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行经华阴》阅读答案,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时间:2018-09-04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①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②。
【注】①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②长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3分)
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宏。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15.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全诗着眼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6分)
答
14.D(“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这里有想象,虚写,而非全“看到”。)
15. ①诗歌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瑰丽,抒发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②即景生感(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前三联虽有层次先后,却全为写景,尾联笔锋一转,绾合前文,感叹自己奔波于仕途;但诗人没有直说,反向旁人劝喻,导出"何如学长生"的诗旨,隐约曲折。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①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②。
【注】①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②长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题(3分)
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宏。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15.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全诗着眼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6分)
答
14.D(“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这里有想象,虚写,而非全“看到”。)
15. ①诗歌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瑰丽,抒发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②即景生感(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前三联虽有层次先后,却全为写景,尾联笔锋一转,绾合前文,感叹自己奔波于仕途;但诗人没有直说,反向旁人劝喻,导出"何如学长生"的诗旨,隐约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