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时间:2016-01-23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乖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第二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答: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3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2分)
2.请从虚实角度对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
答: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4分)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2分)
3.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答:本句写在怀嵩楼上所见到的云烟重重叠叠缠绕城郭的景象。(1分)诗人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追往怀人的感慨(2分),为下面进一步分写登怀嵩楼所见云雾散后的晚秋景象及由此引出的想像做铺垫。(2分)
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6分)
答:诗人登楼看到云烟重重,心生贬谪之感;萧疏开阔的秋景让诗人举杯畅饮,敞怀以对,乘兴与友人相约,踏雪来看雪压群峰的美景。(3分)
从诗人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可以看到,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旷达、乐观的诗人形象。(3分)
5.此诗写于作者贬于滁州时,后人评价它“自有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请结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一〗颔联:深秋虽霜林叶落,景象萧疏,但群山争出,别具一番胜境;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可使人杯酒对赏,略慰愁怀(3分);这开阔疏朗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3分)
〖示例二〗颈联:西风萧瑟,画角哀鸣,诗人却“解带”相迎,敞怀以对;凭栏望远,满目斜晖,映照着郁郁青松(3分);这萧疏开阔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3分)
【注释】
⑴怀嵩楼: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李德裕由袁州长史徙为滁州刺史,建“怀嵩楼”,并写有《怀嵩楼记》一文。嵩: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洛阳东南。轩:窗。
⑵绕郭云烟:一作“绕阁烟云”。郭,内城称城,外城称郭。匝(zā):环绕一周叫一匝。
⑶昔人:指李德裕。嵩:这里兼指嵩山与洛阳,因洛阳又称嵩京,李曾分司东都(洛阳)。
⑷霜林:指带霜的林木。
⑸解带:解开衣带。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
⑹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⑺乘醉:乘着醉意。
⑻群玉峰:群玉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白雪覆盖的山峰.
【参考译文】
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这首诗即作于这个时期,是作者感怀一次在嵩洛时的宴会而作的。
赏析: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是欧阳修的名诗,这首诗写得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
《醉翁亭记》是每个中学生所熟悉的,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差不多与之同时。诗中表现出诗人傲岸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嶙峋的风骨。
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虽然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重重的云烟却也叫人艰于呼吸。“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不禁感慨万端。感慨之后,不由想起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和命运的李德裕。
颔联写得最妙,秋风瑟瑟,“无边落木萧萧下”,可群山却争相露峥嵘,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谁也扼杀不了的。面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野菊花,即使没有陶渊明那样闲情逸致,不妨对菊举杯,来个“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颈联写诗人面对凛冽的西风,解带披襟而笑纳之;耳闻悲鸣的画角,却无“城上斜阳画角哀”之凄凉。红日西坠,倚着栏杆,“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诗人突然吟起沈约的《寒松》:“梢耸振寒声,青葱标募色。疏叶望岭齐,乔干临云直。”
尾联和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出于同一机杼,但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秋风秋雨愁杀人”,这算不了什么,哪怕是“雪压冬云百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数九寒冬也吓不倒,诗人还要邀上几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再来怀嵩楼,看“积雪浮云端”,看“琼树似新裁”,这才叫做“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此时,诗人不知又会写出怎样超凡脱俗的新篇章。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乖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第二联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答:不畏寒霜,富有生机。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3分)昂扬向上,豪放达观。(2分)
2.请从虚实角度对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
答: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与郡僚小饮之事和眼前深秋景物,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4分)虚实结合,拓宽了意境,丰富了情感。(2分)
3.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答:本句写在怀嵩楼上所见到的云烟重重叠叠缠绕城郭的景象。(1分)诗人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追往怀人的感慨(2分),为下面进一步分写登怀嵩楼所见云雾散后的晚秋景象及由此引出的想像做铺垫。(2分)
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6分)
答:诗人登楼看到云烟重重,心生贬谪之感;萧疏开阔的秋景让诗人举杯畅饮,敞怀以对,乘兴与友人相约,踏雪来看雪压群峰的美景。(3分)
从诗人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可以看到,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旷达、乐观的诗人形象。(3分)
5.此诗写于作者贬于滁州时,后人评价它“自有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请结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6分)
答:.〖示例一〗颔联:深秋虽霜林叶落,景象萧疏,但群山争出,别具一番胜境;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可使人杯酒对赏,略慰愁怀(3分);这开阔疏朗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3分)
〖示例二〗颈联:西风萧瑟,画角哀鸣,诗人却“解带”相迎,敞怀以对;凭栏望远,满目斜晖,映照着郁郁青松(3分);这萧疏开阔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3分)
【注释】
⑴怀嵩楼: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李德裕由袁州长史徙为滁州刺史,建“怀嵩楼”,并写有《怀嵩楼记》一文。嵩: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洛阳东南。轩:窗。
⑵绕郭云烟:一作“绕阁烟云”。郭,内城称城,外城称郭。匝(zā):环绕一周叫一匝。
⑶昔人:指李德裕。嵩:这里兼指嵩山与洛阳,因洛阳又称嵩京,李曾分司东都(洛阳)。
⑷霜林:指带霜的林木。
⑸解带:解开衣带。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
⑹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⑺乘醉:乘着醉意。
⑻群玉峰:群玉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白雪覆盖的山峰.
【参考译文】
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这首诗即作于这个时期,是作者感怀一次在嵩洛时的宴会而作的。
赏析: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是欧阳修的名诗,这首诗写得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
《醉翁亭记》是每个中学生所熟悉的,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差不多与之同时。诗中表现出诗人傲岸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嶙峋的风骨。
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虽然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重重的云烟却也叫人艰于呼吸。“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不禁感慨万端。感慨之后,不由想起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和命运的李德裕。
颔联写得最妙,秋风瑟瑟,“无边落木萧萧下”,可群山却争相露峥嵘,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谁也扼杀不了的。面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野菊花,即使没有陶渊明那样闲情逸致,不妨对菊举杯,来个“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颈联写诗人面对凛冽的西风,解带披襟而笑纳之;耳闻悲鸣的画角,却无“城上斜阳画角哀”之凄凉。红日西坠,倚着栏杆,“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诗人突然吟起沈约的《寒松》:“梢耸振寒声,青葱标募色。疏叶望岭齐,乔干临云直。”
尾联和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出于同一机杼,但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秋风秋雨愁杀人”,这算不了什么,哪怕是“雪压冬云百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数九寒冬也吓不倒,诗人还要邀上几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再来怀嵩楼,看“积雪浮云端”,看“琼树似新裁”,这才叫做“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此时,诗人不知又会写出怎样超凡脱俗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