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阅读答案

时间:2016-02-25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不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也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来要求自己。
“只是一个哲学工作者”
“小时候父亲很少管我们,也很少过问我们的功课。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是传承祖辈的‘家风’,学习做人的道理。”汤一介记得,父亲曾经把他珍藏的一幅《颐园老人生日燕游图》拿给他,上面有一段祖父约 700 字的题词,其中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食,随时而安,固吾立身行己之大要也。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对此,汤一介曾解释说,“‘事不避难’就是困难的事情,你应该承担的就要承担;‘义不逃责’即合乎道义的事情,你就应该负起责任来。”他将这段为人处世的祖辈遗训当作座右铭,身体力行、孜孜以求,在中国传统哲学领域探寻真善美。
汤一介常说,“人活一天,就要做事,只有做事才能体会到快乐。你的快乐就是你的生命。你要不做事,你就没有快乐,也就没有生命。”
汤一介一生既用力于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基本命题阐发出儒学真精神;也关注中西文化融合问题,强调“中西兼通”,并且提出“要创造若干个中国化的西方哲学”、“建立中国的解释学”研究课题。
汤一介觉得自己不是哲学家,“我是一个哲学史家。因为我并不认为我已经创造出了一个哲学体系,我现在是研究一个一个哲学问题。好像我的长处是,从上世纪 80 年代一直到现在,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来。”
和而不同儒者“范儿”
在汤一介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里,每个导师的学术观点不同,个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但大家相处融洽,每个人都心情愉悦。
在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景海峰看来,中国文化书院的兼收并蓄、和谐融洽发展,与其主事者的处事风格和开放心态密切相关。“作为中国文化书院的掌门人,汤一介为书院的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艰苦的努力,在他的带领下,书院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业绩,这份成功是与他的人格感召和宽广胸怀分不开的。”
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生,汤一介一方面要求学生追求学问的严谨性,一方面又强调要继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的优秀品质。回想从师求学的 6 年,杨浩感慨地说,“从先生那里,我感到先生对我们新一代学者的殷切期望。我们不仅学到知识与学问,更学习到如何做人,做一个利益大众、无私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
勇挑《儒藏》重担
“汤先生还是一名活跃的学术活动家、大型中国文化学术工程的组织者。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掀起了一轮传统文化热潮。从上世纪末的‘传统文化热’,到如今的‘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经过近百年的沉寂,在顺利回应了西方文化的挑战之后,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近年来,汤先生又组织主持教育部重大学术项目《儒藏》工程。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盛世工程。”汤一介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广保说。
汤一介家有两间书房,虽不大,却四壁环书。其中,整齐排列的《儒藏》“精华编”格外醒目。“我们编纂《儒藏》的目标是,100 年内不会有人超过,而且成为世界上通行的儒学研究本子。”编纂《儒藏》始终是汤一介要实现的一个愿望。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曾这样评价汤一介,“汤先生以自己半个多世纪学术工作积累的功力和境界,化作深刻而开阔的学术眼光,提出了若干重大的科研课题,不仅为中国儒学搭建了一个研究的平台,更是为我们中国哲学未来 10 年的发展作出了整体规划,可以说是‘总设计师’。”
(选自 2014.8.3《经济日报》 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汤一介家学渊源深厚,祖父汤霖是前清进士,父亲汤用彤是哲学大家。
②上世纪 80 年代,汤一介创建中华文化书院。90 年代,他首创“国学”,提出了中西文化对话,引领风气之先;2003年76岁时,他又主持规模宏大(收录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 3000 余种,约 10 亿字)的《儒藏》统纂工程。
③1993 年,美国杂志发表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文,强调现代世界的冲突来自文明差异,“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对西方文明构成威胁”。汤先生于1994年撰文应对,表明立场:文明共存才是人类的出路,世界应该和而不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汤一介先生是当代学人中最具儒者气象的学者。他牢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父亲遗训,且以之为座右铭,身体力行。
B.上世纪 90 年代初,亨廷顿提出“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和西方文明互为威胁”的观点,汤先生予以驳斥,认为文明间的冲突是正常状态。
C.上世90年代,汤一介首创“国学”,提出了中西文化对话,引领风气之先,创造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D.近年来,汤一介先生组织主持教育部重大学术项目《儒藏》这一盛世工程。已编成的《儒藏》已经成为世界上通行的儒学研究本子。
E.汤先生作为导师,他既要求学生追求学问的严谨性,又强调要继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的优秀品质。做一个利益大众、对社会有用的人。

    下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理解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