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家》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1-11
参考答案
(1)答C给3分,答 E给2分,答 A给1分;答 B、D不给分。(A梁思成消除了可能残存的任何怀疑,除了“对于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热情”外,还有“对自己准备好接受这一任务的信心”。B“写成《营造法式》”错,《营造法式》是李诫写成的。D“长城和一些城墙也不例外”错,原文说“他认识到木框架是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式。长城和许多城墙中间填泥、面上贴砖是例外”)
(2)①老式学者没有建筑知识,只能从用文言文写成的书籍中搜集材料,却不能解决关于建筑方面的知识的问题。
②木匠们的建筑方法都是通过师徒口授的办法流传下来的,木匠们不识字,无法形成文字,无法破译他们的行话。
③梁思成刚从国外学建筑学归来,既懂建筑学知识,又懂中国古典知识。(每点2分)
(3)①时间过去的久远;
②木头是易损的材料,木头的柱子和桁架也很容易遭受虫蛀、腐蚀和火灾;
③人类对巨大建筑物的摧毁(破坏)。(每点2分)
(4)(4)第一问:梁思成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应注重实地考察,虽然文献上记载很多,但是不能得到建筑的真正印象。(2分)第二问:同意梁思成先生的做法。
①宋代建筑学家李诫负责监管政府建筑物的建造和修复时,同工匠们时时商量、测算,注重实地考察,积累知识,编辑成《营造法式》;
②民国时期朱启钤负责修缮皇宫和古城墙,也注重实地考察,与工匠们关系密切,得到了许多建筑知识;
③梁思成不仅在故宫工作时向工匠们请教,而且在以后研究中还与林徽因一起实地考察,取得建筑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成就;
④从古到今,在建筑学史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注重实地考察,梁思成不仅提出这一观点,而且始终实践这一宗旨。(第二问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能结合文本,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