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的碎片》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1-22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题为“柏林墙的碎片”,文中写了墙的碎片、世界的碎片、人类的碎片以及爱的碎片等,虽然它们形态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种隔绝。
B.文中说现代技术可以生成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原材料,含有作者对现代世界工业文明辛辣的讽刺;表达不但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
C.在本文作者看来,世间虽然并不缺乏爱,但是如果人类的爱缺乏自我牺牲的精神,就有可能变得偏执、狭隘,从而成为另一种形态的墙。
D.本文围绕着柏林墙移步换景,以游踪为线索串起全文,层层深入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同时,前后行文多有照应,脉络清晰,思路颇为严谨。
E.本文虽是对历史的反思,但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现实的审察。其内涵与哲学家赵鑫珊《人是什么》中所阐发的“把握现实”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
1.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却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构筑起来的。
2.①第(2)段中写人们的“欢庆珍藏”,目的有二:a由“欢庆的心情”导出下文“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为表现主题引线;b由人们因碎片的经济价值而珍藏,引出下文作者因碎片的人文价值(或历史价值)而收藏,为表现主题引线。②第(3)段末尾的3个“难道”,作用有两个。第一,修辞作用:a作者运用反问,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怨恨表达得更加鲜明,激起读者的共鸣,令人深思与回味;b作者运用排比,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怨恨表现得很有气势,富于感染力,并且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富于说服力。第二,结构作用:承上启下,由大木板上的散文中的告诫语引出对“政治意识的墙”“其他领域的墙”“如何消除种种高墙”等问题的思考,并以这三个问题总括下文。
3.本题虽属开放性试题,但内容也有所限定:这里所说的“墙”,当指“现代世界”的“墙”,当指起阻隔作用的“墙”,当指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消除的“墙”。符合上述三点要求才算符合文意与题意,如巴以争端、南北朝鲜、两岸关系、民族团结、邻里和睦、人际交往等问题均符合选材的要求。
4.A、C
A.本文题为“柏林墙的碎片”,文中写了墙的碎片、世界的碎片、人类的碎片以及爱的碎片等,虽然它们形态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种隔绝。
B.文中说现代技术可以生成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原材料,含有作者对现代世界工业文明辛辣的讽刺;表达不但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
C.在本文作者看来,世间虽然并不缺乏爱,但是如果人类的爱缺乏自我牺牲的精神,就有可能变得偏执、狭隘,从而成为另一种形态的墙。
D.本文围绕着柏林墙移步换景,以游踪为线索串起全文,层层深入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同时,前后行文多有照应,脉络清晰,思路颇为严谨。
E.本文虽是对历史的反思,但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现实的审察。其内涵与哲学家赵鑫珊《人是什么》中所阐发的“把握现实”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
1.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却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构筑起来的。
2.①第(2)段中写人们的“欢庆珍藏”,目的有二:a由“欢庆的心情”导出下文“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为表现主题引线;b由人们因碎片的经济价值而珍藏,引出下文作者因碎片的人文价值(或历史价值)而收藏,为表现主题引线。②第(3)段末尾的3个“难道”,作用有两个。第一,修辞作用:a作者运用反问,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怨恨表达得更加鲜明,激起读者的共鸣,令人深思与回味;b作者运用排比,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怨恨表现得很有气势,富于感染力,并且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富于说服力。第二,结构作用:承上启下,由大木板上的散文中的告诫语引出对“政治意识的墙”“其他领域的墙”“如何消除种种高墙”等问题的思考,并以这三个问题总括下文。
3.本题虽属开放性试题,但内容也有所限定:这里所说的“墙”,当指“现代世界”的“墙”,当指起阻隔作用的“墙”,当指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消除的“墙”。符合上述三点要求才算符合文意与题意,如巴以争端、南北朝鲜、两岸关系、民族团结、邻里和睦、人际交往等问题均符合选材的要求。
4.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