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鉴赏

时间:2013-04-21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鉴赏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鉴赏
翻译: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背景:
王维大约在公元740、741年(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鉴赏:
    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罟(gǔ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般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啊!──这话也讲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陈贻掀)

赏析二
    此诗第一句点出送客是在渡口.它在一片婆娑的杨柳掩映之中,所以说"杨柳渡头".句尾的"行客稀"三字则写渡口的冷落.这其中隐隐透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全句从静与动两个侧面清晰地描绘出江边送客时的情景.第二句写客船已发,送行者即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站在岸头目,送友人,心逐江波.情思悠远.这时,惜别变为对朋友一路行程的关心.这两句,既是环境的安排,也有气氛的烘托,为以下的感情抒发作了准备.
  七绝的第三句多是全篇的关键.这一承转句的作用在于开拓诗境.格调的高下,笔法的工拙,要看这一句.本诗的第三句以春色比友情,可以说是翻空出奇.朋友的惜别相思之情,同季候上的春色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但诗人用这一比喻,却使人觉得诗格外生色.不仅是因为这个比喻新奇.而且它能化无形为有形,能将主观情感转变为客观事象.于是"相思"成了目可以视,耳可以闻的东西.似乎它的浓淡,深浅,也都可以体察入微.一句话,"春色"即为"相思"的表征.人们对春色的所有美好感觉、印象,乃至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对春色的歌咏,此时也都成了"相思"一语的丰富内涵.
  两个事物,不管它们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只要有某一点相近,即可构成比喻.这一比喻之所以好.首先因为它是合于情理的.仔细一想,人们的友爱,朋友的情谊,不正象那使万物滋荣,随着东风细雨染遍山川原野的春色么?春色不也如同友谊那样情意绵绵么?人们生活在友爱之中,心里会泛起无限春意.朋友间的感情交流.也恰如温馨和煦的春风.从诗的上下文说,这一比喻是承接第一句的"杨柳"而来.由"杨柳".可以想象一派蓬勃烂漫的春景.从第二句的"罟师荡桨"四字.也可以想见那一江浓绿如酒的春水.这是就眼前景物取譬,现成而无生硬之感.
  取以作譬的事物"春色"充溢天地之间,无处不在.从行人一方着眼,便是朋友的深情厚爱无时无刻不在他身边,于是他感到自己的好友始终跟自己一道.满目春色即是他的颜色,江上氤氲之气便是他的呼吸.所有这些,无非是说真挚的友情不怕天长水远,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可若是直接这么说出来,那就不成其为诗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唐诗三百首全集 > 王维的诗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