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翻译与赏析
时间:2013-08-02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鉴赏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注释: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黄色花,果实种子可入药,性温辛,能去寒湿。
熟水:宋时的一种饮料。
分茶:宋•杨万里《谈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是宋人加工茶水的一种方式。
书:《历代诗余》作:“篇”。
木犀花:即桂花。
译文:
大病初愈,两鬓添白发,卧床待起,缺月上窗纱。沏一碗温性去湿的豆蔻熟水,不要喝凉性偏弄常沏的茶。
枕上看书,闲时吟诵多自在,门内观景,雨中风物。包藏无限意,风致多高雅的有整天与我做伴的木犀花。
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这是一首抒情词。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上片以突出写“病”情为主。“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两句活脱脱地画出了一幅静态图:大病之后方能活动谓之病起,病体初愈显得更加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飞霜;静卧在床对着窗儿,看着那弯缺的弦月发出的淡光渐渐地洒满纱窗。接下两句“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则是写病后仍需细心调理,所饮用的是用连枝带梢的豆蔻煎成的熟水,以及放上姜、盐一齐煮成的茶。豆蔻,植物名,为多年生草本;其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果实呈扁球形如石榴子,气味芳香,性温味辛,可入中药,去湿、和脾胃。“分茶”一词在唐宋时具有特殊含义,原来时人饮用之茶通常是放置姜、盐在茶内一齐煎煮而成的;至于“分茶”则专指不放置姜与盐之茶。这里的“莫分茶”显然是病人此时所饮用的不是“分茶”,而是要饮用放置了姜盐的茶。姜性辛辣,可驱寒、和胃,与豆蔻连梢的煎熟水所起的效用是一致的。这里既可知病人的病是长期抑郁、生活颠沛所致,虽能“起”而尚未十分痊愈,仍需将养,也可看到时人生活习性之细节,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片以抒发“闲”情为主。“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两句是说:养病期间闲居无事,可以尽情阅读枕边诗书;门前的风物景象固然优美,但当微风夹着细雨飘洒而下,将树木花草都刷洗得极为明净时,眼前的一切岂不是更加清新诱人!诗书与景物对养病的词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种最大的精神享受用一个“好”字、一个“佳”字便点足了。同时也衬托出词人澹泊名利、追求善美的情操。
结尾句“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写的是桂花,但实是自喻。桂花以自己的清纯幽香无私地面向人们,这种只有奉献并无索取,这种以内质动人而不以外形取媚的桂花的品质,恰与清照自身的气质风度相吻合。“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归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武士爱马、诗人爱花,我们的女词人清照在一首《鹧鸪天》词中对桂花作了“自是花中第一流”、“画栏开处冠中秋”的高誉,为什么对桂花给予了这多的厚爱?答案不就在“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之中吗!这确是画龙点睛之句,有了它,全首词便活了,连那些抒写病态、闲情的寻常句子,都凭添了更进一层的深意。(韩秋白)
赏析二: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大都交织着对亡夫,流徙等个人遭际的悲叹和对山河破碎、国势日危的愤慨。风格也多于婉约本色之中增添了不少沉郁的气质。唯有这首(<摊破浣溪沙》写得平和恬淡。初看此词好象词人是在抒写病后闲适生活的情趣,其实不然。全词一开篇我们就看到了词人两鬓斑白、一脸病容的憔悴形象。她身卧病榻,独与残月为伴;煎服汤药,被迫忌饮清茶,心情自然是凄苦的。
上片就这样通过对词人病中形象和处境的描写,显示了她的孤独,寂寞与哀愁。“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这是作者自我描绘的形象。“病起”就是病刚好,“萧萧两鬓华”就是头发稀疏了,两鬓已有了自发,是老年的形象。“卧看”是因身体衰弱而不得已的动作。“残月”是下弦月,“上窗纱”是说时间已经是后半夜了。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豆蔻连梢”就是豆蔻。这种植物连枝生,所以古人说豆蔻,都是这四字连用。梁简文帝诗:“江南豆蔻生连枝。”杜牧诗:“豆蔻梢头二月初。”张良臣词:“蛮江豆蔻影连梢。”豆蔻是药物,性温,味辛,能行气,去湿,和胃,主治胃痛、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之一,其中就有豆蔻水。《事林广记》别集卷七载有诸品熟水,并有造熟水法: “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煎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若以汤泡之,则不香矣。”又有豆蔻熟水: “白豆蔻壳捡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这里就是煎的豆蔻熟水,说明主人公仍在病中。“莫分茶”是饮这种熟水时,勉强称它为茶用以自慰,意思是没有分清是什么茶,叫不出名字的茶。茶种类很多,分别其高下,唐宋时人很是注意。《茶録》:“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白居易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又《能改斋漫绿》:“朝臣时有乞假观省者,欲量赐茶药……宜各赐茶三斤,蜡面茶二斤,草豆蔻一百枚,青木香二斤。”可见当时茶药并重,可分别,或不分别。
下片转而写白天,唯一能聊以自慰的事就是卧床吟诗诵文,观雨赏花。这样的生活从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闲逸舒适的,而且词人也用了“闲处好”和“雨来佳”加以称赞。但从这些描写中毕竟还是流露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怅惘之情。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写病中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周围的景象。
病中随意读一些诗词、书籍,和平日里正襟危坐在那里看书只求记诵不同,更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品味其中的滋味。眺望门前的景色,是那样美好。不知何时下起的丝丝细雨,给这景色增添了奇异的艨胧的美。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作者自述病中生活,虽然卧枕不起,但枕上看诗书却不受什么干扰,才感到因病闲居的好处。“处”读第三声,“闲处”就是闲着居住。这也是聊以自慰的口吻。“门前风景雨来佳”就是异乡孤处,门前冷落,且聊观雨景自娱。这还是自解自慰的口吻。这里“枕上诗书闲处好”还隐约地表现了某些道理,有着更深一层的含意:有许多感情,在平常的日子里是不能真正体验到的,只有经过磨难之后,才能领略其中的可贵之处。这是她在经过艰难坎坷的晚年生活以后的总结。由此可见词人晚年对生活不仅没失掉信心,而且感情更加深沉了。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在门前美好的景象中,木犀花,也就是桂花,尤其值得称赞:桂花啊,你整天向人舒展着枝叶,散发着浓郁的、沁人心脾的芳香,你的体态柔和,香味醇厚,自是第一流名花。
结句,词人采取了宕开一笔的写法,词人想使自己从愁苦中解脱出来,但根本不可能。病中孤寂,却以淡言出之,种种自慰,实是苦中之苦。看来平淡安闲,但词人的心中却无时无刻不埋藏着深深的痛苦。这种痛苦写得越淡,也便越难以忘怀,越加深沉感人,仿佛平静的江河之下,奔涌着揣湍激流,这激流正是词人感情的激流,痛苦的激流。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注释: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黄色花,果实种子可入药,性温辛,能去寒湿。
熟水:宋时的一种饮料。
分茶:宋•杨万里《谈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是宋人加工茶水的一种方式。
书:《历代诗余》作:“篇”。
木犀花:即桂花。
译文:
大病初愈,两鬓添白发,卧床待起,缺月上窗纱。沏一碗温性去湿的豆蔻熟水,不要喝凉性偏弄常沏的茶。
枕上看书,闲时吟诵多自在,门内观景,雨中风物。包藏无限意,风致多高雅的有整天与我做伴的木犀花。
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这是一首抒情词。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上片以突出写“病”情为主。“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两句活脱脱地画出了一幅静态图:大病之后方能活动谓之病起,病体初愈显得更加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飞霜;静卧在床对着窗儿,看着那弯缺的弦月发出的淡光渐渐地洒满纱窗。接下两句“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则是写病后仍需细心调理,所饮用的是用连枝带梢的豆蔻煎成的熟水,以及放上姜、盐一齐煮成的茶。豆蔻,植物名,为多年生草本;其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果实呈扁球形如石榴子,气味芳香,性温味辛,可入中药,去湿、和脾胃。“分茶”一词在唐宋时具有特殊含义,原来时人饮用之茶通常是放置姜、盐在茶内一齐煎煮而成的;至于“分茶”则专指不放置姜与盐之茶。这里的“莫分茶”显然是病人此时所饮用的不是“分茶”,而是要饮用放置了姜盐的茶。姜性辛辣,可驱寒、和胃,与豆蔻连梢的煎熟水所起的效用是一致的。这里既可知病人的病是长期抑郁、生活颠沛所致,虽能“起”而尚未十分痊愈,仍需将养,也可看到时人生活习性之细节,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片以抒发“闲”情为主。“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两句是说:养病期间闲居无事,可以尽情阅读枕边诗书;门前的风物景象固然优美,但当微风夹着细雨飘洒而下,将树木花草都刷洗得极为明净时,眼前的一切岂不是更加清新诱人!诗书与景物对养病的词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种最大的精神享受用一个“好”字、一个“佳”字便点足了。同时也衬托出词人澹泊名利、追求善美的情操。
结尾句“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写的是桂花,但实是自喻。桂花以自己的清纯幽香无私地面向人们,这种只有奉献并无索取,这种以内质动人而不以外形取媚的桂花的品质,恰与清照自身的气质风度相吻合。“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归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武士爱马、诗人爱花,我们的女词人清照在一首《鹧鸪天》词中对桂花作了“自是花中第一流”、“画栏开处冠中秋”的高誉,为什么对桂花给予了这多的厚爱?答案不就在“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之中吗!这确是画龙点睛之句,有了它,全首词便活了,连那些抒写病态、闲情的寻常句子,都凭添了更进一层的深意。(韩秋白)
赏析二: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大都交织着对亡夫,流徙等个人遭际的悲叹和对山河破碎、国势日危的愤慨。风格也多于婉约本色之中增添了不少沉郁的气质。唯有这首(<摊破浣溪沙》写得平和恬淡。初看此词好象词人是在抒写病后闲适生活的情趣,其实不然。全词一开篇我们就看到了词人两鬓斑白、一脸病容的憔悴形象。她身卧病榻,独与残月为伴;煎服汤药,被迫忌饮清茶,心情自然是凄苦的。
上片就这样通过对词人病中形象和处境的描写,显示了她的孤独,寂寞与哀愁。“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这是作者自我描绘的形象。“病起”就是病刚好,“萧萧两鬓华”就是头发稀疏了,两鬓已有了自发,是老年的形象。“卧看”是因身体衰弱而不得已的动作。“残月”是下弦月,“上窗纱”是说时间已经是后半夜了。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豆蔻连梢”就是豆蔻。这种植物连枝生,所以古人说豆蔻,都是这四字连用。梁简文帝诗:“江南豆蔻生连枝。”杜牧诗:“豆蔻梢头二月初。”张良臣词:“蛮江豆蔻影连梢。”豆蔻是药物,性温,味辛,能行气,去湿,和胃,主治胃痛、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之一,其中就有豆蔻水。《事林广记》别集卷七载有诸品熟水,并有造熟水法: “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煎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若以汤泡之,则不香矣。”又有豆蔻熟水: “白豆蔻壳捡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这里就是煎的豆蔻熟水,说明主人公仍在病中。“莫分茶”是饮这种熟水时,勉强称它为茶用以自慰,意思是没有分清是什么茶,叫不出名字的茶。茶种类很多,分别其高下,唐宋时人很是注意。《茶録》:“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白居易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又《能改斋漫绿》:“朝臣时有乞假观省者,欲量赐茶药……宜各赐茶三斤,蜡面茶二斤,草豆蔻一百枚,青木香二斤。”可见当时茶药并重,可分别,或不分别。
下片转而写白天,唯一能聊以自慰的事就是卧床吟诗诵文,观雨赏花。这样的生活从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闲逸舒适的,而且词人也用了“闲处好”和“雨来佳”加以称赞。但从这些描写中毕竟还是流露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怅惘之情。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写病中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周围的景象。
病中随意读一些诗词、书籍,和平日里正襟危坐在那里看书只求记诵不同,更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品味其中的滋味。眺望门前的景色,是那样美好。不知何时下起的丝丝细雨,给这景色增添了奇异的艨胧的美。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作者自述病中生活,虽然卧枕不起,但枕上看诗书却不受什么干扰,才感到因病闲居的好处。“处”读第三声,“闲处”就是闲着居住。这也是聊以自慰的口吻。“门前风景雨来佳”就是异乡孤处,门前冷落,且聊观雨景自娱。这还是自解自慰的口吻。这里“枕上诗书闲处好”还隐约地表现了某些道理,有着更深一层的含意:有许多感情,在平常的日子里是不能真正体验到的,只有经过磨难之后,才能领略其中的可贵之处。这是她在经过艰难坎坷的晚年生活以后的总结。由此可见词人晚年对生活不仅没失掉信心,而且感情更加深沉了。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在门前美好的景象中,木犀花,也就是桂花,尤其值得称赞:桂花啊,你整天向人舒展着枝叶,散发着浓郁的、沁人心脾的芳香,你的体态柔和,香味醇厚,自是第一流名花。
结句,词人采取了宕开一笔的写法,词人想使自己从愁苦中解脱出来,但根本不可能。病中孤寂,却以淡言出之,种种自慰,实是苦中之苦。看来平淡安闲,但词人的心中却无时无刻不埋藏着深深的痛苦。这种痛苦写得越淡,也便越难以忘怀,越加深沉感人,仿佛平静的江河之下,奔涌着揣湍激流,这激流正是词人感情的激流,痛苦的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