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禁止组织学生补课令”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2)
时间:2016-01-05
为“禁补令”喝彩
罗带
当“禁补令”如惊雷响彻湖南大地之时,全省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沸腾了,展开了大讨论,余为高三学子,感受至深,现述之如下:
“禁补令”初下之时,各界情态,或喜或怒,或惊或悲,不一而足。高一高二学生闻之,如蒙天恩,无不欢呼雀跃;各补课学校的校长们闻之,则如丧考妣,悲愤不能自已;唯高三师生闻之,喜忧参半。长假漫漫,安然于家中休养自是快意,然而高考在即,又不能荒废了时间。在我看来,“禁补令”当为今年第一快意人心之事,诸君何必忧愁?“禁补”非“禁学”,于高考有所希冀者,在家中自可努力,学问之事,并非困于一室间方有所得。
有道是“治乱世,用重典”。“禁补令”正是针对当今补课学校层出不穷,教育市场兵荒马乱的现状而下的一剂“猛药”。当高考已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各学校无不加班加点,以求独木桥上展风采。于是学生疲于奔命,整日于墨卷间辗转,素质教育遂成了一纸空文。当补课如军备竞赛般愈演愈烈,学生不免身心皆损。当此之时“禁补令”无疑是对广大师生的一次“解放”。
其实湖南的禁补令并非开全国之先河,昔日山东就曾初试牛刀,无奈只改其一点,反倒养肥了一大批培训学校。而湖南则汲取了教训,对于培训机构一视同仁,狠狠地煞了它们的气焰。随“补课”而生的众培训学校,如“新东方”“马思特”,几年间为地方GDP做出了重大贡献,可学生们究竟从他们插科打诨的课堂氛围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中收获了什么?只是大多数家长的血汗钱如流水般汇集到了少数人的腰包中。这样的机构是中国教育之痛,而禁补令恰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为百姓割去了这些赘生物,让高中教育有一个健康的环境。
教育是国家大计,不可不慎。改革之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固然会有阵痛。昔商鞅变法,虽初有不便,然秦皇行之,秦故雄于六国;而荆公变法,几次废主,功败垂成,故宋有靖康之耻,前史当以为鉴。“禁补令”的下达,是为了让高中教育在一个良性的土壤中生长,培育出栋梁之才。如能一直推行,补课歪风必得扭转。
我们的父辈也曾年轻过,可他们并没有这么繁重的课业负担,只有蓝天碧海,山花烂漫,他们最终不也成了参天大树?禁补之后,我们,或许也能一样。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论述有力,“‘禁补’非‘禁学’”的观点,启人思考。由不同年级学生的反映谈到自己的观点,由补课之弊谈到改革之痛,最后对比父辈的教育状况,层次清楚,引人思考。能从社会角度进行思考,语言简洁,流畅。但“禁补”的意义何在,宜进行正面的思考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