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全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时间:2014-04-01
贺新郎①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③,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籁籁。
[注释]
①贺新郎:苏轼创调。又名《乳燕飞》、《金缕曲》、《金缕歌》、《风敲竹》等。
②槐阴转午:槐树阴影转移,已到午后。
③生绡:生丝织成的绢。白团扇:由白绢做成,古代仕女常执之。
④手似玉:扇子和女子执扇的手都像玉一样的洁白。
⑤红巾蹙:形容榴花丰开,像一条紧束起来的有褶纹的红巾。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有“山榴花似结红巾”句。
⑥浮花浪蕊:指轻艳浮华的花卉,如桃杏之类。
⑦秾:茂盛。看取:看,取是语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⑧西风惊绿:秋风惊落石榴花,留下满树绿叶。
⑨粉泪:女子的眼泪。籁籁:纷纷落下的样子。
【译文】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美人相对比,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译文二】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桐影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出丝织的白团扇,纤手和扇子都白如美玉。渐觉困乏,斜倚枕安然入睡,此时不知是谁在帘外推门?空教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皱叠,待桃杏等浮花浪蕊落尽后,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评点】
这首双调词采取了抒写闺怨的主题,上片从形体、心态等方面描写美人,下片笔锋一转,赞美榴花,通过榴花之美衬托美人之美。词人不仅赞美了美人、榴花清雅高洁的品格,抒写了美人、榴花迟暮自怜的情感,而且还将自己的品格和情感也融入其中,通过美人因失时而失意的情怀、缠绵凄恻的儿女之情,表达了自己慷慨郁愤之情。
上片通过一系列初夏时的典型景物,引出并描写了一位高雅孤寂的美人。“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二句,写了初夏时节,正午过后,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小燕子叽叽喳喳地飞落在华屋屋檐下的声音,从而衬托出了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傍晚天气渐渐凉快下来,一位刚刚出浴的美人缓缓出场。美人风姿绰约,只见她“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在古代,诗人们经常用白团扇来象征红颜薄命、佳人失时。词人在此处写美人“手弄生绡白团扇”,除了衬托美人洁白柔嫩的肌肤,更是衬托她高洁的品格,为她命运不济、红颜薄命叹惋。“弄”字用得极为传神,与上文“悄无人”的幽静气氛相照应,精准地反映出了美人此时的寂寞和失落。“扇手一时似玉”进一步暗示了美人命运的不济。
接下来,词人手法一转,不再用烘托、象征、暗示等手法从侧面描写美人的心态了,而是直接写美人由于寂寞而渐入梦境,可好梦不长,又被风吹翠竹的声音惊醒。“渐困倚、孤眠清熟”进一步写出了庭院环境的清幽,同时也反映出美人内心的空寂。而美人渐入梦境后,梦见有人在帘外推门,不禁万分激动。而“枉教人”、“又却是”笔锋一转,梦境结束,美人不得不面对寂寞的现实,听着外面风吹翠竹的声音空自惆怅。唐代李益在其《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有“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的句子,词人在此处化用了李益的诗句,通过描绘一种清幽的意境,着重写主人公从满怀希望的美梦回到现实中后的失望和惆怅。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上片“华屋”、“晚凉”、“弄”等词都是匠心独具,反映出了美人的空虚、寂寞、失落、惆怅等复杂情绪。
下片着重写艳丽的榴花,从而继续衬托美人的高洁。白居易在《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中有“山榴花似结红巾”之句,词人此处化用该句,把榴花的美丽外貌写得形象、具体,同时还突出了西子含颦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写出了美人的心声,而此心声是美人观花时产生的,是她与榴花的共鸣,她与榴花都具有独立于群芳之外,不与群芳争艳的高尚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着意描写榴花的美丽,“芳心千重似束”则通过榴花的外形特征,表现美人愁绪难以排遣的心情,再次象征美人芳心之坚贞不渝。“又恐被”一句,明为写花,实则暗示美人观花产生的迟暮之感。结尾四句,进一步写出美人的动作,榴花是花落簌簌,而美人则是泪落簌簌,更显凄婉。
下片的主要写作手法是将花、人合一,借物咏情,从而产生一种哀婉凄楚的意境,耐人寻味。
统观全词,词人先直接写美人,后又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但无论如何,都始终围绕美人失时、孤芳自赏这一核心,从而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憾。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词,表现女子孤独、抑郁的情怀为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上阕写静谧的夏日午后,如花似玉的美人沐浴后趁凉入睡,又被风吹竹声惊醒。下阕写伊人观赏石榴花,惜花怜人,情丝缱绻,对花落泪,相思断肠。描写细致,形象生动。由于上阕情绪如雾中梦境充满妩媚的美感,下阕的石榴花形象很自然地与伊人形象交融,妙趣盎然,这样闺中人惜花伤春,对花落泪的主旨便得到艺术的表现,言尽意远韵味无穷。
本词不达意咏人兼咏物,下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帘外认来推绣户”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过片转达而咏榴花,这不与“浮花浪蕊 ”为伍的榴花,也即是女主人公的象征。最后四句描写美人和榴花的迟暮之叹。这首词意象清隽,托意高远,隐约地抒写了儿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苏轼笔下的佳人,大多丰姿绰约,雍容闲雅。无论《洞仙歌》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花蕊夫人,还是这首词中的也浴美女,都能给人一种洁净如玉、一尘不染的美感。,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前人异说纷纭。据杨《古今记号语》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有府僚在西湖设宴,官妓秀兰因浴后倦卧迟到,受到斥责,适石榴花开,秀兰折花谢罪,府僚益怒,以为下恭,苏轼遂作此词化解。上片主要写佳人,但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姿容,而是先写佳人的扇和执扇的手。下片别开异境,前五句写石榴,后五句佳人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知谐自然。本词之意蕴,冠绝古今,取景清幽,托意高远。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③,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籁籁。
[注释]
①贺新郎:苏轼创调。又名《乳燕飞》、《金缕曲》、《金缕歌》、《风敲竹》等。
②槐阴转午:槐树阴影转移,已到午后。
③生绡:生丝织成的绢。白团扇:由白绢做成,古代仕女常执之。
④手似玉:扇子和女子执扇的手都像玉一样的洁白。
⑤红巾蹙:形容榴花丰开,像一条紧束起来的有褶纹的红巾。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有“山榴花似结红巾”句。
⑥浮花浪蕊:指轻艳浮华的花卉,如桃杏之类。
⑦秾:茂盛。看取:看,取是语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⑧西风惊绿:秋风惊落石榴花,留下满树绿叶。
⑨粉泪:女子的眼泪。籁籁:纷纷落下的样子。
【译文】
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美人相对比,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译文二】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桐影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出丝织的白团扇,纤手和扇子都白如美玉。渐觉困乏,斜倚枕安然入睡,此时不知是谁在帘外推门?空教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皱叠,待桃杏等浮花浪蕊落尽后,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评点】
这首双调词采取了抒写闺怨的主题,上片从形体、心态等方面描写美人,下片笔锋一转,赞美榴花,通过榴花之美衬托美人之美。词人不仅赞美了美人、榴花清雅高洁的品格,抒写了美人、榴花迟暮自怜的情感,而且还将自己的品格和情感也融入其中,通过美人因失时而失意的情怀、缠绵凄恻的儿女之情,表达了自己慷慨郁愤之情。
上片通过一系列初夏时的典型景物,引出并描写了一位高雅孤寂的美人。“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二句,写了初夏时节,正午过后,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小燕子叽叽喳喳地飞落在华屋屋檐下的声音,从而衬托出了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傍晚天气渐渐凉快下来,一位刚刚出浴的美人缓缓出场。美人风姿绰约,只见她“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在古代,诗人们经常用白团扇来象征红颜薄命、佳人失时。词人在此处写美人“手弄生绡白团扇”,除了衬托美人洁白柔嫩的肌肤,更是衬托她高洁的品格,为她命运不济、红颜薄命叹惋。“弄”字用得极为传神,与上文“悄无人”的幽静气氛相照应,精准地反映出了美人此时的寂寞和失落。“扇手一时似玉”进一步暗示了美人命运的不济。
接下来,词人手法一转,不再用烘托、象征、暗示等手法从侧面描写美人的心态了,而是直接写美人由于寂寞而渐入梦境,可好梦不长,又被风吹翠竹的声音惊醒。“渐困倚、孤眠清熟”进一步写出了庭院环境的清幽,同时也反映出美人内心的空寂。而美人渐入梦境后,梦见有人在帘外推门,不禁万分激动。而“枉教人”、“又却是”笔锋一转,梦境结束,美人不得不面对寂寞的现实,听着外面风吹翠竹的声音空自惆怅。唐代李益在其《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有“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的句子,词人在此处化用了李益的诗句,通过描绘一种清幽的意境,着重写主人公从满怀希望的美梦回到现实中后的失望和惆怅。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上片“华屋”、“晚凉”、“弄”等词都是匠心独具,反映出了美人的空虚、寂寞、失落、惆怅等复杂情绪。
下片着重写艳丽的榴花,从而继续衬托美人的高洁。白居易在《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中有“山榴花似结红巾”之句,词人此处化用该句,把榴花的美丽外貌写得形象、具体,同时还突出了西子含颦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写出了美人的心声,而此心声是美人观花时产生的,是她与榴花的共鸣,她与榴花都具有独立于群芳之外,不与群芳争艳的高尚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着意描写榴花的美丽,“芳心千重似束”则通过榴花的外形特征,表现美人愁绪难以排遣的心情,再次象征美人芳心之坚贞不渝。“又恐被”一句,明为写花,实则暗示美人观花产生的迟暮之感。结尾四句,进一步写出美人的动作,榴花是花落簌簌,而美人则是泪落簌簌,更显凄婉。
下片的主要写作手法是将花、人合一,借物咏情,从而产生一种哀婉凄楚的意境,耐人寻味。
统观全词,词人先直接写美人,后又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但无论如何,都始终围绕美人失时、孤芳自赏这一核心,从而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憾。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词,表现女子孤独、抑郁的情怀为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上阕写静谧的夏日午后,如花似玉的美人沐浴后趁凉入睡,又被风吹竹声惊醒。下阕写伊人观赏石榴花,惜花怜人,情丝缱绻,对花落泪,相思断肠。描写细致,形象生动。由于上阕情绪如雾中梦境充满妩媚的美感,下阕的石榴花形象很自然地与伊人形象交融,妙趣盎然,这样闺中人惜花伤春,对花落泪的主旨便得到艺术的表现,言尽意远韵味无穷。
本词不达意咏人兼咏物,下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帘外认来推绣户”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过片转达而咏榴花,这不与“浮花浪蕊 ”为伍的榴花,也即是女主人公的象征。最后四句描写美人和榴花的迟暮之叹。这首词意象清隽,托意高远,隐约地抒写了儿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苏轼笔下的佳人,大多丰姿绰约,雍容闲雅。无论《洞仙歌》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花蕊夫人,还是这首词中的也浴美女,都能给人一种洁净如玉、一尘不染的美感。,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前人异说纷纭。据杨《古今记号语》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有府僚在西湖设宴,官妓秀兰因浴后倦卧迟到,受到斥责,适石榴花开,秀兰折花谢罪,府僚益怒,以为下恭,苏轼遂作此词化解。上片主要写佳人,但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姿容,而是先写佳人的扇和执扇的手。下片别开异境,前五句写石榴,后五句佳人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知谐自然。本词之意蕴,冠绝古今,取景清幽,托意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