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3-07-04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译文] 黄鹤一去就不再回来,白云啊,千百年来飘飘悠悠。
[出自] 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文解释】
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词语解释】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处。
历历:清楚分明。
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今武汉西南长江中。
②历历:清楚可数。
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⑤空余:只留下。(空:只)
⑥乡关: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登上今天的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合乎格律上「起、承、转、合」的要求,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赏析二: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诗作的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景到言到,语如联珠;后两句则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特别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最高峰巅。诗人的风采与秉性亦随诗篇的展开跃然纸上:他才华横溢,如晴川东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节,似芳草萋萋,峥嵘不已。没有自恋自迷之颓废,也无自私自利之狭隘,乡愁情怀的抒发也同样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不愧为是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第一佳作。
[译文] 黄鹤一去就不再回来,白云啊,千百年来飘飘悠悠。
[出自] 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文解释】
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词语解释】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处。
历历:清楚分明。
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今武汉西南长江中。
②历历:清楚可数。
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⑤空余:只留下。(空:只)
⑥乡关: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登上今天的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合乎格律上「起、承、转、合」的要求,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赏析二: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诗作的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景到言到,语如联珠;后两句则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特别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最高峰巅。诗人的风采与秉性亦随诗篇的展开跃然纸上:他才华横溢,如晴川东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节,似芳草萋萋,峥嵘不已。没有自恋自迷之颓废,也无自私自利之狭隘,乡愁情怀的抒发也同样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不愧为是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第一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