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李煜《乌夜啼》“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全词翻译赏析

时间:2013-12-30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译文]只可以凭着醉酒多次回到家乡平坦的路上,除此之外又有那里可以去啊。
  [出自] 五代  李煜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注释:
  乌夜啼,别作《锦堂春》,此乃同一词牌之别称。 
  帘帏,窗帘。飒飒,象声词。屈原《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多离忧。”
  漏,即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
  断,别作“滴”。个人认为,滴较为客观描述,断则带有主观情绪。而残也是具有主观情绪的词。从对仗上讲,两个主观词相对更为工稳。从赏析的角度看,相对主观的断字也更能与前面的残相呼应,合而营造出一种惨淡的氛围。
  频欹枕:指倚枕不眠。
  不能平,“不”字有版本为空格。五字结尾是乌夜啼的正格,未见四字者。此为漏录。 
  梦里浮生:一作“一梦浮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醉乡:醉中境界。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①浮生: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固称人生为“浮生”。 ②乌夜啼:词牌名。
这两句是说,世间一切都算不得什么,随着流水飘荡。生命像一场梦一样,十分短促。愁闷难堪的心境写得真实而感人。

译文: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屋内又是漏的不断,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世上的事情过去的就如同逝去的流水一样,算起来一生沉浮恍如梦境。只可以凭着醉酒多次回到家乡平坦的路上,除此之外又有那里可以去啊。

赏析:
此词表现的是南唐李后主对人生的感悟,艺术特点是情境和谐,细节传神。上片以倒叙的方式开篇,写“昨夜”风雨交加,风声雨声树声等“秋声”阵阵传入帘内,构成一种凄凉的氯围。“烛残”二句由室外景转入帘内景。室内残烛摇曳,光线昏暗,夜尽更阑时分,主人公还卧床在枕上翻来覆去,表明他彻夜未眠。失眠人情绪本来就烦躁,而窗外的秋风秋雨,仿佛点点滴滴都在敲击着失眠人的心头,更增苦楚。心头的烦闷无法开解,“起”来挥之不去,“坐”下也无法平静。“起坐”两个细节动作传神地写出失眠人无法平静的心境。下片转入沉思。回想人生世事,往日的南唐早已土崩瓦解,词人曾经拥有的一切辉煌、幸福都被剥夺。这人生世事,有如流水不返,好似梦境虚无。所谓“梦里浮生”就是后来北宋苏轼所说的“人生如梦”。梦的特点有三,一是短暂,二是易变,三是不可把握。所谓“梦里浮生”,是对人生命运的短暂性、易变性和不可把握性的概括。后主对人生命运的悲剧性和悲剧的不可避免性有着深刻的体验,他对未来早已失去信心,在现实中又找不到解脱、超越痛苦之路,只好遁入醉乡求得暂时的麻醉和忘却。意识到人生的悲剧,却无法加以改变,是李煜的一大人生悲剧.
  蜡烛滴残,更漏漏断,应是一夜将尽的时刻。可如此深夜,词人却依然醒着,耳听得帘外风雨相侵,风吹帘帷发出飒飒的声音,斜靠在枕头上,久久不能平静。频字表达了词人心中的煎熬,辗转反侧不能成眠。而让他如此煎熬的是什么呢?下片起笔给出了答案:想起往事,徒如同流水一样一去不返,人生如同一场梦,就算再美也都是要醒的。而梦醒了,什么也留不住。就如同美好的往事,覆水难收般再也无法重新拥有。想重回到过去,则只有在醉梦中。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忘掉现实的愁苦,回到过去的办法。只是醉梦醒来,也还是终要面对那难以面对的现实。因此醉乡虽然路稳,也只是借酒浇愁,愁更愁罢了。稳字本来表达的是一种肯定,但由于肯定的是醉梦,所以反而成了一种对现实的否定。在醉梦中是一定能回到故园的,所以不妨频频醉酒。但是,真正的故园如何回去呢?这是作者没有说明,也已无需说明的。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何后主词中会有那么多梦字。因为对他而言,醉梦是通向故园的唯一归途。
    全词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深深的无奈,以及人生如梦的感慨。美梦已经醒了,噩梦却仍要持续下去,不知何时才能到尽头。一个漫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心中无可奈何,想留却留不住,只能任其来去的心情。任何努力与不舍,都是徒然。
  

首二句写秋夜里一场风雨。梦中醒来,风雨大作,似乎很嘈杂,其实除了“飒飒秋声”外,并无别的声音,反衬出夜的寂静和词人心的孤独。词人满腹心事,雨夜醒来更加清醒,他熬到“烛残”,听得“漏断”,可见是一夜再也未曾入眠了,秋风秋雨愁煞人。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古往今来,引来多少人的感叹啊!词人虽贵为皇帝,也未能例外,在这秋雨绵绵的静夜,回想如梦前尘,不由涌上心头的是一种空虚、疑惑和迷茫之感。词人无法摆脱人生的烦恼,是因为他太清醒,太执着。所以很自然地引出了“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其实就是一醉解千愁,可词人以一种变通形象的说法——醉乡路稳,反之则是醒者行路之难,可见有时醉比醒好。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宋词精选 > 宋词赏析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