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全词翻译赏析
时间:2015-04-01
齐天乐
吴文英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飔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注释]
①西陵:乐府诗:“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桃叶、西陵皆指所思恋之人。
②凉飔:凉风。
③碛:沙洲。
④秋镜:秋水如镜。
⑤柔葱:喻手指。
⑥分瓜:段成式诗:“犹怜最小分瓜日。”
⑦行云:美人。
【译文】
眼前一片烟波凄迷,我又来到宛如桃叶渡的西陵路上,十年来我总是黯然神伤,天天离魂缥缈就像随着潮汐一样潮涨潮落。现在古老的杨柳又重新攀折,追忆往昔就像轻迅飘忽的鸥鸟一样,骤然相聚却又轻易分别,各居一方。我独自一人倚靠在这高高的亭子上,追寻着往日曾经登临的影迹,细把当年的旧事回想。突然一阵秋风乍起,吹来阵阵凄凉,渺茫的轻烟弥漫在整个沙滩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只船帆像鸟儿的翅膀一样,在风中翱翔。暮色苍茫的远山横隔着一道翠碧。只有江岸上的几朵野花,陪伴着我共同对着如镜的秋水,映照出我的面容憔悴。想起当年,晚宴后你送走别的宾客,单独把我留在玉堂。灯烛半熄,清澈明淳的眼波水汪汪,一顾一盼之间显得情深意长。肌肤润泽白皙如冰似雪,白嫩而又纤细的手指宛如嫩葱着了雪霜,还记得你亲自为我分瓜,待我是那样温柔体贴。我们共同用过的酒杯,我不忍心将它冲洗,你从来也不肯来到我的梦乡,尽管我曾多次在梦中把清泪流淌,可惜现在在这样孤单寂寞的秋夜,只有蟋蟀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吟和悲唱。
【译文二】
又来到烟波迷离桃叶西陵路,十年来我魂牵梦断有如潮汐。重新攀折那送别的古柳枝,想起那像鸥鸟分飞的别离,我独倚高亭追寻游踪旧迹。秋风乍起送来阵阵凄凉,渺渺烟雾笼罩沙洲轻帆疾飞,暮色苍茫远山一片苍翠。只有岸边的落花多情,和憔悴的我一起倒映在水里。
想起那次在暗淡的华堂送客,你留下我,多情眼波顾盼生辉,宛如芳艳澄澈的流水。素洁的玉臂如晶莹的凝冰,柔润的纤指像雪白的嫩葱,最难忘你为我分瓜的深情厚谊。当年你用过的酒杯我至今未洗,但我再也梦不见与你欢聚,只能空自洒落相思清泪。可怜这凄寒的秋夜,伴我的只有蟋蟀啼鸣稀雨滴滴。
【评点】
当年词人在杭州时曾与一歌姬结识,并生出一段感情,如今词人再度回到杭州,不禁想起昔日情人,因作此词,抒发思念之情。
上片写旧地重游的感受。起句暗用典故,并化用王献之的《桃叶歌》,抒发自己对旧日情人的思念之情。“烟波”、“桃叶”和“西陵路”这一系列代表离别的景物叠在一起,好不凄凉。“十年断魂潮尾”则点明词人与情人分别已有十年之久。如今再次来到渡口,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中。“古柳”六句,以眼前景色之凄清,点缀词人此刻悲凉的心境。结尾更是以憔悴的江花暗寓自己的一片深情和无限思念。
下片,词人以对往昔甜蜜情景的追忆,抒写自己对情人的一片相思。“华堂”两句暗写情人对自己的柔情蜜意,送走他人后独留自己陪她栖宿。“素骨”三句,则是赞伊人体态优美、皮肤光滑,加之对词人的一往情深,令词人感慨不已。“清尊”三句则是离别后的万千眷恋,“漫沾残泪”细细刻画了两人相思之深、相思之苦。最后两句写旅馆实景,“秋宵”和“疏雨”写出凄凉之感,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离索之意更浓。
全词以景写情,虽是追忆,但描写逼真,刻画有力,寥寥数语,就将离索后相思的苦痛,满载纸上。
[赏析]
这首词的内容是忆恋小妾。上阕写故地重游,昔日“江花”依旧,佳人不在,极尽哀愁。下阕第一句追忆离别情景。“素骨”、“柔葱”,状写佳人的妩媚;“分瓜深意”写二人的亲密无间。“梦不湿行云”写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最后以“秋宵”、“乱蛩疏雨”结束,凄凉景衬凄凉情,更增无限凄凉。
这首词是重返杭州追思昔日的恋情,怀念旧情人之作。吴文英曾在杭州与一姬人相识,这首词是他重来杭州,回亿当年与歌姬的聚别,怀恋旧情之作。据陈洵《海绡说词》考证,“此与《莺啼序》盖同一年作,彼云十载,此云十年也。”如果真的如书上所说的那样,那么这首词则是为怀念杭州亡妾而作的。
“烟波”二句,借用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写十年后重游与情人分手的渡口,不胜伤感。“断魂潮尾”,不仅说明了别后怀念之殷,相思之苦,也为下片写十年前相见的情形埋下伏笔,使上下片遥相映带,两两相形。
“古柳”三句,伤今感昔。在亭上聚首,攀柳话别,是当日情形。“骤”、“重”二字,写出了当年别离的匆匆和今日故地重游、独倚危亭时的感慨。
“凉颸”以下五句,则写倚亭时所见。先是远眺:凉风天末、急送轻舟掠过水中沙洲,黄昏时远山翠影依稀。“乍”指突然变化,“渺”指烟波浩渺,“烟碛”指朦胧的沙洲,“飞”指轻舟疾速远逝。“横”字见暮山突出之妙,令人想起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一句中“横”字的使用。远处山光水色,一片迷蒙。再看近处,江面如镜,映花照人。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人影也同样憔悴。“但有”二句,怜花惜人,借花托人,更见相思憔悴之苦。
上片写作者旧地重游,独自倚亭思念故人的孤苦憔悴之情。下片写夜间独处时对昔日的美好回忆。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词人说: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
吴文英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飔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注释]
①西陵:乐府诗:“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桃叶、西陵皆指所思恋之人。
②凉飔:凉风。
③碛:沙洲。
④秋镜:秋水如镜。
⑤柔葱:喻手指。
⑥分瓜:段成式诗:“犹怜最小分瓜日。”
⑦行云:美人。
【译文】
眼前一片烟波凄迷,我又来到宛如桃叶渡的西陵路上,十年来我总是黯然神伤,天天离魂缥缈就像随着潮汐一样潮涨潮落。现在古老的杨柳又重新攀折,追忆往昔就像轻迅飘忽的鸥鸟一样,骤然相聚却又轻易分别,各居一方。我独自一人倚靠在这高高的亭子上,追寻着往日曾经登临的影迹,细把当年的旧事回想。突然一阵秋风乍起,吹来阵阵凄凉,渺茫的轻烟弥漫在整个沙滩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只船帆像鸟儿的翅膀一样,在风中翱翔。暮色苍茫的远山横隔着一道翠碧。只有江岸上的几朵野花,陪伴着我共同对着如镜的秋水,映照出我的面容憔悴。想起当年,晚宴后你送走别的宾客,单独把我留在玉堂。灯烛半熄,清澈明淳的眼波水汪汪,一顾一盼之间显得情深意长。肌肤润泽白皙如冰似雪,白嫩而又纤细的手指宛如嫩葱着了雪霜,还记得你亲自为我分瓜,待我是那样温柔体贴。我们共同用过的酒杯,我不忍心将它冲洗,你从来也不肯来到我的梦乡,尽管我曾多次在梦中把清泪流淌,可惜现在在这样孤单寂寞的秋夜,只有蟋蟀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吟和悲唱。
【译文二】
又来到烟波迷离桃叶西陵路,十年来我魂牵梦断有如潮汐。重新攀折那送别的古柳枝,想起那像鸥鸟分飞的别离,我独倚高亭追寻游踪旧迹。秋风乍起送来阵阵凄凉,渺渺烟雾笼罩沙洲轻帆疾飞,暮色苍茫远山一片苍翠。只有岸边的落花多情,和憔悴的我一起倒映在水里。
想起那次在暗淡的华堂送客,你留下我,多情眼波顾盼生辉,宛如芳艳澄澈的流水。素洁的玉臂如晶莹的凝冰,柔润的纤指像雪白的嫩葱,最难忘你为我分瓜的深情厚谊。当年你用过的酒杯我至今未洗,但我再也梦不见与你欢聚,只能空自洒落相思清泪。可怜这凄寒的秋夜,伴我的只有蟋蟀啼鸣稀雨滴滴。
【评点】
当年词人在杭州时曾与一歌姬结识,并生出一段感情,如今词人再度回到杭州,不禁想起昔日情人,因作此词,抒发思念之情。
上片写旧地重游的感受。起句暗用典故,并化用王献之的《桃叶歌》,抒发自己对旧日情人的思念之情。“烟波”、“桃叶”和“西陵路”这一系列代表离别的景物叠在一起,好不凄凉。“十年断魂潮尾”则点明词人与情人分别已有十年之久。如今再次来到渡口,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中。“古柳”六句,以眼前景色之凄清,点缀词人此刻悲凉的心境。结尾更是以憔悴的江花暗寓自己的一片深情和无限思念。
下片,词人以对往昔甜蜜情景的追忆,抒写自己对情人的一片相思。“华堂”两句暗写情人对自己的柔情蜜意,送走他人后独留自己陪她栖宿。“素骨”三句,则是赞伊人体态优美、皮肤光滑,加之对词人的一往情深,令词人感慨不已。“清尊”三句则是离别后的万千眷恋,“漫沾残泪”细细刻画了两人相思之深、相思之苦。最后两句写旅馆实景,“秋宵”和“疏雨”写出凄凉之感,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离索之意更浓。
全词以景写情,虽是追忆,但描写逼真,刻画有力,寥寥数语,就将离索后相思的苦痛,满载纸上。
[赏析]
这首词的内容是忆恋小妾。上阕写故地重游,昔日“江花”依旧,佳人不在,极尽哀愁。下阕第一句追忆离别情景。“素骨”、“柔葱”,状写佳人的妩媚;“分瓜深意”写二人的亲密无间。“梦不湿行云”写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最后以“秋宵”、“乱蛩疏雨”结束,凄凉景衬凄凉情,更增无限凄凉。
这首词是重返杭州追思昔日的恋情,怀念旧情人之作。吴文英曾在杭州与一姬人相识,这首词是他重来杭州,回亿当年与歌姬的聚别,怀恋旧情之作。据陈洵《海绡说词》考证,“此与《莺啼序》盖同一年作,彼云十载,此云十年也。”如果真的如书上所说的那样,那么这首词则是为怀念杭州亡妾而作的。
“烟波”二句,借用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写十年后重游与情人分手的渡口,不胜伤感。“断魂潮尾”,不仅说明了别后怀念之殷,相思之苦,也为下片写十年前相见的情形埋下伏笔,使上下片遥相映带,两两相形。
“古柳”三句,伤今感昔。在亭上聚首,攀柳话别,是当日情形。“骤”、“重”二字,写出了当年别离的匆匆和今日故地重游、独倚危亭时的感慨。
“凉颸”以下五句,则写倚亭时所见。先是远眺:凉风天末、急送轻舟掠过水中沙洲,黄昏时远山翠影依稀。“乍”指突然变化,“渺”指烟波浩渺,“烟碛”指朦胧的沙洲,“飞”指轻舟疾速远逝。“横”字见暮山突出之妙,令人想起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一句中“横”字的使用。远处山光水色,一片迷蒙。再看近处,江面如镜,映花照人。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人影也同样憔悴。“但有”二句,怜花惜人,借花托人,更见相思憔悴之苦。
上片写作者旧地重游,独自倚亭思念故人的孤苦憔悴之情。下片写夜间独处时对昔日的美好回忆。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词人说: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