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3-07-23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译文]  和你世世代代都做兄弟,希望我们来生再做兄弟时,继续这一生未了的因缘。
  [出自]   北宋  苏轼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璫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注释: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时年苏轼四十四岁,家属由自己的弟子,也是苏辙的女婿王适(字子立)安置在南都(今河南商丘以南),由苏辙照料,而苏辙当时也是身负债务,因此苏轼说是拖累了苏辙。
   是处:到处。
   柏台:御史台的别称。
   锒铛:拘犯人用的铁锁链。
   牛衣:用草编制的蓑衣,用以为牛御寒。
 
译文:
    其一:圣明的皇帝恩泽如天,世间万物都能感受到他的恩泽。我如今自取灭亡全是因为自身的愚钝。我还没到老年就要死了,没有安排好家人的生活,以后还要拖累你。我死后不论哪里的青山都可以安葬,以后每逢夜雨,想起我们曾经的约定,你也只能独自伤心。我希望生生世世都是兄弟,来生也不改变这种情谊。
    其二:夜晚的御史抬霜气冷冷袭人,月下只有风吹动铁链发出声响。我思念家乡,每每梦中相见总是心跳不安如同受惊的小鹿,一想到即将接受极刑就胆战心惊。看看自己的儿子仪表出众很是欢喜,但想到家境贫寒,更觉愧对妻子。我死之后不知魂归何处,希望还是把我葬在浙西吧,权当这里就是故乡。

赏析:

第一首是说:当初从政时,曾寄诗给苏辙相约:“寒灯相对寄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前一年在徐州时也说:“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上,扶病入西州。”如今功未成,名未遂,结果却得“先偿债”,留给子由的是“十口无家更累人”,让弟弟独自伤心;今生已矣,只有希望来世时,再成为兄弟,好了结兄弟情缘。
    第二首则写:身系御史狱,铁链缚身,几经恐惧,命如待宰的鸡。伤愧没能留甚么给老妻和孩子,狱中又听说:湖州、杭州地方的百姓,为他斋戒作道场以求解厄,有月余之久,因此唯有死后,就把他葬在那里,以为回谢。
    乌台诗案是一场有名的文字狱。作为苏轼主要罪证的《钱塘集》,今天已经失传,但是从宋人当时所纪录的诗文,多数仍可以找到。像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诗的第二首: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原本李定、舒亶就极力大作文章,说他“怨诽君父”;此诗一出,副相王珪更举后面三、四两句说:“今陛下飞龙在天,轼欲求之地下之蛰龙,不臣孰甚焉!”结果,连神宗都觉得未免太牵强了,说:“彼自咏桧尔,何预朕事!”狱中,官吏问他这两句诗有无讽刺之意,苏轼回答说:他是根据王安石的诗句“天下苍生待晓雾,不知龙向此中蟠”来的。可是,王珪等人硬是捕风捉影,要置苏轼于死地,当时朝臣有人避之唯恐不及,也有人上书营救,劝谏神宗,如章敦,虽然政治立场是支持新法,但劝神宗,当初仁宗得到苏轼,以为是得到一代之宝,如今把他下狱,只怕后人说皇帝“听谀言而恶讦直”。宰相吴充则举:曹操尚能容忍弥衡为例,皇帝以尧舜为榜样,岂不能容下一个苏轼吗?王安石弟弟王安礼说: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言举人,不以言罪人,若对苏轼判刑,恐后人批评不能容才。甚至养病的仁宗皇后-曹太后亦出面:过去仁宗曾高兴地说:为子孙得两宰相。现在苏轼是否被仇人中伤?
    至于弟弟苏辙,更写了《为兄轼下狱上书》,说道:“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轼居官在家,无大过恶,为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纳在身官,以赎兄轼。”“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情愿以交回官职,来换哥哥一命,实在哀凄动人,可是没有用,朝廷依然不理。
     苏辙另有一组诗《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其中《咏榆》写道: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纷纷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凌厉的秋风中,万物凋零,凌云枝条也成了樵夫的薪材,贵贱荣辱,完全因所处的地势而然;青松(高官)未必可贵,还不如一树枯榆,能够自保其身。又如《残腊五首》之一:
“霜雪何与我,忧思自伤神。忠信亦何罪,才名空误身。”这都是因为哥哥苏轼而发的,。
    最后,还是靠了当时已隐居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神宗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起了决定的作用。“以公(王安石)一言而决。”从轻发落,十二月二十九日苏轼获释,被贬往黄州(湖北黄冈)充团练副使,但不得签办公事,苏辙同受贬斥,贬为筠州监酒,总共经过了一百三十天的生死煎熬。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宋词精选 > 苏轼的诗词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