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铨《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阅读答案及解析
时间:2016-11-14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
胡铨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②。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③。
【注释】①庆符:名张伯麟。当时秦桧主和,庆符说:“夫差,而忘勾践之杀尔父乎?”秦桧听说大怒,将庆符关入监狱,打得体无完肤,流放到吉阳军。时作者亦因上书力诋和议,请斩秦桧,被诬为“讪谤”,也被贬到吉阳军。②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③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写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有“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句。
1、有人说这首词的“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5分)
答:
【答案】明月本无情,作者却说它故意对着自己变满,看似无理,实则非常巧妙。(2分)作者满怀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更深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3分)
【解析】词人愁绪满怀,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这与上句的“无理”,更深一个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辛弃疾的“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祝英台近》)等。这都是一种看似无理,实则含有更深的理在的埋怨。
2、简要分析这首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
答: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位虽遭贬谪但心忧国事,壮志难酬又希图解脱的爱国诗人形象。(2分)诗人触犯秦桧被贬天南,年近半百,因报国无门而抑郁愤懑。因此招集友人赋诗狂饮,放声高歌,放浪形骸,表现了作者内心极深的忧愁。又借卢仝饮茶的典故,力求排解胸中的不平之事。(4分)
【解析】全词抒情由隐而显,层层递进;或曲折传达,或正面抒写,刻画了一个身虽遭贬,却能不屈不挠、豪气不减的爱国诗人形象。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句子来分析。
【诗歌赏析】
本篇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希图解脱的苦闷心情。
词作开首二句:“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词人这一年四十九岁,故曰“百年强半”,被排挤出朝廷,羁留南方达十三年之久,故曰“犹在天南畔。”秋高气爽,临轩赏月,把酒观菊,本当是很惬意、快活时节,但却被抛置在天之涯海之角。更何况,奸贼当道,金瓯残缺,匹夫之责,时常萦绕心怀。一个“犹”字,凝聚了词人多少的感慨与忧愤。“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幽怀”,指郁结于心中的愁闷情怀。毫无疑问,这是指自己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这句本意是因“幽怀”而无心赏观菊花,但字面上却说是因观花而致幽怀乱,似句意不顺,这实是一种婉转曲达的表现手法,后二句亦是如此写法。词人愁绪满怀,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这与上句的“无理”,更深一个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
下片词人转而抒写自己借酒茶解愁的情形。“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这里的“伴”,当指那些不畏权奸,主张抗金,遭到迫害,有志而不得伸的志同道和之友,当然也包括词题中的张伯麟。这几句词人用白描手法极写饮酒之狂态。 “羽觞”,指酒器,其状如雀鸟,左右形如两翼。他们喝了无数杯的酒,不仅放声高歌,还一扫文雅之态,箕踞而坐,并把头巾推向后脑露出前额。这是他们“颠狂”的具体写照。“箕踞”,形容两足前伸,以手据膝,如箕状,古时为傲慢不敬之容。这种放浪形骸的颠狂之态,实是内心忧愁极深的外在表现。末二句“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盌。”酒醒思茶,亦如饮酒一般,以浇胸中之块垒。“卢仝盌”,“盌”,同碗、椀,典出唐代诗人卢仝,卢仝号玉川子,善诗,亦喜饮茶,亦即卢仝诗中的“破孤闷”、散尽“生平不平事。”
全词抒情由隐而显,层层递进;或曲折传达,或正面抒写,刻画了一个身虽遭贬,却能不屈不挠、豪气不除的爱国诗人形象。
胡铨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②。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③。
【注释】①庆符:名张伯麟。当时秦桧主和,庆符说:“夫差,而忘勾践之杀尔父乎?”秦桧听说大怒,将庆符关入监狱,打得体无完肤,流放到吉阳军。时作者亦因上书力诋和议,请斩秦桧,被诬为“讪谤”,也被贬到吉阳军。②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③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写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有“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句。
1、有人说这首词的“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5分)
答:
【答案】明月本无情,作者却说它故意对着自己变满,看似无理,实则非常巧妙。(2分)作者满怀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更深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3分)
【解析】词人愁绪满怀,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这与上句的“无理”,更深一个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辛弃疾的“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祝英台近》)等。这都是一种看似无理,实则含有更深的理在的埋怨。
2、简要分析这首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
答: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位虽遭贬谪但心忧国事,壮志难酬又希图解脱的爱国诗人形象。(2分)诗人触犯秦桧被贬天南,年近半百,因报国无门而抑郁愤懑。因此招集友人赋诗狂饮,放声高歌,放浪形骸,表现了作者内心极深的忧愁。又借卢仝饮茶的典故,力求排解胸中的不平之事。(4分)
【解析】全词抒情由隐而显,层层递进;或曲折传达,或正面抒写,刻画了一个身虽遭贬,却能不屈不挠、豪气不减的爱国诗人形象。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句子来分析。
【诗歌赏析】
本篇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希图解脱的苦闷心情。
词作开首二句:“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词人这一年四十九岁,故曰“百年强半”,被排挤出朝廷,羁留南方达十三年之久,故曰“犹在天南畔。”秋高气爽,临轩赏月,把酒观菊,本当是很惬意、快活时节,但却被抛置在天之涯海之角。更何况,奸贼当道,金瓯残缺,匹夫之责,时常萦绕心怀。一个“犹”字,凝聚了词人多少的感慨与忧愤。“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幽怀”,指郁结于心中的愁闷情怀。毫无疑问,这是指自己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这句本意是因“幽怀”而无心赏观菊花,但字面上却说是因观花而致幽怀乱,似句意不顺,这实是一种婉转曲达的表现手法,后二句亦是如此写法。词人愁绪满怀,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这与上句的“无理”,更深一个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
下片词人转而抒写自己借酒茶解愁的情形。“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这里的“伴”,当指那些不畏权奸,主张抗金,遭到迫害,有志而不得伸的志同道和之友,当然也包括词题中的张伯麟。这几句词人用白描手法极写饮酒之狂态。 “羽觞”,指酒器,其状如雀鸟,左右形如两翼。他们喝了无数杯的酒,不仅放声高歌,还一扫文雅之态,箕踞而坐,并把头巾推向后脑露出前额。这是他们“颠狂”的具体写照。“箕踞”,形容两足前伸,以手据膝,如箕状,古时为傲慢不敬之容。这种放浪形骸的颠狂之态,实是内心忧愁极深的外在表现。末二句“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盌。”酒醒思茶,亦如饮酒一般,以浇胸中之块垒。“卢仝盌”,“盌”,同碗、椀,典出唐代诗人卢仝,卢仝号玉川子,善诗,亦喜饮茶,亦即卢仝诗中的“破孤闷”、散尽“生平不平事。”
全词抒情由隐而显,层层递进;或曲折传达,或正面抒写,刻画了一个身虽遭贬,却能不屈不挠、豪气不除的爱国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