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风入松(俞国宝)宋词翻译赏析
时间:2013-12-27
风入松(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注释】
①玉骢:白马。
②髻云:象乌云般的发髻。
③花钿:以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形的首饰。
【评解】
此词记述西湖盛景。上片写游湖的兴致与西湖美景。西湖路上,车马纷繁。“红杏
香中”,笙歌处处。点染了绿杨红杏,歌舞连绵的西湖风光。下片写湖上天气晴和,春
光明媚。
暖风十里,游人如织。钗光鬓影,花压鬓云。结句“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运思新巧,情韵无限。通篇旖旎和婉,风雅秀丽。
【译文】
入春来不知耗费多少买花钱,一天天沉醉在西湖湖边。玉骢马熟识逛西湖的路,昂首嘶鸣走过酒楼楼前。红杏芳香中箫鼓震天轰响,绿杨婆娑树影里欢荡秋千。
春风十里路上丽人翩翩,满头的花朵把云鬓压偏。夕阳西下画船载着春光归去,未尽游兴全付与湖水湖烟。明日还要带残存的醉意,到湖上小路寻找遗落的花钿。
【评点】
本词是一首记述西湖春游的词作,是词人为西湖一家酒肆所作,并题写在酒家的屏风上。隆兴二年(1164),南宋与金国签订了“隆兴和议”,协定三十年内宋金两国不再开战。世人沉浸在这短暂的平静之中,甚至放弃了光复的努力,南宋朝廷更是贪图享乐,荒淫奢华,这首词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上片写春景。词人从自我形象开始描写,通过买花、醉酒、游湖等情景,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祥和,同时也表达了对西湖的无比喜爱和留恋之情。“醉”字是本词的词眼,直贯篇末。“玉骢”两句写车马的繁盛,白马如玉,湖边骄嘶,盛况空前。末二句转而以声音动态描绘欢乐祥和的情景,充分表现出词人旺盛的游兴。词的上片以极富色调感和动感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西湖春光图,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大好春光以及人们争相赏春的情形。
下片前两句承接上片,着力表现了游湖女子的美艳。“画船”两句写人们贪恋春光的情绪,荡舟湖上,直到傍晚,仍兴致未尽,还要欣赏湖水湖烟。词人以贴切而生动的词句,把“春”写得曼妙多姿,十分动人。“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二句,与篇首呼应,是词人的设想之辞,就此结尾,余波袅袅,饶有韵味。
全词风格香艳绮丽,结构别有特色,最为可贵的是,通过写春游,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南宋王室偏安一隅、世人贪恋安逸的社会风气,让人俨然如见!据说宋高宗赵构对本词也赞赏有加。
赏析:
这是一幅西湖春游图。是淳熙间作者为西湖断桥畔小酒家所作,并书写在酒家的素色屏风上面。
上片写春景。一起两句:“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自然香逸。“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盛况非凡。先写游人之豪兴,花边买醉,席上听歌;次记车马之纷繁,白马如玉,骄嘶湖边。一个“醉”字,直贯篇末。“惯识”句,从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脱胎,紧承“日日”,细致生动。“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描绘湖上之美景,摹写歌舞欢乐之实情,香茜芳隽,嬉春景象,形容殆尽。短短六句,勾勒出一幅西湖春光图;红杏飘香,绿杨婆娑,湖边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买花、沽酒,歌舞、秋千,把一片大好春光和人们争相赏春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
下片写恋春惜春的情绪。换头:“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云鬓偏。”仍承上片,写游人之钗光鬓影,绵延十里之长。丽人天,指踏青游春的时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花压云鬓,花插满头,杭州习俗,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花。当地俗语说:“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这两句,描写西湖的春色,是上片的承接,又是下片的铺垫。
“画船载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写人们恋惜春光的情绪,绵渺多姿,风致妍秀,十分动人。这是这首词的核心,是画龙点睛之笔!
歇拍“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起应篇首,结束全篇,余波袅袅,饶有韵味,绮丽动人!“重扶残醉”,原本作“再携残酒”,据《武林旧事》载:高宗(赵构)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
这首词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通过写西湖春游,将南宋时期偏安一隅,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写得淋漓尽致,俨然如见!(贺新辉)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注释】
①玉骢:白马。
②髻云:象乌云般的发髻。
③花钿:以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形的首饰。
【评解】
此词记述西湖盛景。上片写游湖的兴致与西湖美景。西湖路上,车马纷繁。“红杏
香中”,笙歌处处。点染了绿杨红杏,歌舞连绵的西湖风光。下片写湖上天气晴和,春
光明媚。
暖风十里,游人如织。钗光鬓影,花压鬓云。结句“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运思新巧,情韵无限。通篇旖旎和婉,风雅秀丽。
【译文】
入春来不知耗费多少买花钱,一天天沉醉在西湖湖边。玉骢马熟识逛西湖的路,昂首嘶鸣走过酒楼楼前。红杏芳香中箫鼓震天轰响,绿杨婆娑树影里欢荡秋千。
春风十里路上丽人翩翩,满头的花朵把云鬓压偏。夕阳西下画船载着春光归去,未尽游兴全付与湖水湖烟。明日还要带残存的醉意,到湖上小路寻找遗落的花钿。
【评点】
本词是一首记述西湖春游的词作,是词人为西湖一家酒肆所作,并题写在酒家的屏风上。隆兴二年(1164),南宋与金国签订了“隆兴和议”,协定三十年内宋金两国不再开战。世人沉浸在这短暂的平静之中,甚至放弃了光复的努力,南宋朝廷更是贪图享乐,荒淫奢华,这首词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上片写春景。词人从自我形象开始描写,通过买花、醉酒、游湖等情景,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祥和,同时也表达了对西湖的无比喜爱和留恋之情。“醉”字是本词的词眼,直贯篇末。“玉骢”两句写车马的繁盛,白马如玉,湖边骄嘶,盛况空前。末二句转而以声音动态描绘欢乐祥和的情景,充分表现出词人旺盛的游兴。词的上片以极富色调感和动感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西湖春光图,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大好春光以及人们争相赏春的情形。
下片前两句承接上片,着力表现了游湖女子的美艳。“画船”两句写人们贪恋春光的情绪,荡舟湖上,直到傍晚,仍兴致未尽,还要欣赏湖水湖烟。词人以贴切而生动的词句,把“春”写得曼妙多姿,十分动人。“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二句,与篇首呼应,是词人的设想之辞,就此结尾,余波袅袅,饶有韵味。
全词风格香艳绮丽,结构别有特色,最为可贵的是,通过写春游,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南宋王室偏安一隅、世人贪恋安逸的社会风气,让人俨然如见!据说宋高宗赵构对本词也赞赏有加。
赏析:
这是一幅西湖春游图。是淳熙间作者为西湖断桥畔小酒家所作,并书写在酒家的素色屏风上面。
上片写春景。一起两句:“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自然香逸。“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盛况非凡。先写游人之豪兴,花边买醉,席上听歌;次记车马之纷繁,白马如玉,骄嘶湖边。一个“醉”字,直贯篇末。“惯识”句,从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脱胎,紧承“日日”,细致生动。“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描绘湖上之美景,摹写歌舞欢乐之实情,香茜芳隽,嬉春景象,形容殆尽。短短六句,勾勒出一幅西湖春光图;红杏飘香,绿杨婆娑,湖边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买花、沽酒,歌舞、秋千,把一片大好春光和人们争相赏春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
下片写恋春惜春的情绪。换头:“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云鬓偏。”仍承上片,写游人之钗光鬓影,绵延十里之长。丽人天,指踏青游春的时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花压云鬓,花插满头,杭州习俗,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花。当地俗语说:“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这两句,描写西湖的春色,是上片的承接,又是下片的铺垫。
“画船载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写人们恋惜春光的情绪,绵渺多姿,风致妍秀,十分动人。这是这首词的核心,是画龙点睛之笔!
歇拍“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起应篇首,结束全篇,余波袅袅,饶有韵味,绮丽动人!“重扶残醉”,原本作“再携残酒”,据《武林旧事》载:高宗(赵构)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
这首词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通过写西湖春游,将南宋时期偏安一隅,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写得淋漓尽致,俨然如见!(贺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