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时间:2013-08-19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译文] 仿佛听得有谁掀开珠帘、轻推房门,枉教人一阵惊喜。倒断了瑶台仙境美梦,原来又是风吹翠竹声。
[出自] 北宋 苏轼 《贺新郎·夏景 》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
《贺新郎》调因本词而作《贺新凉》、《乳飞燕》、《风敲竹》等别名。
飞:《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译文】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美人相对比,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译文二】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桐影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出丝织的白团扇,纤手和扇子都白如美玉。渐觉困乏,斜倚枕安然入睡,此时不知是谁在帘外推门?空教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皱叠,待桃杏等浮花浪蕊落尽后,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译文3:
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飞进华丽的堂屋。槐树的影子渐渐转移,日过正午,借着傍晚的清凉,美人儿刚刚结束洗浴,手里缓缓抚弄着一把白绸团扇,便倚着孤枕悄然睡去。正朦胧间仿佛听得有谁掀开珠帘、轻推房门,枉教人一阵惊喜。倒断了瑶台仙境美梦,原来又是风吹翠竹声。
那半天的石榴花宛如红巾褶皱,它晚开独放,它无意与百花争春。待到那些浮花浪蕊纷纷凋谢已尽,只有石榴花陪伴你,为你排谴幽寂。她折下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细细看去,花瓣重重恰似芳心紧束不移。花开总有花落时,只恐怕一阵西风,红花落尽,只剩下片片残绿,真让人心惊!到那时你来欣赏花,面对着残红和美酒,想必连一点雅兴都不会有,只有那盈盈泪水,连同落红扑扑簌簌。
译文4:
雏燕在华丽的房屋穿飞,屋内静寂无人,梧桐择阴转向正午,傍晚天已凉爽,美人刚刚沐浴。手中摇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惊散了瑶台仙梦,原来又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其他花朵零落尽,只有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浓艳的榴花细细看,花瓣好象有千重,就像那美人的芳心。又怕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如果等得美人来,怕也是对着酒怀在花前不忍触摸,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评点】
这首双调词采取了抒写闺怨的主题,上片从形体、心态等方面描写美人,下片笔锋一转,赞美榴花,通过榴花之美衬托美人之美。词人不仅赞美了美人、榴花清雅高洁的品格,抒写了美人、榴花迟暮自怜的情感,而且还将自己的品格和情感也融入其中,通过美人因失时而失意的情怀、缠绵凄恻的儿女之情,表达了自己慷慨郁愤之情。
上片通过一系列初夏时的典型景物,引出并描写了一位高雅孤寂的美人。“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二句,写了初夏时节,正午过后,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小燕子叽叽喳喳地飞落在华屋屋檐下的声音,从而衬托出了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傍晚天气渐渐凉快下来,一位刚刚出浴的美人缓缓出场。美人风姿绰约,只见她“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在古代,诗人们经常用白团扇来象征红颜薄命、佳人失时。词人在此处写美人“手弄生绡白团扇”,除了衬托美人洁白柔嫩的肌肤,更是衬托她高洁的品格,为她命运不济、红颜薄命叹惋。“弄”字用得极为传神,与上文“悄无人”的幽静气氛相照应,精准地反映出了美人此时的寂寞和失落。“扇手一时似玉”进一步暗示了美人命运的不济。
接下来,词人手法一转,不再用烘托、象征、暗示等手法从侧面描写美人的心态了,而是直接写美人由于寂寞而渐入梦境,可好梦不长,又被风吹翠竹的声音惊醒。“渐困倚、孤眠清熟”进一步写出了庭院环境的清幽,同时也反映出美人内心的空寂。而美人渐入梦境后,梦见有人在帘外推门,不禁万分激动。而“枉教人”、“又却是”笔锋一转,梦境结束,美人不得不面对寂寞的现实,听着外面风吹翠竹的声音空自惆怅。唐代李益在其《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有“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的句子,词人在此处化用了李益的诗句,通过描绘一种清幽的意境,着重写主人公从满怀希望的美梦回到现实中后的失望和惆怅。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上片“华屋”、“晚凉”、“弄”等词都是匠心独具,反映出了美人的空虚、寂寞、失落、惆怅等复杂情绪。
下片着重写艳丽的榴花,从而继续衬托美人的高洁。白居易在《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中有“山榴花似结红巾”之句,词人此处化用该句,把榴花的美丽外貌写得形象、具体,同时还突出了西子含颦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写出了美人的心声,而此心声是美人观花时产生的,是她与榴花的共鸣,她与榴花都具有独立于群芳之外,不与群芳争艳的高尚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着意描写榴花的美丽,“芳心千重似束”则通过榴花的外形特征,表现美人愁绪难以排遣的心情,再次象征美人芳心之坚贞不渝。“又恐被”一句,明为写花,实则暗示美人观花产生的迟暮之感。结尾四句,进一步写出美人的动作,榴花是花落簌簌,而美人则是泪落簌簌,更显凄婉。
下片的主要写作手法是将花、人合一,借物咏情,从而产生一种哀婉凄楚的意境,耐人寻味。
统观全词,词人先直接写美人,后又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但无论如何,都始终围绕美人失时、孤芳自赏这一核心,从而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憾。
赏析:
这首《贺新郎》借咏名花佳丽,以抒诗人的感怀,寄意高远,构思奇妙。上片咏佳人,隐约流露出人物的孤独心境。下片写石榴,然后将人物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苏轼在新旧两派当权时,均不愿随声附和,取媚求进,因而或遭新党排挤,或为旧党不容。曾两次出任杭州。词中以榴花比托“幽独”的佳人,联系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借咏物曲曲传出自己的心声,手法极为高妙。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 ,”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在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 ,佳人失时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 悄无人 ”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 ,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 扇手一时似玉 ”,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 ,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 。“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 ,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
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 。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 。“石榴半吐红巾蹙 ”,化用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 ,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 ”,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 芳心千重似束 ”,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 。“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译文] 仿佛听得有谁掀开珠帘、轻推房门,枉教人一阵惊喜。倒断了瑶台仙境美梦,原来又是风吹翠竹声。
[出自] 北宋 苏轼 《贺新郎·夏景 》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
《贺新郎》调因本词而作《贺新凉》、《乳飞燕》、《风敲竹》等别名。
飞:《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译文】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美人相对比,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译文二】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桐影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出丝织的白团扇,纤手和扇子都白如美玉。渐觉困乏,斜倚枕安然入睡,此时不知是谁在帘外推门?空教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皱叠,待桃杏等浮花浪蕊落尽后,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译文3:
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飞进华丽的堂屋。槐树的影子渐渐转移,日过正午,借着傍晚的清凉,美人儿刚刚结束洗浴,手里缓缓抚弄着一把白绸团扇,便倚着孤枕悄然睡去。正朦胧间仿佛听得有谁掀开珠帘、轻推房门,枉教人一阵惊喜。倒断了瑶台仙境美梦,原来又是风吹翠竹声。
那半天的石榴花宛如红巾褶皱,它晚开独放,它无意与百花争春。待到那些浮花浪蕊纷纷凋谢已尽,只有石榴花陪伴你,为你排谴幽寂。她折下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细细看去,花瓣重重恰似芳心紧束不移。花开总有花落时,只恐怕一阵西风,红花落尽,只剩下片片残绿,真让人心惊!到那时你来欣赏花,面对着残红和美酒,想必连一点雅兴都不会有,只有那盈盈泪水,连同落红扑扑簌簌。
译文4:
雏燕在华丽的房屋穿飞,屋内静寂无人,梧桐择阴转向正午,傍晚天已凉爽,美人刚刚沐浴。手中摇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惊散了瑶台仙梦,原来又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其他花朵零落尽,只有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浓艳的榴花细细看,花瓣好象有千重,就像那美人的芳心。又怕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如果等得美人来,怕也是对着酒怀在花前不忍触摸,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评点】
这首双调词采取了抒写闺怨的主题,上片从形体、心态等方面描写美人,下片笔锋一转,赞美榴花,通过榴花之美衬托美人之美。词人不仅赞美了美人、榴花清雅高洁的品格,抒写了美人、榴花迟暮自怜的情感,而且还将自己的品格和情感也融入其中,通过美人因失时而失意的情怀、缠绵凄恻的儿女之情,表达了自己慷慨郁愤之情。
上片通过一系列初夏时的典型景物,引出并描写了一位高雅孤寂的美人。“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二句,写了初夏时节,正午过后,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小燕子叽叽喳喳地飞落在华屋屋檐下的声音,从而衬托出了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傍晚天气渐渐凉快下来,一位刚刚出浴的美人缓缓出场。美人风姿绰约,只见她“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在古代,诗人们经常用白团扇来象征红颜薄命、佳人失时。词人在此处写美人“手弄生绡白团扇”,除了衬托美人洁白柔嫩的肌肤,更是衬托她高洁的品格,为她命运不济、红颜薄命叹惋。“弄”字用得极为传神,与上文“悄无人”的幽静气氛相照应,精准地反映出了美人此时的寂寞和失落。“扇手一时似玉”进一步暗示了美人命运的不济。
接下来,词人手法一转,不再用烘托、象征、暗示等手法从侧面描写美人的心态了,而是直接写美人由于寂寞而渐入梦境,可好梦不长,又被风吹翠竹的声音惊醒。“渐困倚、孤眠清熟”进一步写出了庭院环境的清幽,同时也反映出美人内心的空寂。而美人渐入梦境后,梦见有人在帘外推门,不禁万分激动。而“枉教人”、“又却是”笔锋一转,梦境结束,美人不得不面对寂寞的现实,听着外面风吹翠竹的声音空自惆怅。唐代李益在其《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有“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的句子,词人在此处化用了李益的诗句,通过描绘一种清幽的意境,着重写主人公从满怀希望的美梦回到现实中后的失望和惆怅。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上片“华屋”、“晚凉”、“弄”等词都是匠心独具,反映出了美人的空虚、寂寞、失落、惆怅等复杂情绪。
下片着重写艳丽的榴花,从而继续衬托美人的高洁。白居易在《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中有“山榴花似结红巾”之句,词人此处化用该句,把榴花的美丽外貌写得形象、具体,同时还突出了西子含颦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写出了美人的心声,而此心声是美人观花时产生的,是她与榴花的共鸣,她与榴花都具有独立于群芳之外,不与群芳争艳的高尚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着意描写榴花的美丽,“芳心千重似束”则通过榴花的外形特征,表现美人愁绪难以排遣的心情,再次象征美人芳心之坚贞不渝。“又恐被”一句,明为写花,实则暗示美人观花产生的迟暮之感。结尾四句,进一步写出美人的动作,榴花是花落簌簌,而美人则是泪落簌簌,更显凄婉。
下片的主要写作手法是将花、人合一,借物咏情,从而产生一种哀婉凄楚的意境,耐人寻味。
统观全词,词人先直接写美人,后又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但无论如何,都始终围绕美人失时、孤芳自赏这一核心,从而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憾。
赏析:
这首《贺新郎》借咏名花佳丽,以抒诗人的感怀,寄意高远,构思奇妙。上片咏佳人,隐约流露出人物的孤独心境。下片写石榴,然后将人物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苏轼在新旧两派当权时,均不愿随声附和,取媚求进,因而或遭新党排挤,或为旧党不容。曾两次出任杭州。词中以榴花比托“幽独”的佳人,联系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借咏物曲曲传出自己的心声,手法极为高妙。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 ,”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在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 ,佳人失时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 悄无人 ”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 ,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 扇手一时似玉 ”,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 ,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 。“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 ,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
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 。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 。“石榴半吐红巾蹙 ”,化用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 ,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 ”,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 芳心千重似束 ”,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 。“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