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过岭阅读答案-苏轼,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时间:2018-01-25
过岭
【宋】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呜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注释】
①作者被贬遇效自岭南北归,途中过大庾岭,到达虔州作此诗,时年66岁。
②作者自绍圣元年一贬再贬,今重到虔州,计已七年。
③这里江南指虔州。
④毵毵(sān),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突出了“甘”之少,“长”与“少”的对比,揭示了人生苦痛多于甘甜的道理。
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醉中”对“梦里”,似梦似幻;“江南”对“海外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梦境,今日北归如宿醉。
C.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一词表明在山润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身心的疲惫。
D.尾联中“谁遣山鸡忽惊起”的意思是:谁人让山鸡忽然受惊飞起,扰乱了山间的宁静。这一句集中反映了自然的勃勃生机。
E.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又不乏瑰丽雄奇之美,比如“生”“鸣”“绕”“滴”几个动词为山景增强了气势,富有激情磅礴之美。
15.诗歌尾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何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BC(5分。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
【解析】A项“一勺”突出“甘”之难得,之甜美。首联揭示的不是人生苦痛多于甘甜的道理,而是表达七年被贬,终于北归的喜悦之情。D项这一句诗以声衬静,表现山间的宁静,并不是表现自然的勃勃生机。E项此诗的语言风格并非瑰丽雄奇,而且这几个动词也不是增添了激情磅礴之美。
15.以动衬静,以景结情。(2分)尾联描写了山鸡惊起、落雨纷纷的画面,以动衬静,表现出了山间的宁静;(2分)尾联以景物描写收束全诗,毛毛细雨荡涤苏子人生的抑郁,山间静谧给予诗人心灵的安宁,表现了诗人乐观与旷达之情。(2分)



位置:主页 > 宋词精选 > 苏轼的诗词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