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贺新郎》宋词三百首赏析
时间:2013-05-03
贺新郎
李玉
篆缕消金鼎①。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唯有杨花糁径②。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③。云鬓乱、未忺整④。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⑤。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注释]
①篆楼:香烟上升时如线如篆字。金鼎:香炉。
②糁(shēn):本指谷类磨成的碎粒,此指杨花如粉粒铺满道路。
③殢(tí)酒:因醉酒而困。殢:非常困。
④忺(xiān):意欲。未忺:不愿意。
⑤倩(qiàn):请
【译文】
铜炉中香烟上升,酒气沉沉,庭中的树影已转向偏东,画堂里冷清寂静。芳草碧绿而茂盛,也不知那位离人现在何处,唯有飘落的杨花,如点点白雪,落满小径。我一人独卧玉枕上沉沉睡眠,懒洋洋春睡。帘外已飘落残红,春天将尽,我感觉毫无心绪,像喝多了酒一样一身病态。头发零乱,我也不想去梳整。江南旧事,不愿意再重新回想,遍天下去寻访消息,能寄书信的鸿雁不捎来消息。月光洒满西楼,我一直依栏远望,可是他的归期依旧没有一定。怕只如同银瓶沉入金井,再也没有希望重逢。等得太久,我守着昏暗的残烛,听不到他归来的声音。徒自让我久久伫立,直到梧桐消失了阴影。如今又到了夜间,而我依然孤单对着鸾镜。
【译文二】
金炉中篆烟袅袅升腾,醉意沉沉庭院树阴转到正午,静悄悄画堂没有人声。芳草萋萋如今他在何处?只有杨花柳树洒满小径。春困渐醒,懒洋洋靠着玉枕,看帘外残红满院春已尽。整日里百无聊赖,靠醉酒销愁,厌厌总生病。满头鬓发乱纷纷,却没有心情去修整。
江南旧事不要再思念,我愿遍天涯寻访他的消息,但传书的鸿雁杳杳无踪影。月满西楼我久久凭栏,莫非他的归期依然未确定。又只怕情义绝像那银瓶沉金井,烛光昏暗仍不见归马嘶鸣,白白地教我,站到梧桐影尽旭日升。有谁来和我作伴,双双照影对鸾镜。
【评点】
李玉生平不详,只有这一首词留世。此词描写的是闺妇思念远方的离人。
上片写暮春之日女主人公孤寂伤春,慵眠无聊情状。暮春落红、柳絮等景物描写渲染沉闷气氛,景情交融。“篆缕消金鼎”是说香炉里烟气在盘旋缭绕中袅袅上升,这是女主人公见到的景象。“画堂人静”从正面点出人物。“芳草王孙知何处”一句说明女主人公在思念远方的离人。“腾腾春醒”写女主人公醒后慵懒的样子,以此说明她内心的寂寥。“残红”指落花。“春已透”既说明春天已经消逝,也喻指人容颜渐老。“镇无聊”直写她的心理状况,即百无聊赖。
下片描写女主人公苦苦企盼情人回归、凭栏久伫的痴情,凄恻感人。过片一句“江南旧事休重省”就把她和离人之间的往事都交代了。到底是什么事?为什么“休重省”?女主人公并没有说明,反而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往事不提,她只是凭栏望远,等待离人回来。可是离人归期未定,她从晚上一直等到第二天天明,可谓非常痴情。“银烛暗”点明是夜晚,“立尽梧桐影”点明旭日已升。“瓶沉金井”化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诗意,表现出一种近似绝望的心情,语意沉重。最后两句是女主人公感叹孤独,又与前文相呼应。这首词把闺妇既思念又怨恨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推崇此词说:“此词绮丽风华,情韵并盛,允推名作。”
[赏析]
这是首念远之词。上阕由思妇恋"王孙"的愁情写起,接着描写思妇缓慢起床、鬓发乱而不愿梳理的细节,表现其心怀哀怨的情神状态。接下来写"王孙"音信全无,自己却茫然期待的怅惘。虽担心对方恩断义绝,但仍在盼望他重回自己身旁。弃妇之怨被写得淋漓尽致。
李玉只留下这一首词,此词描写一女子思念情人。开篇写金炉里香烟袅袅上升,盘旋缭绕,似篆体形的字。这是深锁闺房“醉沉沉”的人之所见。“画堂人静”正面点出人物。“芳草”句点明她在思念着远行人!“腾腾春醒”指醒后的情态。“帘外”指落花满地,春深喻人老,“镇无聊”写出她的情来。下片则完全是女主人公的自我抒情。过片点明王孙音信杳然,旧事不堪重提。以下,怨归期未定而仍倚遍阑干,“恐瓶沉金井”而仍“立尽梧桐影”,可谓痴情已极。末二句自叹孤独,又与前面遥相呼应。过片只轻点一句“江南旧事休重省”,江南旧事的具体内容只字不提,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以下则转写凭栏伫立望归的情景。“瓶沉金井”化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诗意表现出一种近乎绝望的心情,语意沉痛。结尾几句描写其明知不归而还要久久伫立的痴情。真是个多情的女子。陈廷焯评曰:“此词绮丽风华,情韵并盛,允推名作”(《白雨斋词话》)。全词将且思且怨的复杂心情,抒发得温柔深婉。
李玉
篆缕消金鼎①。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唯有杨花糁径②。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③。云鬓乱、未忺整④。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⑤。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注释]
①篆楼:香烟上升时如线如篆字。金鼎:香炉。
②糁(shēn):本指谷类磨成的碎粒,此指杨花如粉粒铺满道路。
③殢(tí)酒:因醉酒而困。殢:非常困。
④忺(xiān):意欲。未忺:不愿意。
⑤倩(qiàn):请
【译文】
铜炉中香烟上升,酒气沉沉,庭中的树影已转向偏东,画堂里冷清寂静。芳草碧绿而茂盛,也不知那位离人现在何处,唯有飘落的杨花,如点点白雪,落满小径。我一人独卧玉枕上沉沉睡眠,懒洋洋春睡。帘外已飘落残红,春天将尽,我感觉毫无心绪,像喝多了酒一样一身病态。头发零乱,我也不想去梳整。江南旧事,不愿意再重新回想,遍天下去寻访消息,能寄书信的鸿雁不捎来消息。月光洒满西楼,我一直依栏远望,可是他的归期依旧没有一定。怕只如同银瓶沉入金井,再也没有希望重逢。等得太久,我守着昏暗的残烛,听不到他归来的声音。徒自让我久久伫立,直到梧桐消失了阴影。如今又到了夜间,而我依然孤单对着鸾镜。
【译文二】
金炉中篆烟袅袅升腾,醉意沉沉庭院树阴转到正午,静悄悄画堂没有人声。芳草萋萋如今他在何处?只有杨花柳树洒满小径。春困渐醒,懒洋洋靠着玉枕,看帘外残红满院春已尽。整日里百无聊赖,靠醉酒销愁,厌厌总生病。满头鬓发乱纷纷,却没有心情去修整。
江南旧事不要再思念,我愿遍天涯寻访他的消息,但传书的鸿雁杳杳无踪影。月满西楼我久久凭栏,莫非他的归期依然未确定。又只怕情义绝像那银瓶沉金井,烛光昏暗仍不见归马嘶鸣,白白地教我,站到梧桐影尽旭日升。有谁来和我作伴,双双照影对鸾镜。
【评点】
李玉生平不详,只有这一首词留世。此词描写的是闺妇思念远方的离人。
上片写暮春之日女主人公孤寂伤春,慵眠无聊情状。暮春落红、柳絮等景物描写渲染沉闷气氛,景情交融。“篆缕消金鼎”是说香炉里烟气在盘旋缭绕中袅袅上升,这是女主人公见到的景象。“画堂人静”从正面点出人物。“芳草王孙知何处”一句说明女主人公在思念远方的离人。“腾腾春醒”写女主人公醒后慵懒的样子,以此说明她内心的寂寥。“残红”指落花。“春已透”既说明春天已经消逝,也喻指人容颜渐老。“镇无聊”直写她的心理状况,即百无聊赖。
下片描写女主人公苦苦企盼情人回归、凭栏久伫的痴情,凄恻感人。过片一句“江南旧事休重省”就把她和离人之间的往事都交代了。到底是什么事?为什么“休重省”?女主人公并没有说明,反而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往事不提,她只是凭栏望远,等待离人回来。可是离人归期未定,她从晚上一直等到第二天天明,可谓非常痴情。“银烛暗”点明是夜晚,“立尽梧桐影”点明旭日已升。“瓶沉金井”化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诗意,表现出一种近似绝望的心情,语意沉重。最后两句是女主人公感叹孤独,又与前文相呼应。这首词把闺妇既思念又怨恨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推崇此词说:“此词绮丽风华,情韵并盛,允推名作。”
[赏析]
这是首念远之词。上阕由思妇恋"王孙"的愁情写起,接着描写思妇缓慢起床、鬓发乱而不愿梳理的细节,表现其心怀哀怨的情神状态。接下来写"王孙"音信全无,自己却茫然期待的怅惘。虽担心对方恩断义绝,但仍在盼望他重回自己身旁。弃妇之怨被写得淋漓尽致。
李玉只留下这一首词,此词描写一女子思念情人。开篇写金炉里香烟袅袅上升,盘旋缭绕,似篆体形的字。这是深锁闺房“醉沉沉”的人之所见。“画堂人静”正面点出人物。“芳草”句点明她在思念着远行人!“腾腾春醒”指醒后的情态。“帘外”指落花满地,春深喻人老,“镇无聊”写出她的情来。下片则完全是女主人公的自我抒情。过片点明王孙音信杳然,旧事不堪重提。以下,怨归期未定而仍倚遍阑干,“恐瓶沉金井”而仍“立尽梧桐影”,可谓痴情已极。末二句自叹孤独,又与前面遥相呼应。过片只轻点一句“江南旧事休重省”,江南旧事的具体内容只字不提,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以下则转写凭栏伫立望归的情景。“瓶沉金井”化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诗意表现出一种近乎绝望的心情,语意沉痛。结尾几句描写其明知不归而还要久久伫立的痴情。真是个多情的女子。陈廷焯评曰:“此词绮丽风华,情韵并盛,允推名作”(《白雨斋词话》)。全词将且思且怨的复杂心情,抒发得温柔深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