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初归石湖》阅读答案附全诗意思赏析
时间:2014-03-27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①朝暾(zhāo tūn):初升的太阳。绀(gàn):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③信脚:信步走来,随意漫行。
④蜩(tiáo):蝉,知了。
诗的大意说:清晨,晓雾弥漫,刚刚升起的红太阳,把天空烘染成又红又黑又紫的颜色,我在横塘西岸越城东边漫步。行人们在田间走路,只有半个身体露出在稻花之上,池塘里栖宿的白鹭,在碧绿的菱叶的映衬下,更显得洁白可爱。信步走来,自能识得旧时之路,时常遇到个老翁,认出是过去的老邻居,彼此都因容貌变得难以辨认而吃惊。当年亲手在斜桥边种植的杨柳,如今已长成大树,翠绿的枝叶在空中迎风摆动,有无数的蝉在柳树上鸣叫不停。
(1)诗歌前四句的景物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3分)
(2)有人认为,从“惊心时复认邻翁”一句起,诗歌情感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呢?请谈谈理由。(4分)
答案:
(1)色彩渲染、动静结合、映衬(烘托、衬托)。(3分)
(2)(4分)
答案一:发生了变化。前边几句描写石湖美景,抒发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惊心时复认邻翁”起则写原本熟悉的邻翁需要辨认、亲手种植的柳树已经绿荫蔽天蝉声满耳之“惊心”,表达出久别归乡的今昔之感。
答案二:没有变化。前边几句通过描写石湖美景,烘托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后边则通过辨认出了邻翁、寻得了旧日手种之树等情景表现了重归故里的亲切和惊喜。喜悦之情一以贯之。
赏析:
此诗题目叫做《初归石湖》,初,是初次的意思。归,表示归来、回来。题目直接点出作者“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么多年了第一次重返石湖,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况啊!?会看见些什么变化,遇见那些故人呢?毕竟那曾是作者魂牵梦系的地方啊!此时引得读者也不由自主地产生欲急切阅读诗的内容的想法。
首联“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朝暾其实就是刚升起的太阳。绀是稍微带红的黑色。碧则是青绿色。烘字在《现代汉语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曰,用火或蒸汽使身体暖和或者使东西变熟、变热、或干燥。二曰,烘托。显然这里是第二种意思。横塘在苏州城外。贺铸贺方回有词云“凌波不过横塘路”,越城东指的也就是石湖了。这两句诗是说当我回到越城东边的石湖时,初升的太阳透过晓雾照在横塘西岸我的身上。我看到青绿色的林雾烘托了深红色旭日,真是像画一样美丽啊。两句诗看似不经意的写景点出回来时的时间和石湖的地理位置,的确是大手笔所为。
颔联“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这两句非常简单明了。色调也很是明朗清快。对仗也很工整。明,在这里的意思是显露在外,不隐藏。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活在池沼中,叶子略呈三角行,浮在水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稻子在这个时节不但长得很高了并且已经开花了,行人们从田间走过只能看到他们的上半身。池塘里菱叶丛中有一只白鹭还懒洋洋的浮在水中不肯动,好像昨天没睡够似的。
颈联“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这两句出现了不和谐,众所周知,律诗的颔联、颈联要求必须对仗。这里“自能”和“时复”就不能对。但是正如《红楼梦》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所说的,有了奇句子就不管他是否必须对仗工整了。这首诗里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颈联这两句。自能是说自己本身就能。时复是说过了一段时间才。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信步朝家里走去,奇怪的是自己本身就能走着旧路,好像我离开这儿才不久似的。可当我走到家门口,看到一位老丈好一会儿才认出那是我的邻居时我又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流逝了。“朝如青丝暮成雪”多么令人触目惊心啊!这首诗的感情变化就是从本联开始的,更确切的是从“惊心时复认邻翁”这句变化的。
尾联“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这两句也是明白如话。蜩古书上是指蝉,鸣蜩就是鸣蝉。这两句进一步延续了上一联变了的情感,也使全诗变得的千转柔肠,耐人寻味。意思是说我回到家里,已经和我记忆中的家不一样了。当年我亲手栽种的斜桥柳还在可因为没人管它,如今无数的鸣蝉在上面已经把它的原本翠绿的叶子扫食尽了。全诗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对事实变迁的感慨却溢于言表,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思绪教与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揣摩。
范成大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把自己完全教给感情,并且又能把握全诗的思路,真实难能可贵。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绍兴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的参知政事(副宰相)。乾道六年(1170)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淳熙九年(1182)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特别是后半生,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写绝句,诗风清丽精致。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①朝暾(zhāo tūn):初升的太阳。绀(gàn):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③信脚:信步走来,随意漫行。
④蜩(tiáo):蝉,知了。
诗的大意说:清晨,晓雾弥漫,刚刚升起的红太阳,把天空烘染成又红又黑又紫的颜色,我在横塘西岸越城东边漫步。行人们在田间走路,只有半个身体露出在稻花之上,池塘里栖宿的白鹭,在碧绿的菱叶的映衬下,更显得洁白可爱。信步走来,自能识得旧时之路,时常遇到个老翁,认出是过去的老邻居,彼此都因容貌变得难以辨认而吃惊。当年亲手在斜桥边种植的杨柳,如今已长成大树,翠绿的枝叶在空中迎风摆动,有无数的蝉在柳树上鸣叫不停。
(1)诗歌前四句的景物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3分)
(2)有人认为,从“惊心时复认邻翁”一句起,诗歌情感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呢?请谈谈理由。(4分)
答案:
(1)色彩渲染、动静结合、映衬(烘托、衬托)。(3分)
(2)(4分)
答案一:发生了变化。前边几句描写石湖美景,抒发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惊心时复认邻翁”起则写原本熟悉的邻翁需要辨认、亲手种植的柳树已经绿荫蔽天蝉声满耳之“惊心”,表达出久别归乡的今昔之感。
答案二:没有变化。前边几句通过描写石湖美景,烘托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后边则通过辨认出了邻翁、寻得了旧日手种之树等情景表现了重归故里的亲切和惊喜。喜悦之情一以贯之。
赏析:
此诗题目叫做《初归石湖》,初,是初次的意思。归,表示归来、回来。题目直接点出作者“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么多年了第一次重返石湖,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况啊!?会看见些什么变化,遇见那些故人呢?毕竟那曾是作者魂牵梦系的地方啊!此时引得读者也不由自主地产生欲急切阅读诗的内容的想法。
首联“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朝暾其实就是刚升起的太阳。绀是稍微带红的黑色。碧则是青绿色。烘字在《现代汉语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曰,用火或蒸汽使身体暖和或者使东西变熟、变热、或干燥。二曰,烘托。显然这里是第二种意思。横塘在苏州城外。贺铸贺方回有词云“凌波不过横塘路”,越城东指的也就是石湖了。这两句诗是说当我回到越城东边的石湖时,初升的太阳透过晓雾照在横塘西岸我的身上。我看到青绿色的林雾烘托了深红色旭日,真是像画一样美丽啊。两句诗看似不经意的写景点出回来时的时间和石湖的地理位置,的确是大手笔所为。
颔联“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这两句非常简单明了。色调也很是明朗清快。对仗也很工整。明,在这里的意思是显露在外,不隐藏。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活在池沼中,叶子略呈三角行,浮在水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稻子在这个时节不但长得很高了并且已经开花了,行人们从田间走过只能看到他们的上半身。池塘里菱叶丛中有一只白鹭还懒洋洋的浮在水中不肯动,好像昨天没睡够似的。
颈联“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这两句出现了不和谐,众所周知,律诗的颔联、颈联要求必须对仗。这里“自能”和“时复”就不能对。但是正如《红楼梦》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所说的,有了奇句子就不管他是否必须对仗工整了。这首诗里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颈联这两句。自能是说自己本身就能。时复是说过了一段时间才。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信步朝家里走去,奇怪的是自己本身就能走着旧路,好像我离开这儿才不久似的。可当我走到家门口,看到一位老丈好一会儿才认出那是我的邻居时我又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流逝了。“朝如青丝暮成雪”多么令人触目惊心啊!这首诗的感情变化就是从本联开始的,更确切的是从“惊心时复认邻翁”这句变化的。
尾联“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这两句也是明白如话。蜩古书上是指蝉,鸣蜩就是鸣蝉。这两句进一步延续了上一联变了的情感,也使全诗变得的千转柔肠,耐人寻味。意思是说我回到家里,已经和我记忆中的家不一样了。当年我亲手栽种的斜桥柳还在可因为没人管它,如今无数的鸣蝉在上面已经把它的原本翠绿的叶子扫食尽了。全诗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对事实变迁的感慨却溢于言表,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思绪教与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揣摩。
范成大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把自己完全教给感情,并且又能把握全诗的思路,真实难能可贵。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绍兴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的参知政事(副宰相)。乾道六年(1170)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淳熙九年(1182)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特别是后半生,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写绝句,诗风清丽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