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赏析
时间:2014-02-28
章楶《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词作鉴赏】
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在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说:“杨花(即柳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在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这几句深得南宋黄昇和魏关之的欣赏。黄昇说它“形容尽矣”(《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当然,把这首词评在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柳花 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在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花在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覆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章台为汉代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用心玩味。
【生平简介】
章楶(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祐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章楶是北宋中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其在西北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彻底扭转了宋夏战争的格局,其用兵方式很有特点,令人回味。
章楶用兵战术防守反对一味“坚壁清野”进攻主张“筑垒加浅攻”战略上要求兵以利动,要求战争为国家利益服务。
北宋传统的战法,要求在敌人来袭时坚壁清野,龟缩防守固守城池,章楶对此很反感,他认为,坚壁清野固然有其必要的一面,但是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尤其对生产的破坏太大。“西夏乙逋遂攻绥德,以重兵压泾原境,大掠五十余日而还。”泾原军全体据垒防守,结果西夏军来去自由,虽然百姓“清了野”,但事实上很多东西不得不自己毁掉,或者留下不可能带走,因此西夏军走后,当地百姓损失极大。章楶对此严厉的加以批评说“待其来以自全之计,则贼之气从何而沮,贼之力从何而屈?彼气不沮,力不屈,两敌相持,淹以岁月,一岁之间,至于再三,吾民亦将自困矣”。他认为必须“战兵在外,则守兵乃敢坚壁”。他要求部队必须守城野战相结合,尽量保护当地的经济,反对一味野战,或者一味守城,章楶上任后不久的环州战役就充分体现了他的作战思想,一方面守城,一方面派兵出击到敌背后,切断敌军归路,大胆和敌军进行野战,结果使得西夏受到了重创,精锐损失过半。
进攻上章楶要求依托堡垒实施浅攻战术,史载“中国既绝岁赐,环庆经略使章楶陈浅攻策,统兵入韦州,攻安州川、霄柏川诸处,蕃部被杀者千余人。”章楶反对采用神宗时代那种5路深入赌博式的战法,他认为这种深入战法,风险太大,补给困难,很容易失败,他要求先筑垒,在敌人的防线上形成一个据点,然后以次为依托发动中小规模攻击,章楶大力发展骑兵,把骑兵编成5-6千人一组“散遣骑兵讨击,又每至其处,发其窖藏,自可因粮而食”每次行动一般在半月之内,“兵马所至不过百里”,避免和敌人主力决战,零打碎敲慢慢吃掉敌人,就粮于敌也不必太担心补给,因为无论宋还是夏处于防守时兵力总是分散的,这种攻击灵活机动,当敌人调集兵马,打击力量已经退出完成攻击正如章楶总结的“乘间捣虚, 扰耕践稼,勿限其常,为浅攻之计,诸路之师更出迭入,虏亦不能 知其时,则近塞三百里之贼,既不能为生,又不能自存”
韦州战役就是浅攻战术中最成功的一例章楶发现西夏边境堡垒约3万人防守但兵力分散,夏国边寨各相去二、三十里,每寨止八百余人,就派折克适统泾原兵八千,一日夜驰至韦州(韦州居横山北,曩霄时立静塞监军司,屯集人马,防拓兴、灵诸州,)直入西夏监军司所,悉获牲畜、器物,西夏军大败。当然章楶用兵是很灵活的,几次浅攻后会突然来次深入,西夏名将妹勒,阿埋(平夏城战役实际指挥者)就是因此麻痹大意被宋军俘获。这种浅攻战术风险小,有一次折可适迷了路也不过就损失了2千骑兵,折将军的碑文上纪录为1千。章楶在浅攻的同时加紧筑垒,堵住西夏的进攻通道,“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赐名平夏城、灵平砦,既而环庆、鄜延、河东、熙河皆相继筑城,进拓其境,夏人愕视不敢动“特别是平夏城的修建使得西夏从没烟峡进攻通道被堵死,西夏只好动员30万人强攻结果死伤惨重,
章楶的军事理论在军事实践中证明是成功的,宋军也因此赢得了对夏作战的优势,西夏不得不向宋请和。章楶以其出色的成绩无愧于名将的称号。
章楶进士出身,文武兼备,除指挥作战之外,他还留有词作传世,其词风婉约,根本不见大漠杀伐的金铁之气。其中以得苏轼唱和的《水龙吟》最负盛名。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词作鉴赏】
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在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说:“杨花(即柳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在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这几句深得南宋黄昇和魏关之的欣赏。黄昇说它“形容尽矣”(《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当然,把这首词评在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柳花 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在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花在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覆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章台为汉代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用心玩味。
【生平简介】
章楶(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祐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章楶是北宋中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其在西北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彻底扭转了宋夏战争的格局,其用兵方式很有特点,令人回味。
章楶用兵战术防守反对一味“坚壁清野”进攻主张“筑垒加浅攻”战略上要求兵以利动,要求战争为国家利益服务。
北宋传统的战法,要求在敌人来袭时坚壁清野,龟缩防守固守城池,章楶对此很反感,他认为,坚壁清野固然有其必要的一面,但是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尤其对生产的破坏太大。“西夏乙逋遂攻绥德,以重兵压泾原境,大掠五十余日而还。”泾原军全体据垒防守,结果西夏军来去自由,虽然百姓“清了野”,但事实上很多东西不得不自己毁掉,或者留下不可能带走,因此西夏军走后,当地百姓损失极大。章楶对此严厉的加以批评说“待其来以自全之计,则贼之气从何而沮,贼之力从何而屈?彼气不沮,力不屈,两敌相持,淹以岁月,一岁之间,至于再三,吾民亦将自困矣”。他认为必须“战兵在外,则守兵乃敢坚壁”。他要求部队必须守城野战相结合,尽量保护当地的经济,反对一味野战,或者一味守城,章楶上任后不久的环州战役就充分体现了他的作战思想,一方面守城,一方面派兵出击到敌背后,切断敌军归路,大胆和敌军进行野战,结果使得西夏受到了重创,精锐损失过半。
进攻上章楶要求依托堡垒实施浅攻战术,史载“中国既绝岁赐,环庆经略使章楶陈浅攻策,统兵入韦州,攻安州川、霄柏川诸处,蕃部被杀者千余人。”章楶反对采用神宗时代那种5路深入赌博式的战法,他认为这种深入战法,风险太大,补给困难,很容易失败,他要求先筑垒,在敌人的防线上形成一个据点,然后以次为依托发动中小规模攻击,章楶大力发展骑兵,把骑兵编成5-6千人一组“散遣骑兵讨击,又每至其处,发其窖藏,自可因粮而食”每次行动一般在半月之内,“兵马所至不过百里”,避免和敌人主力决战,零打碎敲慢慢吃掉敌人,就粮于敌也不必太担心补给,因为无论宋还是夏处于防守时兵力总是分散的,这种攻击灵活机动,当敌人调集兵马,打击力量已经退出完成攻击正如章楶总结的“乘间捣虚, 扰耕践稼,勿限其常,为浅攻之计,诸路之师更出迭入,虏亦不能 知其时,则近塞三百里之贼,既不能为生,又不能自存”
韦州战役就是浅攻战术中最成功的一例章楶发现西夏边境堡垒约3万人防守但兵力分散,夏国边寨各相去二、三十里,每寨止八百余人,就派折克适统泾原兵八千,一日夜驰至韦州(韦州居横山北,曩霄时立静塞监军司,屯集人马,防拓兴、灵诸州,)直入西夏监军司所,悉获牲畜、器物,西夏军大败。当然章楶用兵是很灵活的,几次浅攻后会突然来次深入,西夏名将妹勒,阿埋(平夏城战役实际指挥者)就是因此麻痹大意被宋军俘获。这种浅攻战术风险小,有一次折可适迷了路也不过就损失了2千骑兵,折将军的碑文上纪录为1千。章楶在浅攻的同时加紧筑垒,堵住西夏的进攻通道,“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赐名平夏城、灵平砦,既而环庆、鄜延、河东、熙河皆相继筑城,进拓其境,夏人愕视不敢动“特别是平夏城的修建使得西夏从没烟峡进攻通道被堵死,西夏只好动员30万人强攻结果死伤惨重,
章楶的军事理论在军事实践中证明是成功的,宋军也因此赢得了对夏作战的优势,西夏不得不向宋请和。章楶以其出色的成绩无愧于名将的称号。
章楶进士出身,文武兼备,除指挥作战之外,他还留有词作传世,其词风婉约,根本不见大漠杀伐的金铁之气。其中以得苏轼唱和的《水龙吟》最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