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谁先看见村庄》阅读答案(2)
时间:2016-01-26
参考答案
(1)E (3分),B( 2分),C(1分)。(C 项“已经完全融入”不够准确;A项“平淡无奇”错,应是平淡中见波澜;D项没有“肖像”描写)
(2)①运用比喻手法,将“黑夜”比喻为“汹涌的黑水”,形象地突出了黑夜力量巨大,将归家的“她们”完全淹没;(或者:运用双关,“黑夜”既实指天黑了,又象征一种看不见的巨大的力量,给人以无边的恐惧和未知的凶险之感)
②结构上,按时间顺序,水到渠成。从开头的“太阳就已经看不见了,只在西边的沟坡上残留一些余晖”到“太阳在东沟坡上只剩一点儿蜡烛光的颜色了”再到“太阳早已熄灭了”再到“黑夜”,首尾照应,结构自然;
③以景作结,意蕴丰厚。“她们”还未看见村庄,却已经被黑夜淹没,“她们”能归家吗?引人深思,含蓄地揭示了主题。(每点2分,共6分)
(3)①使情节有波澜。在“常回家看看”的歌声中准备爬坡归家时情节陡生波澜,突然意识到化妆的“她们”回家会被认为是妖怪,擦妆的情节使“她们”归家的节奏再一次延迟放缓。
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担心化妆会被家人责骂,可见其内心淳朴;以为擦掉化妆就很本色了,可见其天真。
③使主题更深刻。“她们”回村前要先擦掉留有城市生活印迹的脸,否则很难被乡村接受。城市不是“她们”的归属,而“她们”已不再本色,乡村也难回去,“回家”只是她们心里一个温暖的回忆,“回家”永远在路上,引人深思。
(每点2分,共6分)
(4)答案示例:
①“她们”既节俭又养成了城里人大手大脚的习惯。为了省路费两年没有回家,但又用纸巾擦火车茶几、汽车玻璃,甚至擦鞋。
②“她们”爱城市人的美丽而回到家乡为了免遭非议又要保持乡下人的本色。在城里她们涂口红、画眼影,每天都化妆,但回到村庄须回归本色。
③“她们”眷念故乡但又不得不在城市里打拼。故乡又不知多少次在她们遥远的异乡的梦里出现。但为了省路费,多给家里寄钱,不得不留在城里打工。
④“她们”游走在城乡的夹缝间,处在想做城里人而不得,想归家而亦难的尴尬境地。在这种城乡文化的碰撞中,“她们”矛盾的思想性格与生存现状让人心酸,具有普遍意义,引发社会思考。(每点2分,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