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待月台》“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6-08-15
待月台
苏轼
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
只从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
注
蛾眉:以美人弯眉喻初月。
冰轮,指明月。
参考译文
皓洁明媚的月亮,本来和清超的高人素有期约,特地挂上屋檐,将清光低映门户,就是那蛾眉一样美丽的弯月。只因为昨晚已到十分圆满,清寒的明月今夜出海稍迟,又渐渐损缺。
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组诗中的一首。组诗共三十首,这是其中第十首,于1076年(熙宁九年)知密州任上作。文与可,即文同,善画竹及山水。他是苏轼的从表兄,二人相交甚厚,经常有诗交往来。文与可守洋州(治所在今陕西洋县)时,曾寄给苏轼三十首《洋州园池》,苏轼皆依题和之。
根据宋代学者家诚之所编的《石室先生年谱》中“先生赴洋州,在熙宁八年秋冬之交,至丁巳秋任满还京”的记述,可知文与可守洋州是在1075年—1076年(熙宁八年至九年),其时正是苏轼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时期。
赏析
《待月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把皓洁的明月视为清超绝俗的“高人”,文与可和诗人的同类、知己,即是品格的认同。次句写出娟娟初月和人的亲近,使首句具象化。后二句写出月满即是月缺的前奏,一方面说明“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常理,并表示怅惋之情,同时也含有“满招损”的政治失意之叹。而这层意思,却只从清丽的画笔下隐隐传出。全诗将咏物、抒情、寄慨融合无间,意味清永。
文与可的《待月》诗的原文是:“城端筑层台,木梢转深路。常此候明月,上到天心去。”诗中写出了诗人对待站台的喜爱以及到待站台赏月时产生的悠然神往、飘然欲仙的心境,引起了苏轼的共鸣。
苏轼是继李白之后,十分喜爱明月并写有大量吟颂明月的诗、文、词的作家,藉此寄寓诗人特有的旷达胸怀。正因为苏轼对月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才对别人的咏月诗有着敏锐的感受。他对文与可遥寄心意给明月的一片深情,十分理解,所以和诗的第一句便说:“月与高人本有期。”不仅视文与可为知音,认为他是高雅之士,而且在苏轼心中,高雅之士都是爱月的,所以才说月与高人早有期约,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挂檐低户映娥眉”一句,既是眼前之景,心中之情,又是从前人诗句中化来的。南朝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诗有“末映西北墀,娟娟似峨眉”之句,唐人李咸用也有“挂檐晚雨思山阁”之句。前人诗句一经苏轼点化,不仅意境新颖,而且更加凝炼。“挂檐低户映蛾眉”一句说明,由于月的侵檐入户,使月与人显得十分亲近,而娟娟似蛾眉的柔情美态,也就显得更为动人。这看似写景的一笔,却使“月与高人本有期”的内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了。
诗人观月动情,从月的圆缺上想到人的命运。“只从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二句,写出了因满招损的自然规律。满月给人间曾带来无限美景和喜悦之情,然而月满即月缺的开始。诗人久久伫立,眺望远海,等待着迟迟升起的一轮冰月,心中泛起淡淡的愁绪。“冰轮”二字写出了月的光洁、纯净,同时也略带清寒之意。此时诗人那官场失势的往事,正随着海上徐徐升起的明月而浮现在犹如海波一样动荡不宁的思绪之中了。
诗人以人拟月,借月抒感,把月写得有情有思。这种以人拟物、借物抒怀的高超技法,是苏轼诗的一个显著特征。
苏轼
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
只从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
注
蛾眉:以美人弯眉喻初月。
冰轮,指明月。
参考译文
皓洁明媚的月亮,本来和清超的高人素有期约,特地挂上屋檐,将清光低映门户,就是那蛾眉一样美丽的弯月。只因为昨晚已到十分圆满,清寒的明月今夜出海稍迟,又渐渐损缺。
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组诗中的一首。组诗共三十首,这是其中第十首,于1076年(熙宁九年)知密州任上作。文与可,即文同,善画竹及山水。他是苏轼的从表兄,二人相交甚厚,经常有诗交往来。文与可守洋州(治所在今陕西洋县)时,曾寄给苏轼三十首《洋州园池》,苏轼皆依题和之。
根据宋代学者家诚之所编的《石室先生年谱》中“先生赴洋州,在熙宁八年秋冬之交,至丁巳秋任满还京”的记述,可知文与可守洋州是在1075年—1076年(熙宁八年至九年),其时正是苏轼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时期。
赏析
《待月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把皓洁的明月视为清超绝俗的“高人”,文与可和诗人的同类、知己,即是品格的认同。次句写出娟娟初月和人的亲近,使首句具象化。后二句写出月满即是月缺的前奏,一方面说明“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常理,并表示怅惋之情,同时也含有“满招损”的政治失意之叹。而这层意思,却只从清丽的画笔下隐隐传出。全诗将咏物、抒情、寄慨融合无间,意味清永。
文与可的《待月》诗的原文是:“城端筑层台,木梢转深路。常此候明月,上到天心去。”诗中写出了诗人对待站台的喜爱以及到待站台赏月时产生的悠然神往、飘然欲仙的心境,引起了苏轼的共鸣。
苏轼是继李白之后,十分喜爱明月并写有大量吟颂明月的诗、文、词的作家,藉此寄寓诗人特有的旷达胸怀。正因为苏轼对月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才对别人的咏月诗有着敏锐的感受。他对文与可遥寄心意给明月的一片深情,十分理解,所以和诗的第一句便说:“月与高人本有期。”不仅视文与可为知音,认为他是高雅之士,而且在苏轼心中,高雅之士都是爱月的,所以才说月与高人早有期约,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挂檐低户映娥眉”一句,既是眼前之景,心中之情,又是从前人诗句中化来的。南朝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诗有“末映西北墀,娟娟似峨眉”之句,唐人李咸用也有“挂檐晚雨思山阁”之句。前人诗句一经苏轼点化,不仅意境新颖,而且更加凝炼。“挂檐低户映蛾眉”一句说明,由于月的侵檐入户,使月与人显得十分亲近,而娟娟似蛾眉的柔情美态,也就显得更为动人。这看似写景的一笔,却使“月与高人本有期”的内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了。
诗人观月动情,从月的圆缺上想到人的命运。“只从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二句,写出了因满招损的自然规律。满月给人间曾带来无限美景和喜悦之情,然而月满即月缺的开始。诗人久久伫立,眺望远海,等待着迟迟升起的一轮冰月,心中泛起淡淡的愁绪。“冰轮”二字写出了月的光洁、纯净,同时也略带清寒之意。此时诗人那官场失势的往事,正随着海上徐徐升起的明月而浮现在犹如海波一样动荡不宁的思绪之中了。
诗人以人拟月,借月抒感,把月写得有情有思。这种以人拟物、借物抒怀的高超技法,是苏轼诗的一个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