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阅读答案
时间:2015-07-19
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
——记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①刘先林不讲究吃,也不讲究喝,单单讲究空气流通。即使在北京冬天凛冽的寒风中,他家的窗户也处于洞开状态;办公室来了客人,刘先林让座,然后便“开窗,通风!”将已经打开的窗子开到最大,门也敞开,然后满意地坐下:“这样好。”办公室调整,刘先林拒绝套间办公室,唯独看中空气对流的办公室。有人找他时,他就在靠门的办公桌上,从高高的两摞书间昂起头来。
②在“文革”中,中国测绘局的科研人员被打发到工厂去。很多人打牌聊天闲度光阴,而刘先林却在车间学会了工人师傅的本事:车、刨、铣、钳各工种。比如当年大家都觉得没用处的计算机,刘先林竟然在全北京没有几台计算机时,凌晨在别的单位上机,为此,他前半夜就要去排队等候。
③刘先林喜欢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里有充足的氧气,是刘先林创造的源泉,而创造是刘先林的生命。在这样的富氧环境中,刘先林研究出来JX系列解析测图仪,这个专攻图像处理的系列设备,成了国外产品独占中国市场的终结者。目前可以直接快速获取影像并记录于硬盘的领先世界的数字航空摄影仪也已是刘先林研究成果中的“待嫁新娘”。测绘界使用的都是高级精密的设备,从纯进口国到出口国,刘先林在其中起了革命性的作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对科研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最高褒奖,几十万人的中国测绘界一共只获得过两次,而这两次得主都是刘先林。
④刘先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直奔主题”。
⑤刘先林认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产品,都不应华而不实。实验时,他戏称自己是“胶布工程师”,用胶布粘贴就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在研制JX-3解析测图仪时,刘先林特意邀请生产单位的作业员来参与,生产作业需要什么功能,他就在仪器上设置什么功能。因为刘先林认为:“需要是发明之母。”刘先林产品的用户们评价他的产品:看上去不那么漂亮,但是实惠、好用、细致、功能强大。
⑥我国科技界申请课题,大多数情况先论证国外如何如何,刘先林却很少去关注某个课题是不是国外研究的热点。他说:“我从事研究的项目,总是从国家需要出发,从测绘生产的需要出发。”他的同学、一位两院院士说,自己是传统的,写一堆文章,带一群学生;而刘先林是基层的、快速的、简捷的,几乎不写科研文章,也不去考职称,更不去考虑自己科学家的身份与衣着是否相配。
⑦也许是用心专一的人都有的特点吧,他们需要用纯粹的心去做纯粹的事,其他问题在他们看来可以予以最大程度上的忽略。刘先林泡茶用的不是杯子,而是一个塑料大茶壶,没有壶盖。茶壶大,是因为一次可以倒很多水,用起来方便,而碍事的壶盖和过滤茶叶用的东西,因“直奔主题”而被扔掉了。刘先林的毛衣永远是今天正着穿,明天反着穿。他从不关注脱下来的毛衣是反是正。国家测绘局领导有一次到研究院调研,车子快到研究院时,看见前面一个白发老头,一边裤腿高,一边裤腿低,蹬着辆三轮车,正好在小车前面走,到了研究院门口一下子就拐了进去。这位领导心想,测绘科学研究院怎么让收废品的随便进出?赶上去一看,是刘先林。即使是见大领导,刘先林有时也光着脚穿一双大两号的皮鞋。会见外宾时也不考究衣着。外事办的人说,刘先林给中国人争气,争气不在外表。
⑧刘先林心中装的是发明创造的大思考。采访时,只要记者让他随意而谈,他准会侃侃而谈,没有大道理,全是与他质朴外表相称的大实话。不善言语的刘先林经常急出有些哲理的话:一个民族不能只有传递知识的能力,而没有生产知识的能力,中国人应该是有创造力的。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当的两项是( )(5分)
A.科技创造是严谨的,但科技创造需要开放的、大胆的、具有前瞻性的思维,用“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作标题不但富有诗意,而且符合人物特点。
B.文章开头叙述刘先林讲究空气流通的几件趣事,主要说明刘先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说明呼吸新鲜空气能促进科研发明的奇思妙想。
C.刘先林不善言语,但他喜欢说“直奔主题”,文中画线的两句话,都是直奔主题的。在刘先林看来,实际需要就是科技发明创造的主题。
D.“文革”中,别人闲聊,他学技术;当年别人觉得学计算机没用,他却孜孜以求;搞科研,别人关注热点,他却根据需要。这几处对比,凸显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E.文章先写刘先林的生活喜好,再记叙他日常生活中的几件琐事,接着叙述他的科研特点,最后一段介绍他的大写人生,脉络清楚,层次分明。
2.在这篇人物通讯中,刘先林作为科学家有哪些可贵品质?(6分)
3.第七段写刘先林不修边幅有什么作用?(6分)
4.几个古稀之年的同事评价刘先林:“不循常规,不修边幅,不善言辞,但是一个奇才。”这则通讯都能印证这些评价吗?请简述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BE 解析:B项,“主要说明刘先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错;E项,“记叙他日常生活中的几件琐事”与“叙述他的科研特点”顺序颠倒。
(2)①善于学习,勤于动手;②具有前瞻意识;③从实际需要出发搞科研;④思考创造无止境;⑤用心专一。
(3)一方面说明刘先林把所有的心思花在科学发明创造上,没有时间考究衣着是否合适,显示出科学家的特点;另一方面把生活中的刘先林真实地表现出来,能显示人物率真自由、不落俗套的个性特点。
(4)参考答案:都能印证。①刘先林根据需要搞科研,不像别人关注国外科研热点,不写文章,不带学生,不考学位(不循常规);②刘先林的毛衣永远是今天正着穿,明天反着穿(不修边幅);③他话不多,很简洁,且是大实话(不善言辞);④测绘界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均被他包揽(是个奇才)。解析:此题提供了结论,要求从文中找出依据,提出信息,分条概括,要注意条目与“评价”的对应性。
——记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①刘先林不讲究吃,也不讲究喝,单单讲究空气流通。即使在北京冬天凛冽的寒风中,他家的窗户也处于洞开状态;办公室来了客人,刘先林让座,然后便“开窗,通风!”将已经打开的窗子开到最大,门也敞开,然后满意地坐下:“这样好。”办公室调整,刘先林拒绝套间办公室,唯独看中空气对流的办公室。有人找他时,他就在靠门的办公桌上,从高高的两摞书间昂起头来。
②在“文革”中,中国测绘局的科研人员被打发到工厂去。很多人打牌聊天闲度光阴,而刘先林却在车间学会了工人师傅的本事:车、刨、铣、钳各工种。比如当年大家都觉得没用处的计算机,刘先林竟然在全北京没有几台计算机时,凌晨在别的单位上机,为此,他前半夜就要去排队等候。
③刘先林喜欢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里有充足的氧气,是刘先林创造的源泉,而创造是刘先林的生命。在这样的富氧环境中,刘先林研究出来JX系列解析测图仪,这个专攻图像处理的系列设备,成了国外产品独占中国市场的终结者。目前可以直接快速获取影像并记录于硬盘的领先世界的数字航空摄影仪也已是刘先林研究成果中的“待嫁新娘”。测绘界使用的都是高级精密的设备,从纯进口国到出口国,刘先林在其中起了革命性的作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对科研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最高褒奖,几十万人的中国测绘界一共只获得过两次,而这两次得主都是刘先林。
④刘先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直奔主题”。
⑤刘先林认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产品,都不应华而不实。实验时,他戏称自己是“胶布工程师”,用胶布粘贴就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在研制JX-3解析测图仪时,刘先林特意邀请生产单位的作业员来参与,生产作业需要什么功能,他就在仪器上设置什么功能。因为刘先林认为:“需要是发明之母。”刘先林产品的用户们评价他的产品:看上去不那么漂亮,但是实惠、好用、细致、功能强大。
⑥我国科技界申请课题,大多数情况先论证国外如何如何,刘先林却很少去关注某个课题是不是国外研究的热点。他说:“我从事研究的项目,总是从国家需要出发,从测绘生产的需要出发。”他的同学、一位两院院士说,自己是传统的,写一堆文章,带一群学生;而刘先林是基层的、快速的、简捷的,几乎不写科研文章,也不去考职称,更不去考虑自己科学家的身份与衣着是否相配。
⑦也许是用心专一的人都有的特点吧,他们需要用纯粹的心去做纯粹的事,其他问题在他们看来可以予以最大程度上的忽略。刘先林泡茶用的不是杯子,而是一个塑料大茶壶,没有壶盖。茶壶大,是因为一次可以倒很多水,用起来方便,而碍事的壶盖和过滤茶叶用的东西,因“直奔主题”而被扔掉了。刘先林的毛衣永远是今天正着穿,明天反着穿。他从不关注脱下来的毛衣是反是正。国家测绘局领导有一次到研究院调研,车子快到研究院时,看见前面一个白发老头,一边裤腿高,一边裤腿低,蹬着辆三轮车,正好在小车前面走,到了研究院门口一下子就拐了进去。这位领导心想,测绘科学研究院怎么让收废品的随便进出?赶上去一看,是刘先林。即使是见大领导,刘先林有时也光着脚穿一双大两号的皮鞋。会见外宾时也不考究衣着。外事办的人说,刘先林给中国人争气,争气不在外表。
⑧刘先林心中装的是发明创造的大思考。采访时,只要记者让他随意而谈,他准会侃侃而谈,没有大道理,全是与他质朴外表相称的大实话。不善言语的刘先林经常急出有些哲理的话:一个民族不能只有传递知识的能力,而没有生产知识的能力,中国人应该是有创造力的。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当的两项是( )(5分)
A.科技创造是严谨的,但科技创造需要开放的、大胆的、具有前瞻性的思维,用“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作标题不但富有诗意,而且符合人物特点。
B.文章开头叙述刘先林讲究空气流通的几件趣事,主要说明刘先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说明呼吸新鲜空气能促进科研发明的奇思妙想。
C.刘先林不善言语,但他喜欢说“直奔主题”,文中画线的两句话,都是直奔主题的。在刘先林看来,实际需要就是科技发明创造的主题。
D.“文革”中,别人闲聊,他学技术;当年别人觉得学计算机没用,他却孜孜以求;搞科研,别人关注热点,他却根据需要。这几处对比,凸显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E.文章先写刘先林的生活喜好,再记叙他日常生活中的几件琐事,接着叙述他的科研特点,最后一段介绍他的大写人生,脉络清楚,层次分明。
2.在这篇人物通讯中,刘先林作为科学家有哪些可贵品质?(6分)
3.第七段写刘先林不修边幅有什么作用?(6分)
4.几个古稀之年的同事评价刘先林:“不循常规,不修边幅,不善言辞,但是一个奇才。”这则通讯都能印证这些评价吗?请简述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BE 解析:B项,“主要说明刘先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错;E项,“记叙他日常生活中的几件琐事”与“叙述他的科研特点”顺序颠倒。
(2)①善于学习,勤于动手;②具有前瞻意识;③从实际需要出发搞科研;④思考创造无止境;⑤用心专一。
(3)一方面说明刘先林把所有的心思花在科学发明创造上,没有时间考究衣着是否合适,显示出科学家的特点;另一方面把生活中的刘先林真实地表现出来,能显示人物率真自由、不落俗套的个性特点。
(4)参考答案:都能印证。①刘先林根据需要搞科研,不像别人关注国外科研热点,不写文章,不带学生,不考学位(不循常规);②刘先林的毛衣永远是今天正着穿,明天反着穿(不修边幅);③他话不多,很简洁,且是大实话(不善言辞);④测绘界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均被他包揽(是个奇才)。解析:此题提供了结论,要求从文中找出依据,提出信息,分条概括,要注意条目与“评价”的对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