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卷Ⅰ作文题写作指导及范文(2)
时间:2016-07-01
(三)立意分析
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的内容与寓意”进行写作。所谓材料的内容,就是漫画本身的外在表现,即画面本身的内容,而材料的寓意,则是漫画所反映出来的某种精神理念或现实观念。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其隐含的意思是文体不限,但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应该按照该文体的形式规范进行写作。在这些要求的前提下,本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四个显眼的分数对比,巴掌印与唇印的对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孩子的教育,切不可“唯分数至上”。这是大部分考生都能想到的一个观点。漫画中的人物显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很多家长眼里只有考试成绩与分数,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例如身心健康、实际能力等,采取忽视的态度。这就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漫画的首要意义就在于用夸张的形式批判这种现实。考生可以从这些符号入手,解读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总结出观点,并且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第二,如果再仔细分析这四个分数的话,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标准化的分数”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心理扭曲。在0—100的分数区间,有几个分数的标志,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知识与能力的等级,例如优秀的等级、良好的等级、合格的等级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标志,一是100分,这是满分,不仅意味着优秀,而且意味着完美无缺,是家长心目中最完美的综合实力的体现。第二个就是60分,这是合格能力的最低标准,60分及格,这是所有学生都知道的常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一个孩子之所以愁眉苦脸,挨了家长的巴掌,正是因为偏离了“最高标准”,第二个孩子之所以喜笑颜开,得到家长的赞赏,正是因为达到了“最低标准”。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们也可以反思分数标准与实际的等级含义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因果关系。
第三,如果我们着眼于同一个孩子的分数的对比的话,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着一种“唯进步主义”的倾向。对于这种倾向,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试得了55分,第二次考试得了61分,两次相比,成绩存在着明显的进步,面对这种进步,家长和孩子都开心,这无可厚非;对于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得了100分,第二次考试得了98分,或许家长和孩子都不开心的一个原因是成绩退步了。或者说,家长真正恼火的并不是孩子没有拿到满分,而是与上一次考试相比,孩子的成绩退步了。于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当一个孩子的成绩已经处于高位时,不论是进步还是保持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辩证看待孩子成绩的进退,特别是在一个不能改变的大环境的前提下,用平常心和理智来看待成绩的进退,无疑是正确的做法。
第四,如果我们着眼于分数与巴掌印、唇印的对比分析,是不是还可以这样分析:当一个孩子取得了满分或者不及格的分数,家长的做法就是简单的表扬或批评,甚至使用暴力手段进行批评;当一个孩子取得进步或者成绩退步时,家长的管理手段也是如此。也就是说,目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会使用简单的表扬或粗暴的批评等教育手段,或者说,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手段。这幅漫画其实也是在批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使用真正的教育方法,不能真正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而总是运用这些感性的手段。也就是说,这幅漫画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五,当我们着眼于孩子的表情与分数之间的对比时,我们也可以进行如下分析:悲观主义者往往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当自己退步时,看不到自己的真正实力;乐观主义者往往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当自己进步时,即使这种进步依然没有达到很高的层次,却依然坦然面对。这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孩子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但如果考生经过比较,得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一样”“不同的人看待不同的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等观点,则视为偏离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