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满江红》宋词鉴赏
《满江红》——刘克庄(宋)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天无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赏析】
这首词作者在自注中说“忽动从戎之兴”,即作者忽然产生从军抗金的念头。情况是这样:刘克庄曾因“江湖诗案”遭难被黜。到绍定六年(1233)蒙古灭金之际,宋师北上谋复回河南,刘克庄尚闲置在家。宋金之间的这场战争引起了诗人从军抗金的念头。这是作者写作此词的背景。
这首词,是南宋后期爱国词人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在写作上,颇具特色。上片写过去,正面着笔,风格豪迈雄健;下片写今日,纯用反笔,风格掩抑沉郁。运用强制的对比手法,极富感染力。
词的上片从回忆往日的军营生活写起。“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是倒装句,按正常语序,应为“记当日金甲琱戈,初立辕门”。作者为的是突出“金甲琱戈”的雄姿。因此,词一开头就鲜明突兀地展现出自己初参军幕时的兴奋神情,以及种种激动人心的场面。“金甲雕戈”,形容武装的壮丽。“辕门初立”,是说开始担任军门工作。辕门即军门。指李珏的帅府。时李珏出任江淮制置使,节制沿江诸军,帅府设在建康。刘克庄在幕府掌文书,被誉为“烟书檄笔”,一时无两。”他也很以此自负,所谓“少年自负凌云笔”,时仅二十三岁。
“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三句写出了词人当年才华横溢,极为得意的精神状态。“磨盾鼻”, 在盾鼻上磨墨,盾鼻是盾中央的纽。据《北史·荀济传》:“会楯上磨墨作檄文”。后即以“磨盾鼻”喻军中作檄。“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笔走龙蛇,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这两句脱胎于陆游《书愤》一诗的名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晓嘶”,“夜渡”,一写白天,一写夜间。表现强敌压境,战斗紧迫的程度。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天无级?”三句借用“李广难封”的典故说明自己虽曾踌躇满志,而终于无功而归,怨愤之情,溢于言表。“猿臂故将军”指李广。《史记·李将军刘传》:“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广曾为骁骑将军,因事降为庶人,因称“故将军”。“无功级”,指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不得封侯。古代杀敌以首级的数目计功,故称功级。这里作者以李广自况,悲愤地质问: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激愤之气,溢于言表。史载刘克庄从军建康李珏军幕时,由于前线泗上兵败,朝野皆主“以守易战”。刘克庄建议抽减极边戌兵,使屯次边,以壮根本。“主谋者忌之”,即自行辞职归里。由于这一次辞去军幕,使他一生未能再直接参与同敌人的战斗。所以每当追忆到这段军旅生活时,既神往,又遗憾。不过总的看来,词的上片的基调还是昂扬亢奋的。
下片抒写的是词人愤郁塞胸时发出的悲凉深沉的哀叹。词人此时废退之身,无路请缨,只能正话反说,倾诉内心的隐痛和愤慨了。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平戎策”,指作者屡有奏疏陈述抗敌恢复方略。“从军什”是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对一个爱国词人而又是战士的人来说,平戎策,从军什,是战斗生活的记录,是珍贵的文献。一般都要编入专集传及后代的。有如勒石记功。可现在既然人已被弃,留着这些东西又有何用?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国难方殷,自己却无事可做,只能靠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了。“茶经”,记茶叶的品种及烹茶方法的书籍。唐陆羽有《茶经》三卷。“香传”,即香谱,记香的品种,烧香的方法,器具等。丁谓有《天香传》,沈立、洪刍均有《香谱》。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辛弃疾《鹧鹕天》词中的名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了。实际上这样做都是违心的和不得已的,纯属无可奈何。
“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词人已作终老之想,无意复问边事,而用描写美女与爱情的《花间集》来教导儿女。“榆塞”,称北方边塞。《汉书·韩安国传》说到边境上“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后来“榆塞”便成了边界的代名词。现在不但词人自己不谈“平戎”,而且唯恐客人谈及。词人为什么“生怕客谈榆塞事”呢?因为当时南宋边防形势越来越严重,而统治者仍然醉生梦死,爱国之士请缨无路,谈论及此,徒然空悲切。这里着意写词人过去遭遇留下的伤痛,是抱负难展的愤激之辞。《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选的一部词集,是剪红刻翠一类的作品。作为爱国词人,他“粗识国风《关睢》乱,羞学流莺百啭。总不涉闺情春怨”(《虞美人。席上闻歌有感》),现在却拿《花间集》词来教下一代。这表明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词人也似乎悲观到了极点。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结语用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语。《左传》僖公三十年载:烛之武对郑文公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里意为虽有“从戎之兴”,无奈力不从心。表面上怨叹流年,实际上是感叹壮志未酬,不能一展抱负,用的是曲笔。
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对比极为鲜明。上片从“金甲琱戈”到“楼船夜渡风涛急”,回忆昔日军营生活,壮怀激烈,酣畅淋漓。从“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开始,突然一个大转折,写壮士凄凉,苦闷,抑郁。下片纯是牢骚语,以嬉笑写愤激,故作旷达,而不平之气,充溢字里行间。词人写自己抛开“武略”,课读《茶经》,与客不谈边事,教儿但诵《花间》,吟风赏月,似乎甘愿将生命的热力消磨殆尽,其实,从词序即可看出,风风雨雨,皆可触动心事,可见其内心痛苦之情。由此可知,下片所用口吻虽闲淡委婉,其实是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一时代英雄报国无门的一腔悲愤。
这首词意境开阔,风格雄浑,结构严密而变化莫测,脉络分明,错综交织,慷慨而不消沉,悲壮而不衰颓,充满积极的爱国之情,成为传世名词。
刘克庄(1187-1269)是辛派词人,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这首词的风格与辛词酷似。在慷慨淋漓、纵横恣肆中时露悲凉深沉之哀叹。诗人把立志收复中原的气节与功名作为词的主旋律,表现了英雄失志而不甘寂寞的思想。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运用曲笔,使词的意蕴更加深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