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
时间:2018-05-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2018年以来,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引起了观众的巨大反响。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深受群众好评。
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成龙抛出一句感叹:“我们有功夫,我们有熊猫,但我们没有功夫熊猫。”
③据报道,2014年,上海举办了一场全国青年美术大赛。在初评现场,评委遭遇了展览举办l0年以来最严重的“国画危机”。与油画、版画以及雕塑相比,国画数量仅占此次报名参评作品数量的四分之一。在来自全国各地的3 400多件征稿作品中,国画质量最糟糕。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典咏流传》走红。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当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被棋手柯洁用深情的歌声唱出时,这句耳熟能详的词句还是给予我惊艳和陌生。那份数百年前的故园情思、羁旅感慨因悠扬的节拍被再度激活,令人耳目一新。这是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的一个片段。和诗以歌,让诗文与音乐“金风玉露
一相逢”,为古雅的字句注入时尚新鲜的旋律血液,获得新的生命和传播,是这档节目的创
意与宗旨。在音乐竞演节目大行其道、传统文化节目屡遇瓶颈之时,这种结合的尝试无疑是
一次颇具巧思的突破。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把准新时代脉搏,找到令人喜闻乐见、影响广远的
新路径,《经典咏流传》算得上一次可贵的示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成龙抛出一句感叹:“我们有功夫,我们有熊猫,但我们
没有功夫熊猫。”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道路上,
这种创造性的转化理念和传播方式依旧是我们所缺乏的。面对丰厚的历史积淀、文化“矿藏”,
我们挖掘、制作的精品数量仍显不足,常常是找到好素材、好角度,却找不到好的讲述方法、
有创意的呈现形式;或是呈现方式缺乏“意想不到”的惊喜感或新鲜感,难以引人人胜。食
材固然重要,但做法是否精妙有新意,调味是否适宜有特色。摆盘是否别致有美感,同样影
响着食者对菜肴的评价。能否找到一根新颖夺目、视角独特的线将精华串起,让受众感受到
别开生面的新意和令人赞叹的创意,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直接效果。
可喜的是,近些年我们看到了诸多成功的尝试。《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国产动画电
影,将《西游记》《庄子》等古籍里的角色元素进行全新的故事设计,配合精良的制作,收
获叫好又叫座的效果。用“追逐争霸”的现代擂台展现诗词义化,以“明星演绎”的形式介
绍中华“国宝”,《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让传统诗词、历史文物收获了“新粉丝”,掀
起了新热潮。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人,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实又何止是传统文化?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在机动车时代黯然没落,共享理念的引
入,让“老王国”再放新光,使自行车再次成为“时髦”的交通工具。空房闲置资源浪费是
个老问题,旅游“短租”模式的兴起,让空房成为背包客随时的中转站、体息点,租房与旅游对接,邂逅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当某些传统文化、传统行业走人困境,陷入迷惘,我们未必束手无策,有时只缺一双创意的翅膀。有了它,便能飞跃阻挡的高墙,奔向新的远方。
(文章选自《人民日报》王子潇)
①2018年以来,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引起了观众的巨大反响。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深受群众好评。
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成龙抛出一句感叹:“我们有功夫,我们有熊猫,但我们没有功夫熊猫。”
③据报道,2014年,上海举办了一场全国青年美术大赛。在初评现场,评委遭遇了展览举办l0年以来最严重的“国画危机”。与油画、版画以及雕塑相比,国画数量仅占此次报名参评作品数量的四分之一。在来自全国各地的3 400多件征稿作品中,国画质量最糟糕。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典咏流传》走红。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当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被棋手柯洁用深情的歌声唱出时,这句耳熟能详的词句还是给予我惊艳和陌生。那份数百年前的故园情思、羁旅感慨因悠扬的节拍被再度激活,令人耳目一新。这是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的一个片段。和诗以歌,让诗文与音乐“金风玉露
一相逢”,为古雅的字句注入时尚新鲜的旋律血液,获得新的生命和传播,是这档节目的创
意与宗旨。在音乐竞演节目大行其道、传统文化节目屡遇瓶颈之时,这种结合的尝试无疑是
一次颇具巧思的突破。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把准新时代脉搏,找到令人喜闻乐见、影响广远的
新路径,《经典咏流传》算得上一次可贵的示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成龙抛出一句感叹:“我们有功夫,我们有熊猫,但我们
没有功夫熊猫。”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道路上,
这种创造性的转化理念和传播方式依旧是我们所缺乏的。面对丰厚的历史积淀、文化“矿藏”,
我们挖掘、制作的精品数量仍显不足,常常是找到好素材、好角度,却找不到好的讲述方法、
有创意的呈现形式;或是呈现方式缺乏“意想不到”的惊喜感或新鲜感,难以引人人胜。食
材固然重要,但做法是否精妙有新意,调味是否适宜有特色。摆盘是否别致有美感,同样影
响着食者对菜肴的评价。能否找到一根新颖夺目、视角独特的线将精华串起,让受众感受到
别开生面的新意和令人赞叹的创意,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直接效果。
可喜的是,近些年我们看到了诸多成功的尝试。《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国产动画电
影,将《西游记》《庄子》等古籍里的角色元素进行全新的故事设计,配合精良的制作,收
获叫好又叫座的效果。用“追逐争霸”的现代擂台展现诗词义化,以“明星演绎”的形式介
绍中华“国宝”,《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让传统诗词、历史文物收获了“新粉丝”,掀
起了新热潮。传统文化因与时俱进的创意融人,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实又何止是传统文化?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在机动车时代黯然没落,共享理念的引
入,让“老王国”再放新光,使自行车再次成为“时髦”的交通工具。空房闲置资源浪费是
个老问题,旅游“短租”模式的兴起,让空房成为背包客随时的中转站、体息点,租房与旅游对接,邂逅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当某些传统文化、传统行业走人困境,陷入迷惘,我们未必束手无策,有时只缺一双创意的翅膀。有了它,便能飞跃阻挡的高墙,奔向新的远方。
(文章选自《人民日报》王子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