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秦观简介及其代表作品赏析

时间:2013-03-18
秦观(1049-1100),初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早年豪隽,喜读兵书,慷慨有报国之志,欲为国家平定辽、夏忧患而献策献力。熙宁十年(1077)去徐州谒见苏轼,次年为作《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其后,苏轼特地写信给王安石介绍秦观的诗歌,王安石回信称许其诗。元丰元年(1078)和元丰五年(1082)曾二度参加科举考试,皆不中。在苏轼的鼓励下,元丰八年(1085)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登进士第。元佑五年,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在京城,与秦观共游苏轼门下,人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新党复得重用,苏轼及其门下皆坐元祐党人被贬,秦观受到株连出为杭州通判。三年又因“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今湖南郴县),最后竟被贬逐到祖国南端雷州(今广东海康县)。徽宗即位,迁臣内移,秦观复宣德郎,放还途中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终年52岁。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关系密切,政治上的挫折把他们牵连在一起,秦观因此而终生不幸。但是苏轼、秦观两人的性格与词风却截然不同。苏轼面对挫折,乐天知命,旷达不羁,对生活、对未来仍充满信心,他虽也产生过消极思想,但并未颓唐不振。秦观则有所不同。他年轻时虽然也曾一度“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但是从他所写作的诗与词来看,性格偏于柔弱。他在屡遭打击之后,由于缺少苏轼那样广阔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念,深重的哀愁长期包围着他而难以解脱。其歌词中也时常流露出一种绝望的哀伤。因此,在词的创作上,他走着与苏轼不同的道路。他更多地接受了晏殊、欧阳修和柳永的影响,创作忧伤哀怨、缠绵悱恻的言情词他格外得心应手,并擅长写出一种纤细幽微的情感境界。所以他的诗歌也被人称为“女郎诗”。作为苏门学士,苏轼的豪放词风当然也会影响秦观,所以秦观也有“疆连淮海”、“月观横空”、“豪俊气如虹”、“一饮拼千钟”(《望海潮•星分牛斗》)这样的豪放之句。在秦观的前期恋情词里,还能发现乐观与高亢的音响,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鹊桥仙》。这与词人前期情绪的不低沉和不失豪情是相一致的。
鹊  桥  仙
   秦 观
纤云弄巧[1],飞星传恨[2],银汉迢迢暗渡[3]。金风玉露一相逢[4],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6]!
注释:
[1]一缕缕的云彩作弄出许多花巧。这里比喻织女织造云锦手艺的精巧。旧俗,七夕为乞巧节,乞巧是向织女乞求智慧的意思。
[2]牛郎、织女流露出终年不得见面的离恨。
[3]银汉,天河。这句是说夜里渡过辽阔的天河。
[4]金风玉露,秋风白露。
[5]忍顾,表示不忍分别的意思。
[6]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大意:那散布于天际的秋天的云彩在不断飘动中变幻出巧妙的花样,这一定是织女用灵活的双手织出来的吧!再细细一看,织女和牛郎两颗星星不停地闪烁,似乎蕴含着无限惆怅,他们所恨的大概是各处一方,难得相聚吧!只有到了七夕,他们才能在沉沉的夜幕中度过天河相会。尽管他们只在秋风飒爽、白露初降的时节才能短暂相聚,但却能胜过人间的长相厮守。两人情意绵绵、互诉衷情,只可惜良辰美景如同梦幻泡影一般,转眼间,他们又要分离,根本不忍心回头看那鹊桥上的归路。但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心灵相通,即使不能朝夕厮守又有什么要紧呢?
赏析:这是一首咏题之作,它紧紧围绕着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创造出一个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表现出被迫分居两地的牛郎、织女真诚不渝的爱情,并以丰富的想象,形象地反映出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复杂心情。同时也体现出秦观理想的恋爱观。
相传织女织造云锦,是纺织能手。民间风俗,七夕之夜,女孩子们陈设瓜果向织女乞巧。“纤云弄巧”就从这一点入手:那散布于天际的轻盈多姿的彩云,映着落日的余辉,仿佛是织女用灵巧的双手编织出来的优美的图案。将初秋的彩云与织女的巧手联系起来,马上进入一种特定的情景,这也为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布置了一个美丽的背景。“飞星传恨”写牛郎。 “飞”字极写牛郎赴约的迫切情景。 “迢迢”,形容河面辽阔和双星间隔之遥远,相见之不易,也表现出他们愈急于相见、愈觉得长途漫漫的心情。七夕相会一年一度,来之确实不易,他们不仅要忍受漫长时间的离别相思的痛苦折磨,而且还要克服“银汉”这一广袤空间所带来的困难。久别固然可恨,但在这“金风玉露”的大好秋季里,佳侣重逢,就珍贵异常。这里,借高爽的秋风与纯白的露水来烘托牛郎织女高尚纯洁的爱情,以及他们坚贞的品格。
下片对相会时的柔情蜜意展开描写。首三句写相会时的爱恋以及疑真疑假、似梦似幻的感觉,惟恐一年一度的短暂相会转瞬即逝等复杂情感。相聚短暂,一刻千金,更有好梦不长的忧虑。所以,他们怎么忍心回头去看鹊桥上的归路呢?不忍心看,就更不忍心走了。一个“忍”字,千回百转,无限辛酸,把难舍难分的情景真切地表现了出来。见面时恨不得飞渡银河,分手时不忍回顾归路,两相形成强烈的对比。恋恋不舍之情至此达到高潮,离人的情感似乎又要坠入痛苦的深渊。然而,词人笔锋再次陡然转变,迸发出全词最高亢的音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事实确实如此。人情易变,人寿有限,人间男女即使朝暮相处,不免也有离异以至长别之事发生。天上双星尽管一年只有一度相会,但他们情高意真,天长地久,年年重逢,永无尽期。这是何等的幸福!

但是,秦观的词常在浩瀚中走向小巧,缺乏苏轼的才情与胸襟。秦观的词虽然在题材上未脱男女情恋和离愁别绪,但他能够超越这一传统,以词来表现自我的身世、宣泄内心的忧伤以及表现人生的迷茫。比方说:
踏  莎  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1],桃源望断无寻处[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幕[3]。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5]

注释:
[1]津渡,渡口。这句是说雾气沉重,遮设了楼台;月色朦胧,迷失了渡口。
[2]化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事,喻所向往的事物渺不可寻。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两人一起到天台山取谷皮,迷了路,十多天后粮食都吃光了,遥望山上有一桃树,上面结了很大的桃子,两个人连忙跑过去,爬上树,一人吃了几颗桃子。后来,他们爬过一座大山,经过一条大溪,遇到了两个非常漂亮的女子,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并设了酒宴款待。吃完饭后,有一群女子前来,她们各自手中拿了几个桃子,笑着给那两个女子道喜,恭喜他们找到了如意郎君。于是刘、阮二人在这里住了十年。等他们返回故乡时,发现亲人们早已不在世上,找了半天,找到了自己的第七代子孙。后来,二人又一次离开了故乡,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去了哪里。
[3]杜鹃声里,杜鹃鸟啼声凄切,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
[4]这三句指远方朋友寄赠的礼物和慰籍的书信,更引起自己无限的愁苦。尺素,古人书写用素娟,通常为一尺,故称为尺素,用为书信的代称。古人放书信的函,使用两块木板做成,一底一盖,刻作鱼的形状。
[5]幸自,本是。为谁,为什么。潇、湘,湖南二水名,合流后叫湘江。
大意: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的时候。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计数。郴江本来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赏析:这是一首写于贬谪途中饱含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抒情诗。词中也在诉说着离别的苦痛,其诉说的对象更像是志同道合的友人。哲宗绍圣初年,秦观因受元祐党人的牵连,一贬再贬,他先为杭州通判,继又被贬监处州酒税,后又贬往郴州。政治上接连不断的打击,生活上相继而来的变化,使词人感到理想破灭,前途渺茫,因而处于幻灭与极度哀伤之中。这首词形象地刻画了词人被贬往郴州时的孤独处境和屡遭贬谪而产生的强烈不满与绝望。上片写孤独的处境。首三句便勾勒出一个夜雾凄迷、月色昏黄的画面。弥漫的大雾遮蔽了词人居住的楼台,遮掩了今夜的月色,使行船停泊的渡口也变得迷蒙难辨。此夜所迷失的不仅仅是现实中的“楼台”与“津渡”,更重要的是词人生活上的方向感。所以,下一句明确点出:“桃源望断无寻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世界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理想圣地,成为他们失意后的最好抚慰。词人屡遭贬谪之后,当然也期待着寻找如此一片“净土”,以歇息身心。然而,由于浓雾的遮盖,使一切都变得不可能。今夜的浓“雾”,就具有了现实的象征意义。词人心情凄苦已极之时,却还要忍受独处驿馆的孤寂、初春寒意的侵袭、昏暗暮色的降临、凄厉杜鹃的啼叫等等外界景物的压迫,词人不禁惊呼起来。“可堪”,即哪里经受得起,这是词人对自己的现实处境与自我承受能力的清醒认识。
下片写被贬谪的愤懑。被贬独居,只有内心世界依然是自由的,所以,词人的思绪飞向了远方的友人,希望通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互通音讯,彼此宣泄愁苦,以图获得安慰。但是,事与愿违,“梅花”与“尺素”所寄达的全部是怨“恨”,重重堆“砌”,让人更加无法承受。“砌”字新颖、生动而有力,有此一“砌”字,那一封封书信仿佛变成一块块砖头,层层垒起,以至到“无重数”的极限。不过,词人始终没有说明所蓄积的“恨”的具体内容,这是秦观词婉转含蓄之处。结尾反而用两句更形象、同时也是更含蓄的景语作结:“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警句。表面上来看,这里仍然在写远望思乡、思友的羁旅相思之情;实际上,是词人悲苦已极、无可挽回的颓败心绪的流露。“郴江”流向“潇湘”,是如此的无可奈何,词人的命运又何尝能由自己做主呢?
总体而言,秦观词的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将婉约词进一步向前推进。柳永的慢词虽然长于铺叙,容量大,但是也存在着结构单一、语言过于俚俗、缺乏深长韵味的问题,而秦观对此予以了弥补。所以宋人蔡伯世说:“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少游一人而已。”(沈雄《古今词话》)另一个方面,秦观的词又存在着艺术技巧与功力水平不一致的问题。 他的词对后世的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影响。秦词语言清丽淡雅,周邦彦得其丽,而发展为精雕细琢的典雅富丽;李清照得其清,而朝更加本色自然的方向发展。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宋词精选 > 宋词赏析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