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翻译赏析
时间:2015-08-28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句解: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这两句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不是体物。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译文:
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赏析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此首为借咏落花以叹人生之词。上片三句,首句叙其事,次句一断,夹议,三句溯其经过因由。那么多春天盛开的名花都匆匆地凋谢了,是因为凄风苦雨的摧残、蹂躏,这自然使人联想到人世间的许多风雨花残之事,蕴涵极广,可以概括古今。下片紧接上片,“胭脂”上接“春红”,宫中享乐生活令人心醉神迷,可好景不长,今后很难再与美人重逢,这分明是令人撕心裂肺的绝望呼喊。全词的概括力极强。“春红”代表一些美好的事物,表现了作者对一些美好的事物在零落中遭到风雨暴力摧残的哀痛心情。而那朝雨晚风既是自然界的现象,又是政治上的风风雨雨。这样的概括描绘是具有感人的力量的。特别是结尾“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以东流的江水来表现无边的哀痛,既形象又有概括力,成了千古传唱的名句。此句如真的长江大河,将题旨升华为对整个历史与人生的概括。它所概括的岂止是李煜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而是人们共同的人生历程,它如同佛说“人生一切苦”的大彻大悟,难怪有人以词中佛主称之于作者。
这首词,同作者的许多词一样,写得深入浅出,功力非凡。基调虽伤感低沉,而境界却大,感慨亦深。结末三字句作小顿,接着九字句又大开,更显得一往奔放,淋漓尽致,为同期花间词人不能与之比拟的艺术珍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句解: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这两句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不是体物。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译文:
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赏析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此首为借咏落花以叹人生之词。上片三句,首句叙其事,次句一断,夹议,三句溯其经过因由。那么多春天盛开的名花都匆匆地凋谢了,是因为凄风苦雨的摧残、蹂躏,这自然使人联想到人世间的许多风雨花残之事,蕴涵极广,可以概括古今。下片紧接上片,“胭脂”上接“春红”,宫中享乐生活令人心醉神迷,可好景不长,今后很难再与美人重逢,这分明是令人撕心裂肺的绝望呼喊。全词的概括力极强。“春红”代表一些美好的事物,表现了作者对一些美好的事物在零落中遭到风雨暴力摧残的哀痛心情。而那朝雨晚风既是自然界的现象,又是政治上的风风雨雨。这样的概括描绘是具有感人的力量的。特别是结尾“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以东流的江水来表现无边的哀痛,既形象又有概括力,成了千古传唱的名句。此句如真的长江大河,将题旨升华为对整个历史与人生的概括。它所概括的岂止是李煜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而是人们共同的人生历程,它如同佛说“人生一切苦”的大彻大悟,难怪有人以词中佛主称之于作者。
这首词,同作者的许多词一样,写得深入浅出,功力非凡。基调虽伤感低沉,而境界却大,感慨亦深。结末三字句作小顿,接着九字句又大开,更显得一往奔放,淋漓尽致,为同期花间词人不能与之比拟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