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鸭-晚云收-晁端礼宋词赏析
时间:2013-05-02
绿头鸭
晁元礼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阴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作者简介】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晁端礼的词大约可分三类:一是应制颂圣之作,大约即黄□所说"按月律进词"。这类词与一些寿词,只是粉饰太平,阿谀取媚,艺术价值不高。二是描写妇女主要是歌妓的心思情态之作,不出歌筵酒席间的男欢女爱。有的词手法比较含蓄,如〔清平乐〕写"莫把绣帘垂下,妨它双燕归来";有的则辞语浅直而滥俗。三是抒发个人游宦生活感受之作。这类词多表现作者在政治上失意时,以酒自我麻醉或以隐遁寻求解脱的思想情趣。但也有遒劲超旷之篇。如名作〔绿头鸭〕写中秋赏月,境界爽净高远,抒情气氛很佳,前人誉为"清婉"(《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词集《闲适集》,已佚。今传《闲斋琴趣外篇》6卷,有毛晋汲古阁景宋抄本。晁元礼与当时另一大词人万俟咏齐名。
【译文】
晚云渐渐收去,淡淡的天空成了一片琉璃。一轮圆月如色彩灿烂的银盘,从海底冉冉升起,将自己皎皎的月光洒向人间。月色晶莹透明,看上去一尘不染,我想月宫中的嫦娥一定是一身素妆,静静地不动声色看着人间;丹桂树枝叶错落有致,连枝条和树干都能看出。天上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地,秋风还很清爽。一年之间,这时最好的时光,月光满天,气候正是最佳。露天坐在外面的时间太久,不时有几个萤火虫闪过,偶尔有一两只乌鹊在飞。月光下的楼阁没有人迹,但我凭倚的栏杆已经开始变热。我有心想要下楼,可又不舍得离开,依旧守着美景。想到那位佳人,自从分别之后,再也没有音信往还。我们共曾一起抬头望着明月,希望别后一年再想见。但愿我们二人身体强健,让这清酒与明月,美好景色长与我们相伴。
【注释】①烂银盘:形容中秋月圆而亮。
②素娥:嫦娥的别称。
③淡伫:淡雅宁静。
④玉露:白露、露珠。
⑤金风:秋风。五行中秋属金,故乏秋风为金风。
【译文】
晚云渐渐消散,淡淡的蓝天如一片琉璃。灿烂的明月从海底升起,银白澄澈光辉一泻千里。清空无尘,月里嫦娥淡妆伫立,历历可数的月桂参差纷披。如玉的露水轻洒,秋风尚失寒意,一年中再没有这样的佳期。久坐露天下看点点萤火闪烁,几只乌鹊正向南飞。楼台上已觉寒冷,栏杆却靠得发热,想下去又迟迟不愿离。
念佳人别后没有音信,共对明月她应解我相思情意。最让人动情的是玉漏声声,花影伤心地暗暗随月偷移。料想明日夜晚,清光不会减弱,但天气是阴是晴又谁能知?让我们共赏今宵,今日别后,下个中秋又要隔一年之期。愿我们都身体强健,年年中秋举杯赏月,海角天涯长愿相随。
【评点】
这是一首中秋怀人之作。全词语言清丽,描写细腻,精确地写出了中秋月景,传神地表达出了思念之情,堪称写中秋词中的佳作。难怪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本词这样评价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然其后又岂无佳词?如晁次膺(端礼字)《鸭头绿》一词殊清婉,但樽俎间歌喉,以其篇长惮唱,故湮没无闻矣。”
词的上半部分写秋月之美。开头两句“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笔势开阔,写晚云散去之后,淡淡的天空中好像被涂抹了一层琉璃般的色彩,为下文提到一轮皎洁的明月缓缓升起埋下了伏笔,并为后面的大篇幅咏月之辞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后面一切景的描写、情的抒发做好了准备。然后“烂银盘”两句写月亮从海底升起,发出明亮的清辉,让人不禁仰望天空,神清气爽、心情开朗。“烂银盘”言月色皎洁。“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几句以神话入词,描写了一袭素装、娉婷而立的嫦娥和参差生长着的丹桂,真实贴切,使所咏之月罩上了一层迷离的神话色彩,引人遐思。此处“莹无尘”、“静可数”和前面的“晚云收”、“千里清辉”相呼应,一脉相承。到这里,“月”上所用的笔墨已经足够,所以词人笔锋一转,开始写身边的景物。“玉露”写露的质地,“金风”写风的颜色,因为此时正是气候宜人的中秋时节,美景良辰,令人迷醉。“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三句,从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韦应物的名句“流萤度高阁”中化出,缀之以迷蒙夜色,颇具动感,反衬秋夜的宁谧清幽。“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三句,紧接上文,由外到内,从身外之景过渡到词人的内心。“栏干凭暖”,栏杆被倚靠得温暖了,表明词人倚靠栏杆站立的时间之长,暗示了词人并非单单留恋月光,而是在仰望月亮,怀念着远方的人。这种感情我们也能从结语“欲下迟迟”鲜明地看出来。
词的下半部分写别情离思。“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几句笔锋陡转,由自己想到佳人。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它紧接上片的“欲下迟迟”,下连后面的郁郁情思,过渡得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不着痕迹。接着,词人开始遥想当此“漏声正永”、“花影偷移”的时刻,佳人在做什么呢?怕也在因离愁而断肠吧。滴漏在不停地滴注,花影在不停地移动,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词人思念的那位佳人应该也同词人一样,正饱受着思念之苦吧!可是,最让人烦恼的是两人虽心心相印,相见却遥遥无期,于是词人发出了“最关情”、“暗断肠”的感叹。想想明天的夜月,月亮的清辉或许不会减弱多少,可谁又能料想得到明天夜晚究竟是晴还是阴?现在,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留恋今夜的光景,否则,就只能等到明年再见了。词人这样写,写出了两人心心相印,处异地而思相同,感情深挚却难以相见的苦楚,读来让人觉得万分凄婉。这正呼应了上片的“露坐久”,“栏干凭暖”。结语“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学苏轼《水调歌头》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写法,化用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句,用和婉的笔调写出:愿我们都身体强健,年年中秋举杯赏月,海角天涯长愿相随。这一结尾,读来温情大方,毫无衰颓呻吟之感,尽显旷达豪爽之情。
全词一气呵成,收放自如,结构紧密,回环婉约。沈义父在评说长调慢词时说:“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而本词就完全达到了以上要求:开篇直入佳境,过渡巧妙自然,结尾独特规整,表现出一种温婉清丽的美。
【赏析】
此词写中秋月景而兼怀人。词中以清婉和雅的语言,对中秋月景和怀人情思作了细腻传神的描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对本词给予高度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然其后又岂无佳词?如晁次膺(端礼字)《鸭头绿》一词殊清婉,但樽俎间歌喉,以其篇长惮唱,故湮没无闻矣。”开头两句“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一笔放开,为下边的铺叙,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晚云收尽,淡淡的天空里出现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这就预示着皎洁无伦的月亮将要升起,此下的一切景和情都从这里生发出来。接着“烂银盘”句写海底涌出了月轮,放出了无边无际的光辉,使人们胸襟开朗,不觉得注视着天空里的玉盘转动。“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写嫦娥素装伫立,丹桂参差可见,把神话变成了具体的美丽形象。“莹无尘”、“静可数”和上边所说的“晚云收”、“千里澄辉”的脉理暗通。到这里,月光和月中景已经写得很丰满。中秋是露水初降,已凉天气未寒时,是四季中最宜人的节候,美景良辰,使人留连。“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韦应物“流萤度高阁”的名句,写出了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两种景物,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动景,两种动景显得深夜更加静谧。“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中的“栏干凭暖”表明,赏月人先是坐着的,而且坐得很久;后来是凭栏而立的,立的时间也很长,以致把阑干凭暖,从而委婉地表现出词人不是单单地留恋月光,而是对月怀人。结语明说词人的怀人情意,曰“欲下迟迟”。
过片“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这两句,上承“欲下迟迟”,下启对情思的描写。过片接得自然妥贴,浑然无迹,深得宛转情致。下边主要从对方写起。遥想对方此夜里“最关情”的当是“漏声正永”,“暗断肠”的应为“花影偷移”。随着漏声相接、花影移动,时间悄悄地消逝,而两人的相会仍遥遥无期,故而有“暗断肠”之语。料想明天夜月,清光也未必会减弱多少,只是明天夜里是阴是晴,谁能预料得到呢?两人之所以共同留恋今宵清景,是因为今年一别之后,只能待明年再见了。这是接写对方的此夜情,自己怀念对方的情思,不从自己方面写出,而偏从对方那里写出,对方的此夜情,也正是自己的此夜情;写对方也是写自己,心心相印,虽悬隔两地而情思若一,越写越深婉,越写越显出两人音尘别后的深情。上片“露坐久”,“栏干凭暖”的深刻含意,通过对对方此夜情的两层描写揭示出来。歇拍三句“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结得雍容和婉,有不尽之情,而无衰飒之感。这首词的结句东坡的《水调歌头》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来。但苏词劲健,本词和婉,艺术风格不同。
这首长调词操纵自如,气脉贯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转,十分出色。其佳处于起得好,过得巧,而结得奇。正如沈义父评说长调慢词时,所说的,“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乐府描述》),这首词的末句堪称“一好出场”,显露了全词的和婉之妙。
晁元礼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阴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作者简介】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晁端礼的词大约可分三类:一是应制颂圣之作,大约即黄□所说"按月律进词"。这类词与一些寿词,只是粉饰太平,阿谀取媚,艺术价值不高。二是描写妇女主要是歌妓的心思情态之作,不出歌筵酒席间的男欢女爱。有的词手法比较含蓄,如〔清平乐〕写"莫把绣帘垂下,妨它双燕归来";有的则辞语浅直而滥俗。三是抒发个人游宦生活感受之作。这类词多表现作者在政治上失意时,以酒自我麻醉或以隐遁寻求解脱的思想情趣。但也有遒劲超旷之篇。如名作〔绿头鸭〕写中秋赏月,境界爽净高远,抒情气氛很佳,前人誉为"清婉"(《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词集《闲适集》,已佚。今传《闲斋琴趣外篇》6卷,有毛晋汲古阁景宋抄本。晁元礼与当时另一大词人万俟咏齐名。
【译文】
晚云渐渐收去,淡淡的天空成了一片琉璃。一轮圆月如色彩灿烂的银盘,从海底冉冉升起,将自己皎皎的月光洒向人间。月色晶莹透明,看上去一尘不染,我想月宫中的嫦娥一定是一身素妆,静静地不动声色看着人间;丹桂树枝叶错落有致,连枝条和树干都能看出。天上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地,秋风还很清爽。一年之间,这时最好的时光,月光满天,气候正是最佳。露天坐在外面的时间太久,不时有几个萤火虫闪过,偶尔有一两只乌鹊在飞。月光下的楼阁没有人迹,但我凭倚的栏杆已经开始变热。我有心想要下楼,可又不舍得离开,依旧守着美景。想到那位佳人,自从分别之后,再也没有音信往还。我们共曾一起抬头望着明月,希望别后一年再想见。但愿我们二人身体强健,让这清酒与明月,美好景色长与我们相伴。
【注释】①烂银盘:形容中秋月圆而亮。
②素娥:嫦娥的别称。
③淡伫:淡雅宁静。
④玉露:白露、露珠。
⑤金风:秋风。五行中秋属金,故乏秋风为金风。
【译文】
晚云渐渐消散,淡淡的蓝天如一片琉璃。灿烂的明月从海底升起,银白澄澈光辉一泻千里。清空无尘,月里嫦娥淡妆伫立,历历可数的月桂参差纷披。如玉的露水轻洒,秋风尚失寒意,一年中再没有这样的佳期。久坐露天下看点点萤火闪烁,几只乌鹊正向南飞。楼台上已觉寒冷,栏杆却靠得发热,想下去又迟迟不愿离。
念佳人别后没有音信,共对明月她应解我相思情意。最让人动情的是玉漏声声,花影伤心地暗暗随月偷移。料想明日夜晚,清光不会减弱,但天气是阴是晴又谁能知?让我们共赏今宵,今日别后,下个中秋又要隔一年之期。愿我们都身体强健,年年中秋举杯赏月,海角天涯长愿相随。
【评点】
这是一首中秋怀人之作。全词语言清丽,描写细腻,精确地写出了中秋月景,传神地表达出了思念之情,堪称写中秋词中的佳作。难怪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本词这样评价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然其后又岂无佳词?如晁次膺(端礼字)《鸭头绿》一词殊清婉,但樽俎间歌喉,以其篇长惮唱,故湮没无闻矣。”
词的上半部分写秋月之美。开头两句“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笔势开阔,写晚云散去之后,淡淡的天空中好像被涂抹了一层琉璃般的色彩,为下文提到一轮皎洁的明月缓缓升起埋下了伏笔,并为后面的大篇幅咏月之辞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后面一切景的描写、情的抒发做好了准备。然后“烂银盘”两句写月亮从海底升起,发出明亮的清辉,让人不禁仰望天空,神清气爽、心情开朗。“烂银盘”言月色皎洁。“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几句以神话入词,描写了一袭素装、娉婷而立的嫦娥和参差生长着的丹桂,真实贴切,使所咏之月罩上了一层迷离的神话色彩,引人遐思。此处“莹无尘”、“静可数”和前面的“晚云收”、“千里清辉”相呼应,一脉相承。到这里,“月”上所用的笔墨已经足够,所以词人笔锋一转,开始写身边的景物。“玉露”写露的质地,“金风”写风的颜色,因为此时正是气候宜人的中秋时节,美景良辰,令人迷醉。“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三句,从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韦应物的名句“流萤度高阁”中化出,缀之以迷蒙夜色,颇具动感,反衬秋夜的宁谧清幽。“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三句,紧接上文,由外到内,从身外之景过渡到词人的内心。“栏干凭暖”,栏杆被倚靠得温暖了,表明词人倚靠栏杆站立的时间之长,暗示了词人并非单单留恋月光,而是在仰望月亮,怀念着远方的人。这种感情我们也能从结语“欲下迟迟”鲜明地看出来。
词的下半部分写别情离思。“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几句笔锋陡转,由自己想到佳人。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它紧接上片的“欲下迟迟”,下连后面的郁郁情思,过渡得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不着痕迹。接着,词人开始遥想当此“漏声正永”、“花影偷移”的时刻,佳人在做什么呢?怕也在因离愁而断肠吧。滴漏在不停地滴注,花影在不停地移动,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词人思念的那位佳人应该也同词人一样,正饱受着思念之苦吧!可是,最让人烦恼的是两人虽心心相印,相见却遥遥无期,于是词人发出了“最关情”、“暗断肠”的感叹。想想明天的夜月,月亮的清辉或许不会减弱多少,可谁又能料想得到明天夜晚究竟是晴还是阴?现在,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留恋今夜的光景,否则,就只能等到明年再见了。词人这样写,写出了两人心心相印,处异地而思相同,感情深挚却难以相见的苦楚,读来让人觉得万分凄婉。这正呼应了上片的“露坐久”,“栏干凭暖”。结语“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学苏轼《水调歌头》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写法,化用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句,用和婉的笔调写出:愿我们都身体强健,年年中秋举杯赏月,海角天涯长愿相随。这一结尾,读来温情大方,毫无衰颓呻吟之感,尽显旷达豪爽之情。
全词一气呵成,收放自如,结构紧密,回环婉约。沈义父在评说长调慢词时说:“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而本词就完全达到了以上要求:开篇直入佳境,过渡巧妙自然,结尾独特规整,表现出一种温婉清丽的美。
【赏析】
此词写中秋月景而兼怀人。词中以清婉和雅的语言,对中秋月景和怀人情思作了细腻传神的描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对本词给予高度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然其后又岂无佳词?如晁次膺(端礼字)《鸭头绿》一词殊清婉,但樽俎间歌喉,以其篇长惮唱,故湮没无闻矣。”开头两句“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一笔放开,为下边的铺叙,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晚云收尽,淡淡的天空里出现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这就预示着皎洁无伦的月亮将要升起,此下的一切景和情都从这里生发出来。接着“烂银盘”句写海底涌出了月轮,放出了无边无际的光辉,使人们胸襟开朗,不觉得注视着天空里的玉盘转动。“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写嫦娥素装伫立,丹桂参差可见,把神话变成了具体的美丽形象。“莹无尘”、“静可数”和上边所说的“晚云收”、“千里澄辉”的脉理暗通。到这里,月光和月中景已经写得很丰满。中秋是露水初降,已凉天气未寒时,是四季中最宜人的节候,美景良辰,使人留连。“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韦应物“流萤度高阁”的名句,写出了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两种景物,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动景,两种动景显得深夜更加静谧。“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中的“栏干凭暖”表明,赏月人先是坐着的,而且坐得很久;后来是凭栏而立的,立的时间也很长,以致把阑干凭暖,从而委婉地表现出词人不是单单地留恋月光,而是对月怀人。结语明说词人的怀人情意,曰“欲下迟迟”。
过片“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这两句,上承“欲下迟迟”,下启对情思的描写。过片接得自然妥贴,浑然无迹,深得宛转情致。下边主要从对方写起。遥想对方此夜里“最关情”的当是“漏声正永”,“暗断肠”的应为“花影偷移”。随着漏声相接、花影移动,时间悄悄地消逝,而两人的相会仍遥遥无期,故而有“暗断肠”之语。料想明天夜月,清光也未必会减弱多少,只是明天夜里是阴是晴,谁能预料得到呢?两人之所以共同留恋今宵清景,是因为今年一别之后,只能待明年再见了。这是接写对方的此夜情,自己怀念对方的情思,不从自己方面写出,而偏从对方那里写出,对方的此夜情,也正是自己的此夜情;写对方也是写自己,心心相印,虽悬隔两地而情思若一,越写越深婉,越写越显出两人音尘别后的深情。上片“露坐久”,“栏干凭暖”的深刻含意,通过对对方此夜情的两层描写揭示出来。歇拍三句“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结得雍容和婉,有不尽之情,而无衰飒之感。这首词的结句东坡的《水调歌头》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来。但苏词劲健,本词和婉,艺术风格不同。
这首长调词操纵自如,气脉贯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转,十分出色。其佳处于起得好,过得巧,而结得奇。正如沈义父评说长调慢词时,所说的,“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乐府描述》),这首词的末句堪称“一好出场”,显露了全词的和婉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