
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怅惘之情,通过景物描写隐约地表露出来。全词除“一场愁梦酒醒时”句外,都是写景。委婉细致,景中寓情,达到不露痕迹的程度。这首词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很少用直写的方法。
前人评此词写景流丽。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说:“结‘深深’妙,着不得实字。”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进一步指出结句“更自神到”,道出了晏殊词写景的特点,即重其精神,不重其形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